來源: 北京城市副中心報 2023-10-19 11:12:19
近日,在廣渠路南楊莊街道通廣嘉園小區,團長陳維娜在樓下發了一條微信,告訴團購群里的團員們可以下樓取大蔥了,裝滿大蔥的運輸車就停在小區門口。這批蔥就來自于馬駒橋鎮全機械化大蔥種植基地。
“咱們6月種的那批蔥成熟了!”在馬駒橋鎮柏福村全機械化大蔥種植基地,北京冠鑄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劉鳳林老遠就認出了記者,邊說邊向記者這邊踱步,臉上掛著豐收的喜悅。眼前的田間地頭兒,綠油油的大蔥筆直挺立、青翠喜人。收蔥機發出帶節奏感的“噠噠噠”聲,駛過之處近1米高的大蔥連根而起并向一側歪倒,順勢碼在田壟旁。蔥田邊緣,工人們扒去干葉子,一清二白的大蔥如新鮮出“浴”,捆扎后又清一水兒被“剃”了平頭,齊齊整整地裝車送往市場。
今年6月,馬駒橋鎮柏福村上新10臺(套)農機具,涵蓋大蔥種植整個生長期所需的主要機械設備,成為全市首個大蔥全程機械化種植基地。時隔4個月,大蔥豐收上市。“這一片種植面積有210畝,因為開始就是全機械化種植、科學種植,這個方式比傳統方式提高20%到30%的畝產,所以說咱們現在每畝能達到13000斤至15000斤。”劉鳳林說。
北京市場上大蔥的供應產地大多來自山東、內蒙古和東北地區,此次引進全機械化管理種植的大蔥也是多年市場所挑選出來的優良品種日本鋼蔥。這種蔥口感發脆且甜,深受市民喜愛。10月中旬至11月初都是大蔥的豐收季,將陸陸續續進入北京市場。初期因為產量有限,目前主要的銷售方式還是社區團購。“這種方式靈活便捷,每天上午,社區團長采購大蔥,地頭兒開始打捆、運輸,下午就能送到百姓家中。”劉鳳林說。隨著后續產量逐步提高,大蔥還將被運往大型的批發市場和倉儲超市。
這批大蔥的豐收,也標志著北京本地大蔥全機械化種植有了樣本經驗。“通過引入社會化服務,由來自山東的專業化企業對大蔥的主要關鍵環節進行托管,把農機農藝相結合,把千家萬戶的農民和先進的現代農業技術有機銜接,將為京郊蔬菜種植尤其是大蔥全程機械化種植貢獻經驗。”馬駒橋鎮農辦相關負責人說。
比起人力,機械化生產可大大降低勞動生產強度,提高生產效率。農業農村部《“十四五”全國農業機械化發展規劃》和《北京市農業機械化提升行動實施方案(2023—2025年)》都提出,到2025年,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75%以上。
市農業農村局農機管理處副處長崔皓介紹,北京都市型現代農業特點突出,要保障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就要進一步提高農機田間作業效率和作業質量,智能化機械化生產是必經之路。在勞動力老齡化加劇的情況下,農忙時節請工難、用工貴的問題凸顯,要保持蔬菜產業快速發展,更好地服務于首都菜籃子,農業機械化技術必須發揮重要的支撐作用,加快推進“機器”代替人工作業,促進蔬菜生產全程機械化,這是未來農業發展的現實需求和必然趨勢,也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任務。
暖經濟向“新”風勁吹!選品、詢價、成交……企業做足“內功”開辟大市場
觀察·中國引領機器人產業變革 “硬科技突破+場景化落地”雙向發力加速迭代
精細化貼心服務上“新” “冰雪經濟”火熱文旅市場“熱氣”升騰
聚焦“十五五”規劃建議丨弘揚誠信文化、廉潔文化
京津冀新增6項“同事同標”社保經辦服務
河南麥播一線:趁晴趕進度 播種忙不停
一技傍身好就業 多元化優質培訓資源供給拓寬勞動者發展空間實現增收
更新惠民托起民生“溫度 “老房子”變身“好房子”老城區重煥生機
二十屆四中全會名詞卡片:防治康管全鏈條服務
由“精”到“尖” 硬件“黑科技”為國產傳感器從感知到智聯注入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