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農視網 2025-05-17 11:32:35
“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近日,由中國農業電影電視中心、中國磷復肥工業協會、中國氮肥工業協會、中國無機鹽工業協會鉀鹽鉀肥行業分會主辦的“《肥料大咖談》——單產提升,我們在行動”在北京舉辦,安徽六國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俞云,中國磷復肥工業協會秘書長李光參與訪談。

(訪談現場畫面)
六國化工,何為“六國”?俞云介紹,20世紀80年代,中國大量進口磷銨。一個擁有世界最多人口的大國,如果化肥大量依賴進口,意味著中國人無法端牢自己的飯碗,而這正是六國化工成立的初衷。80年代,中國引進的第一套大型磷銨裝置,就落地在坐擁長江之利、擁有豐富的硫資源的“六國化工”本部安徽省銅陵市?,F在,我們依舊可以透過“六國化工”這個名字,覓到歷史的印記。俞云解釋:“‘六國’名稱的由來,是因為公司一期工程集成了法國、意大利、奧地利、原西德、羅馬尼亞、中國等六個國家的設備和技術?!?/p>
中國第一套引進的大型磷銨裝置;中國磷銨生產企業第一股;中國最大的酸肥結合生產基地;投產38年來,累計為中國農民提供化肥超10億袋……一連串亮眼的標簽背后,是“六國化工”全員接力奮斗的答卷。俞云介紹,2004年,六國化工在A股上市,成為中國大型磷銨生產企業中第一家登陸資本市場的公司,開磷復肥行業風氣之先;2005年,新增60萬噸的復合肥項目,讓六國化工從一家傳統的磷肥企業轉變成磷肥和復合肥綜合企業;2012年12月,28萬噸合成氨項目的投產,讓六國化工變成當時全國少有的全元素肥料綜合企業;2024年4月,萬華化學成為六國化工第二大股東,新能源、新材料成為六國化工發展的新方向。歷經38年風雨,目前六國化工先后控股參股成立了近10家子公司,與法國、韓國相繼成立跨國合資公司,形成了安徽銅陵、安徽宿州、吉林六國和湖北六國四大基地,打造了350萬噸肥料年產能,累計銷售各類肥料超10億袋......

(安徽六國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俞云)
2025年農業農村部一號文件中提出,推進農業發展全面綠色轉型,促進農業高質量發展。俞云介紹,六國化工一直將環保工作作為首要工作來抓。因地處長江沿岸,長江經濟帶的生態保護與修護是公司環保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來,六國化工突破技術壁壘,率先在業內實現磷石膏堆場“清零”,破解磷石膏綜合利用這個全行業難題。今年,六國化工與武漢工程大學等單位共同研發的“磷石膏汽水熱液轉化綠色高值利用成套技術及應用”項目,成功實現了磷石膏的高效、綠色、高值化利用,該項目成果整體處于國際領先水平。
磷石膏是磷肥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大宗工業副產固體廢棄物,長期以來因其利用率低、堆存量大、環境污染風險高等問題,成為制約磷化工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難題。李光介紹,目前我國磷肥總產量既能滿足國內的用肥需求,還能兼顧一些國際市場,這種情況是可觀的。2024年全國產出了大約8900萬噸磷石膏,綜合處理了5000萬噸左右,其綜合處理率之所以達不到100%,是因為磷石膏在另外的場景具備利用價值,比如做水泥添加劑、路基鋪墊物等。李光認為,未來磷石膏應該要做好無害化處理,從環境保護的角度出發,發展更多的應用場景,從而提升其自身的綜合價值。

(中國磷復肥工業協會秘書長李光)
我國肥料行業經過幾十年爆發式增長,已經成為全球肥料生產大國,在行業產能過剩、競爭白熱化的背景下,六國化工通過創新驅動與綠色發展雙輪戰略突圍而出,成功躋身行業頭部梯隊。俞云分享,六國化工通過市場大拓展、產能大釋放、成本大分析、費用大清理、管理大梳理“五大行動”,充分發揮裝置產能,為廣大用戶提供滿意的優質產品;通過渠道能力、產品能力、發展能力“三個能力”建設,持續提升“六國”品牌競爭優勢和市場影響力,為保障中國農業安全、助力糧食豐收貢獻力量。
在平衡政策性儲備任務與市場化盈利目標方面,六國化工作為老牌農資企業,具備高度的政治自覺性以及社會責任感。長期以來,六國化工始終按照協會規定,將化肥的保供穩價作為發展第一要務。一方面,六國化工充分挖掘自身資源優勢,與眾多實力強勁的戰略伙伴達成深度合作,為保供穩價奠定堅實基礎;另一方面,企業具備強大的儲備能力,2022年斥資兩億多元建設新型智能化倉庫,有力推動了企業智能化、自動化發展。此外,六國化工構建了集汽運、水運、鐵運于一體的多維運輸體系,從生產運輸全流程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穩定產品價格,增強市場競爭力。俞云介紹,面對日益激烈的同質化競爭,六國化工以差異化、多品類的產品策略突出重圍,探索出一條獨具“六國”特色的發展路徑。
30多年歷盡風雨、跌宕起伏,“六國”書寫了獨屬于自己的傳奇篇章。今年是“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亦是“十五五”規劃謀篇布局之年,關于未來六國化工未來的發展規劃,俞云分享了自己的觀點。他認為,一要貫徹落實國家相關政策,做到“小船跟著大浪走”,在整個市場布局中找到符合六國化工的發展之路;二是要堅持綠色低碳環保,走可持續發展之路,絕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去搞生產;三是要主抓創新,主動與各大高校、科研力量展開合作,全面提升企業硬實力;四是要做好產業鏈的整合發展,著力強化企業短板、解決發展痛點,逐步向新能源、新材料領域拓展;五是加強戰略合作,加大與化工頭部企業交流合作,借勢發展,實現共贏;六是要著力轉型成為服務生產型企業,樹立服務為先的理念,用心回饋社會、服務民眾。
大江流日夜,奮進無盡時。站在新時代的江岸回望,六國化工在產業升級的澎湃浪潮中勇立潮頭。新時代,期待“六國化工”能夠“演義”出更加精彩的中國化肥“六國”傳奇!
暖經濟向“新”風勁吹!選品、詢價、成交……企業做足“內功”開辟大市場
觀察·中國引領機器人產業變革 “硬科技突破+場景化落地”雙向發力加速迭代
精細化貼心服務上“新” “冰雪經濟”火熱文旅市場“熱氣”升騰
聚焦“十五五”規劃建議丨弘揚誠信文化、廉潔文化
京津冀新增6項“同事同標”社保經辦服務
河南麥播一線:趁晴趕進度 播種忙不停
一技傍身好就業 多元化優質培訓資源供給拓寬勞動者發展空間實現增收
更新惠民托起民生“溫度 “老房子”變身“好房子”老城區重煥生機
二十屆四中全會名詞卡片:防治康管全鏈條服務
由“精”到“尖” 硬件“黑科技”為國產傳感器從感知到智聯注入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