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海門區農業農村局 2025-01-14 11:06:04
一是聚焦產量、產值、產業,確保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堅持“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深入推進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確保全區糧食播種面積、產量只增不減。全區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79.59萬畝以上,總產量穩定在5.05億斤左右。緊盯國家出臺的系列積極財政政策,千方百計爭取上級資金,2025年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6.87萬畝,逐步將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鞏固提升省級“菜籃子”工程綠色蔬菜保供基地能力,確保“菜籃子”產業穩產保供。發揮好“1+3”區域農技服務中心作用,持續提升農業機械化和智慧化水平,因地制宜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
二是聚焦品種、品質、品牌,持續推動鄉村產業提質增效。積極跟進在談的32個農業項目,緊盯2025年一季度開工的18個項目。持續加大農業產業項目招引力度,做優做強優質稻米、綠色蔬果、海門山羊、海門肉雞、特糧特經、四青作物等優勢產業,組織開展農業招商引資活動4次以上,新簽約農業項目不少于30個;全年新建博濤米業、三合種雞等農業農村重大項目28個,投資額不少于22億元。充分發揮常樂正余全國農村綜合改革試點、臨江四甲省級農產品加工集中區、悅來市級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園區等作用,大大力發展對產業帶動力強、對農民增收貢獻度大的農產品加工業,提升產業發展集聚度和輻射帶動能力。深化“蘇韻鄉情”等系列活動,打響“品牌農業+品牌鄉村+品牌人文”,培育發展鄉村新業態,積極打造旅游精品線路,建設“農趣體驗型、農業科普型、民族文化體驗型”等特色旅游農業。
三是聚焦生產、生活、生態,加快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深入推進農村垃圾、污水、廁所“三大革命”,大力實施村莊清潔行動,充分調動農民和各主體參與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堅持規劃設計、鄉村建設、產業發展、富民增收和鄉村治理“五個協同”,推動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提升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扎實推進常樂、悅來、包場多村連建,持續放大片區建設示范效應,形成串珠成鏈,連點成面新模式。高標準建成張謇故里省級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片區,培育打造省級宜居宜業和美鄉村15個、市級鄉村振興先行村4個。
四是聚焦共建、共治、共享,持續推進鄉村治理富民強村。持續加強黨建引領鄉村振興,完善聯農帶農惠農機制,推動資源共用、資產共建、利益共享。鞏固農村集體“三資”專項整治成效,在三星瑞祥村先行試點開展農村公共空間治理,一村一策做好各村“配資產、盤資源、促經營”文章,確保2025年村級集體經營性收入穩定增長。鼓勵引導農民在文化、旅游、生態等鄉村特色產業領域創業,不斷提高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形成農民增收新格局。2025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超6%。
暖經濟向“新”風勁吹!選品、詢價、成交……企業做足“內功”開辟大市場
觀察·中國引領機器人產業變革 “硬科技突破+場景化落地”雙向發力加速迭代
精細化貼心服務上“新” “冰雪經濟”火熱文旅市場“熱氣”升騰
聚焦“十五五”規劃建議丨弘揚誠信文化、廉潔文化
京津冀新增6項“同事同標”社保經辦服務
河南麥播一線:趁晴趕進度 播種忙不停
一技傍身好就業 多元化優質培訓資源供給拓寬勞動者發展空間實現增收
更新惠民托起民生“溫度 “老房子”變身“好房子”老城區重煥生機
二十屆四中全會名詞卡片:防治康管全鏈條服務
由“精”到“尖” 硬件“黑科技”為國產傳感器從感知到智聯注入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