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農村工作通訊 2025-08-04 16:28:50
靈山縣地處廣西壯族自治區南部,是“中國荔枝之鄉”,盛產的“靈山荔枝”果大核小、肉厚汁多、細嫩爽脆、味甜香濃、色澤鮮艷。靈山縣荔枝栽種歷史悠久、基礎雄厚、規模龐大、質量優良,特色優勢明顯,是廣西第一、全國第二大荔枝生產縣。截至2024年,全縣荔枝栽種面積42.04萬畝,其中超過25萬畝通過綠色食品認證。

良種良技培育好果
靈山縣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具備荔枝枝梢生長、花芽分化及果實發育所需的最佳溫度條件。靈山縣種植荔枝的土壤主要是花崗巖赤紅壤,這種土壤土層深厚,土質疏松肥沃,通透性良好,含有較多的有機質及植物生長需要的有效養分,特別是含鉀量較豐富,有利于增加果實的糖分。靈山縣屬丘陵地貌類型,由于地勢高、排水良好、土層深厚,所以荔枝生長茂盛、壽命長、產量高,果實色澤鮮紅、糖分高、品質好。
近年來,靈山縣非常重視荔枝品種的改良和選育,從2005年開始進行荔枝品種改良,其建設的荔枝種質資源圃引進收集了300多份種質資源,培育的“桂早荔”新品種獲國家品種審定,同時還引進推廣了白糖罌、無核荔枝、雞嘴荔、仙進奉、冰荔、觀音綠等一批外地荔枝優良新品種。近幾年靈山縣新推廣種植的品種主要有桂味、無核荔、仙進奉、冰荔等,全縣主栽品種達40多個,荔枝早、中、晚熟品種比例調整為37%、22%、41%,每年的5月上旬至7月中旬均有荔枝上市。
靈山縣先后與華南農業大學、廣西大學等15家高校、科研院所簽訂產學研合作協議,并依托“國家荔枝龍眼產業技術體系”和“廣西荔枝龍眼創新團隊”兩大平臺,多次邀請國內頂尖技術專家前來指導授課,開展技術研討;出臺制定了靈山荔枝地理標志產品地方標準,逐步推廣應用控梢促花、測土配方施肥、水肥一體化節水灌溉、黃色板誘殺害蟲等荔枝栽培新技術。依托與廣西農科院共建的廣西靈山荔枝試驗站,研究出全國首創的荔枝“光趨避”蛀蒂蟲綠色防控技術,技術試點荔枝園實現蟲果率為“0”的突破,被列入自治區水果2020年十大推廣技術之一。引進的“荔枝氣微保鮮技術”,使荔枝鮮果保鮮周期延長一個月以上,有效擴大靈山荔枝的銷售半徑和銷售周期,使用該技術保鮮的荔枝參加2024年第七個中國農民豐收節以及2024年第二十一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均獲現場嘉賓一致好評。目前,全縣有30家荔枝生產經營主體通過綠色食品認證,認證面積超過全縣荔枝種植面積的60%。
靈山縣荔枝加工生產線眾多,規模以上荔枝加工企業8家,其中國家級1家、自治區級1家、市級1家,荔枝年加工能力6萬噸以上,產品主要有荔枝酒、荔枝醋、荔枝飲料、荔枝果脯、荔枝干、荔枝蜜、荔枝餅、荔枝茶等。目前,靈山荔枝從品種培育、種植技術、示范園創建、精深加工、銷售、文旅等各環節逐步形成較完善的產業鏈。
多方位打造荔枝品牌
靈山縣內各地遍布荔枝古樹,已知樹齡達800年以上的現存古荔有1500多株,其中位于靈山縣新圩鎮鄧家村委會塘坡村的一株靈山香荔古樹,經鑒定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是我國現存樹齡最長的“靈山香荔”母樹,被認為是兩廣香荔的始祖。靈山縣深入挖掘1500多年的古荔文化,以一顆靈山荔枝帶動文化、農業、工業、物流、會展等產業發展,不斷深化靈山荔枝品牌形象。
圍繞荔枝產業,靈山縣自1992年開始舉辦“靈山荔枝節”,2017年改辦“靈山荔枝文化旅游節”,至今已成功舉辦19次?;顒悠陂g,精心推出荔枝旅游路線,開設荔枝展銷一條街,舉辦荔枝嘉年華音樂會、荔枝酒品鑒會等一系列活動,吸引八方商客,成為靈山縣乃至欽州市宣傳展示靈山荔枝品牌魅力的重要窗口。
積極組織參加各類荔枝評比。為展現“靈山荔枝”的優良品質,提升品牌知名度,欽州市和靈山縣積極組織縣內的荔枝生產企業參加各類荔枝擂臺賽,通過在比賽中爭金奪銀,助力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發展。靈山縣靈達荔枝種植專業合作社選送的“妃子笑荔枝”在2022年全國優質荔枝擂臺賽上榮獲銀獎,靈山縣農科所選送的“冰荔”在2023年全國優質荔枝擂臺賽上榮獲銅獎。
為提升靈山荔枝知名度,近年來靈山縣多措并舉開展品牌推介,并深度挖掘百年古荔枝樹、百年古莊園文化內涵,融合煙墩大鼓、跳嶺頭等靈山特色元素,深入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目前,全縣已建成以荔枝產業為主導的農旅深度融合的國家農業產業強鎮1個,自治區級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等2個,打造規?;笾ΨN植休閑觀光體驗點、荔枝采摘體驗點60多家,并打造了一批“千年古荔情”經典旅游路線、影視旅游目的地。

(作者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欽州市水果產業發展中心)
暖經濟向“新”風勁吹!選品、詢價、成交……企業做足“內功”開辟大市場
觀察·中國引領機器人產業變革 “硬科技突破+場景化落地”雙向發力加速迭代
精細化貼心服務上“新” “冰雪經濟”火熱文旅市場“熱氣”升騰
聚焦“十五五”規劃建議丨弘揚誠信文化、廉潔文化
京津冀新增6項“同事同標”社保經辦服務
河南麥播一線:趁晴趕進度 播種忙不停
一技傍身好就業 多元化優質培訓資源供給拓寬勞動者發展空間實現增收
更新惠民托起民生“溫度 “老房子”變身“好房子”老城區重煥生機
二十屆四中全會名詞卡片:防治康管全鏈條服務
由“精”到“尖” 硬件“黑科技”為國產傳感器從感知到智聯注入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