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數字鄉村頻道 2025-02-17 14:52:19
看推介人李健的《小鎮故事》節目
中國農業電影電視中心 王勛煜

一、節目設計
(一)變上帝視角為主觀視角,引入推介人李健。
(二)嘉賓設置角色定位清晰。音樂詩人李健,作為節目的推介人身份,是類似主持人作用的主要嘉賓,起到對節目流程把控和串聯的作用。歷史老師紀連海,植物學者史軍,網紅哲學老師陳果,故宮博物院雕塑家屈峰,地球化學專業博士鄭永春,加上一個年輕的小白妹妹李詩穎,兼顧了性別視角、跨學科的交流,名人和素人的屬性,這種人設不僅上有高度,下接地氣,而且這種巧妙搭配不僅提高了節目的品位,還增加了節目的互動性和趣味性,使節目有深度有溫度。
(三)制作環節設計簡單,便于操作。
《小鎮故事》每一集選擇一個小鎮聚焦拍攝,時長50分鐘,共12集。環節設計簡單,容易操作。可以復制粘貼式分配給不同的編導拍攝,基本不會有誤差。每集的開始是幾個嘉賓聚齊后一起吃早餐,早餐是當地的美食,談他們心中的小鎮。然后組成2組,分別選擇有看點的地方。分別出發,探索小鎮的人文、自然、歷史、文化、特色等。完成任務后嘉賓再次聚齊,一起深度討論。這次的聚集現場會有觀眾,觀眾的人選比較靈活,除了當地的老百姓,也可以請事件的當事人等參與討論和總結。這個環節可以解決或補充節目中很多難以表現或難以表達的很多內容。
(四)重點清晰。作為觀眾,看過每一期,都感覺深入了解了一個地方,完全是一個行走的旅游地圖。而且嘉賓的代入感很好,讓觀眾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加上他們的講解,和切身的感受,真的是特別有重點,特色鮮明,讓人覺得這個地方值得去,看后過目不忘。
二、看點分析
(一)、名人效應。一共是6個嘉賓,其中有三個是名人,每一個名人都有他們穩定的擁躉,對不同的觀眾人群產生帶動力,為節目的收視做出貢獻。并且,名人的出現也給節目的二次傳播帶來了話題感和關注點,容易拆分、便于宣傳,更利于營銷。
(二)、名鎮效應。在整季節目中,節目組前往中國12大特色小鎮,這些小鎮都具有某一種極致特色且不曾被潮流所同化,不僅沒有喧囂與浮躁,而且還有獨特的文化或歷史符號。在全民旅游熱的帶動下,中國的鄉村旅游方興未艾,著名的鄉村和名山大川的旅游相輔相成,可以說是熱點,是看點。
(三)、打造深度旅游體驗。正因為鄉村旅游的節目已經很多,所以必須要打出不同的牌,找不同的賣點,嘉賓以小鎮為背景,帶大家飽覽的同時,展開富有文人氣息、獨特而又有品位的對話盛宴。因此在眾多面面俱到的表面化介紹和自嗨型的假參與假互動類節目中,因其文化深度脫穎而出,并吸引到相對高端的觀眾。
(四)、創新節目樣式。我在百度的搜索中看到,《小鎮故事》被稱為 “國內首檔全專家團人文類文化探索專題節目”。這個稱呼完全概括了這個季播節目的模式創新。
三、啟示
在眾多的鄉村旅游的節目競爭中,想要贏得口碑或收視率,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中國農業電影電視中心一度成功打造了《美麗中國鄉村行》欄目,以記者的沉浸式體驗展現美麗的中國鄉村,著名的“黃河岸邊的鄉村”“高鐵沿線的村莊”等策劃展現了新時代的鄉村發展,曾經在CCTV7贏得了很好的口碑和影響力,但面臨轉戰CCTV17之后的調整,以及自媒體的發展,此類作品如何再拾往日輝煌,再創佳績,贏得流量和口碑,這部《小鎮故事》影視同行的鄉村旅游類節目的不同做法不同探索,值得我們研究和借鑒。地方衛視的此類節目通常是以季播的形式出現,在綜合頻道呈現,也取得了不錯的關注度和營銷業績,節目回報通常以冠名或植入廣告的形式兌現。商業中有這樣的常識:人無我有,人有我精。那么在目前,我們只能“人有我精”了。因此選擇一個不同的角度或節目樣式,或平臺,結合社會關注度高的名人效應,在鄉村旅游節目遍地開花的紅海中找到藍海,不能不說是一個討巧的選擇之一。
暖經濟向“新”風勁吹!選品、詢價、成交……企業做足“內功”開辟大市場
觀察·中國引領機器人產業變革 “硬科技突破+場景化落地”雙向發力加速迭代
精細化貼心服務上“新” “冰雪經濟”火熱文旅市場“熱氣”升騰
聚焦“十五五”規劃建議丨弘揚誠信文化、廉潔文化
京津冀新增6項“同事同標”社保經辦服務
河南麥播一線:趁晴趕進度 播種忙不停
一技傍身好就業 多元化優質培訓資源供給拓寬勞動者發展空間實現增收
更新惠民托起民生“溫度 “老房子”變身“好房子”老城區重煥生機
二十屆四中全會名詞卡片:防治康管全鏈條服務
由“精”到“尖” 硬件“黑科技”為國產傳感器從感知到智聯注入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