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鄉村振興報告 2025-07-31 16:33:13
文旅研學節目《書卷萬里行·閱讀榆林》活動
一、關于《書卷萬里行》文旅研學節目介紹
“打破課堂邊界,解鎖少年無限可能”。2025年這個夏季,《書卷萬里行》將帶領志同道合的中小學生從書本中走進現實鄉野、山川、大自然,探索根植于農耕文明的中華文明,邂逅書本中的山川河流,尋訪古絲綢之路上的塵煙往事,回望崢嶸歲月中的紅色記憶,對話千年智慧的非遺文化,延展學生的第二課堂,讓孩子們深入社會、深入田野收獲到不同于書本中的知識。節目培養孩子們學會思考,如何保護當下的生態環境?如何傳承中華文明?學會觀察黃河、長江流域的生態和農業發展有何不同等等問題。研學期間,節目組特邀請文史、地質、農業等專家,為同學們進行現場授課,打破課堂邊界,刷新孩子們對地域文化的認知,解鎖一場場充滿驚喜與收獲的成長奇遇!
這不僅是一次旅行,更是一場成長的奔赴!
二、關于研學節目制作單位介紹
l 中國農業電影電視中心簡介
中國農業電影電視中心(農業農村部正廳級事業單位)有著70余年的電影創作歷史,近30年央視農業節目承制史,擁有近千人專業人才團隊及強大的影視創作生產實力,是大型綜合性影視創作生產基地、中央新聞網站單位。是《書卷萬里行》大型研學項目出品單位,旗下包括“中國三農發布”“農視網”“三農頭條”3大矩陣號,其中“中國三農發布”矩陣號由農業農村部新聞辦指導,與三農頭條、農視網等矩陣號一起,構建成中國農影新媒體第三方小屏,覆蓋抖音、快手、微信公眾號、微博、嗶哩嗶哩、喜馬拉雅、知乎、企鵝號、今日頭條、百家號、央視頻等23家新媒體頭部平臺,全網粉絲量超過3000萬,總觸達人次超過80億,目前是全網“三農”垂類粉絲量最大的“三農”類新媒體矩陣號。
北京中視農影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是中國農業電影電視中心直屬國企,《書卷萬里行》研學項目執行單位。
l “一帶一路”中國文化教育與國際交流基金簡介
“一帶一路”中國文化教育與國際交流基金是由北京語言大學中國文化對外翻譯與傳播研究中心(以下簡稱研究中心)聯合著名作家、學者共同創立,于2017年12月14日在北京語言大學教育基金會申請立項,旨在配合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為建設文化強國做出貢獻。
l 協作單位
榆林市委、市政府等相關機構、中作鼎堅(北京)藝術文化傳媒有限公司、陜西天睿中方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三、陜西省榆林市介紹
榆林,是絲綢之路上的資源富集地區,地處陜西省北部,黃土高原和毛烏素沙漠的交界處,歷史上是黃土文化與草原游牧文化匯聚交融處,也是古代中原民族與北方民族不斷征伐、融合的地帶。
榆林市人文優勢獨特,素有“九邊重鎮”之稱,是國務院公布的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重點文物古跡有萬里長城第一臺——鎮北臺,大夏國都統萬城遺址,道教建筑群白云山道觀,摩崖石刻紅石峽,李自成行宮,內陸湖泊紅堿淖等。
在近500本與榆林有關的書籍中,名家筆下的榆林,藏著塞上萬千風情:
老舍的筆下,榆林是“小北京”——“長街十里,城扁街寬,堅厚的城垣,寬敞的庭院,鋪戶家宅,都略具北平的局面”(見老舍《綠樹清泉的榆林》)
路遙的筆下,榆林是“塞上重鎮”——“陜北之北,在漫漫黃土與漫漫黃沙接壤的地方,就是榆林——歷史上,這里曾無數次成為‘國界’,成為屯兵御敵之重鎮。歷代多少將士曾在這里高唱大風歌,血譜塞上曲。”(見路遙《塞上新曲》)……
榆林也是著名的革命老區,解放戰爭時期,毛澤東、周恩來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榆林市8個縣30個村莊戰斗生活過。有毛澤東同志舊居和小河會議舊址、“七一”紀念大會舊址、毛澤東及中央軍事委員會等領導人在1947年轉戰陜北時的居住和工作的地點橫山縣肖崖革命舊址。
榆林地貌分為風沙草灘區、黃土丘陵溝壑區、梁狀低山丘陵區三大類。陜西省省級以上地質遺跡18處中,榆林就有5處達到國家級標準——榆林麻黃梁黃土地貌、靖邊龍洲丹霞地貌、靖邊天賜灣丹霞地貌、府谷蓮花辿丹霞地貌、佳縣黃河景觀帶、
榆林還是藝術之鄉,民俗文化豐厚,除了嗩吶,這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有:陜北秧歌、榆林小曲、陜北民歌、清澗道情、府谷二人臺、綏德石雕。
干旱缺水是榆林農業常年面對的自然挑戰,近年來榆林農業通過積極探索藏糧于技創新路徑,推進高效旱作節水農業五年行動,讓榆林的農業生產發展實現了很大進步,形成以羊子、馬鈴薯、山地蘋果、大漠蔬菜、小雜糧、紅棗和中藥材為代表的七大優勢特色產業。
四、關于節目亮點
《書卷萬里行》是一檔體驗式文化旅游教育節目,節目時長每期30分鐘,以教材及經典名著等文本為線索,結合地方自然資源、歷史文化、地方非遺文化和物產、古絲綢之路文明、地方生態治理優秀案例等知識點,設計入節目中,以學生互動、專家授課、服化道演繹、設計劇情等形式進行展示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文化古跡、山川湖泊,中華文明帶給我們的故事。
央級媒體全程跟拍
農視網、央視頻等央級權威平臺同步播出,讓你的成長故事登上國家級舞臺!
專家導師帶隊
文史專家、文學泰斗、地質學家親臨指導,手把手帶領孩子們在實踐中對話歷史、觸摸科學!
可邀約授課專家:蒙曼(中央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郭小武(中國社科院語言研究所研究員)等知名專家、學者、柯炳生(原中國農業大學校長、著名農業經濟學家)。
五、研學路線和時間 8月17—24日(七天六晚)
研學價格:每位學生5680元,隨團家長每人3980元
8月17日 第一天:到達靖邊
北京出發Z69 (臥鋪)11:19-18:59 榆林市靖邊縣
8月18日第二天:波浪谷+統萬城——靖邊
波浪谷:探索丹霞地貌的地質演變,分析土壤結構對植被生長的影響,思考黃土高原水土流失與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關系。

白城子(統萬城遺址):考察匈奴族建立的“游牧都城”,觀察城內糧倉、馬廄遺跡,理解古代游牧民族向農耕文明過渡的歷史進程。
8月19日第三天:路遙紀念館、路遙書院和人生影視城——清澗


路遙紀念館:通過《平凡的世界》手稿、生活用品展,理解作家“像牛一樣勞動”的創作精神,對比小說中雙水村與現代農村的農業變遷。
人生影視城:走進《人生》《平凡的世界》拍攝場景,角色扮演體驗“公社社員”勞動、“趕集交易”等情節,感悟平凡人生的奮斗價值。
8月20日第四天:楊家溝+赤牛坬,晚上住木頭峪窯洞民宿——米脂+佳縣
楊家溝革命舊址:參觀毛澤東、周恩來舊居,聆聽“拴牛老漢送糧隊”的故事,感受普通農民在解放戰爭中的無私奉獻。
赤牛坬民俗文化村:參觀赤牛坬民俗博物館,康菜人家館、莊戶人家館、勞作館、建材館、酒文化館等歷史文化展館;了解從傳統農耕文化到百姓的衣食住行,從精湛的民間技藝到流傳至今的移風易俗,知道陜北人民原生態的生活方式。
8月21日第五天:治沙連,晚上住特色六邊形玻璃房/魔方——榆林


結合地理知識給孩子們科普我國的八大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巴丹吉林沙漠、騰格里沙漠、庫木塔格沙漠、柴達木盆地沙漠、庫布齊沙漠和烏蘭布和沙漠都各自分布在哪里,體驗沙漠氣候,了解沙漠鎖邊工程的由來和中國40年治理沙漠的歷程,親眼見證由植被帶、草方格和光伏陣列組成的鎖邊工程,成功遏制沙漠擴張,局部區域生態逐步恢復的成果。了解榆林治沙連的故事。體驗民兵巡護。
8月22日第六天:體驗橫山腰鼓、陜北說書、橫山羊養殖基地,晚飯橫山燉羊肉、響水燉豆腐——橫山
賞陜北說書、舞橫山鼓魂:體驗陜北腰鼓、聆聽陜北說書。本地學生與外省學生互動學習當地特色腰鼓操。
產業實訓基地:參與“小羊倌”體驗活動,學習科學喂養、羊毛梳理等技能,觀察現代化養殖技術如何提升農業生產效率。
8月23日第七天:陜北民歌博物館、紅石峽、鎮北臺——榆林市區
陜北民歌博物館:聆聽陜北民歌,傳承民歌經典。了解國家級非遺體驗(榆林小曲、二人臺)。
鎮北臺:登上“萬里長城第一臺”,了解明代“屯田戍邊”制度——士兵戰時為軍、平時為農,在長城沿線開墾荒地、種植糧食,感受農業對邊防穩固的重要性。
紅石峽:欣賞摩崖石刻中的“雄鎮三秦”“榆溪勝地”等題刻,結合古代水利工程“廣澤渠”,理解自然環境與農業灌溉的依存關系。
榆林老街:觀看開城儀式,漫步明清古街,探訪傳統糧行、布莊,觀察古代農業產品的交易場景,體驗市井生活中的平凡煙火氣。
8月24日 第八天:返回北京
榆林出發K1117 (臥鋪)00:56-11:52 北京西站
1. 雙主線融合:通過農事體驗等農業實踐(輔線),映射《平凡的世界》中農民、工人、教師等平凡人物的生存狀態(主線),讓學生在具象活動中理解抽象主題。
2. 時空對話:從鎮北臺屯田戍邊的明代農業,到橫山羊產業的現代化養殖,形成跨越千年的農業發展脈絡,增強歷史縱深感。
3. 在地參與:赤牛坬村實景演出、當地腰鼓操學習等設計,讓學生深度融入當地生活,避免“觀光式”研學。
4. 情感共鳴:通過路遙作品解讀與革命故事分享,引導學生關注平凡人在時代洪流中的選擇,培養同理心與責任感。
報名熱線:
《書卷萬里行》欄目組:(010)82101038
聯系人:劉娜(0912)2329565
暖經濟向“新”風勁吹!選品、詢價、成交……企業做足“內功”開辟大市場
觀察·中國引領機器人產業變革 “硬科技突破+場景化落地”雙向發力加速迭代
精細化貼心服務上“新” “冰雪經濟”火熱文旅市場“熱氣”升騰
聚焦“十五五”規劃建議丨弘揚誠信文化、廉潔文化
京津冀新增6項“同事同標”社保經辦服務
河南麥播一線:趁晴趕進度 播種忙不停
一技傍身好就業 多元化優質培訓資源供給拓寬勞動者發展空間實現增收
更新惠民托起民生“溫度 “老房子”變身“好房子”老城區重煥生機
二十屆四中全會名詞卡片:防治康管全鏈條服務
由“精”到“尖” 硬件“黑科技”為國產傳感器從感知到智聯注入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