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富錦市城東街道辦事處 2025-09-02 15:56:19
【提升單產·深翻】
科普一下丨旱作農業區提升單產策略:深翻
旱作農業也稱雨養農業,是指無灌溉條件下,依靠自然降雨從事旱田作物種植的一種耕作方式。旱作農業機械化翻地技術是改良土壤的一項重要措施,也是我國干旱、半干旱地區行之有效的農機化工程實用技術之一。
三江平原科普工作室(簡稱“三平科工”)科研人員介紹,翻地是恢復和提高土壤肥力的關鍵環節。翻地能為下茬農作物生長提供更廣闊的地下空間,因此,糧食穩產、高產效果明顯。這項實用技術有以下好處:
①恢復地力。翻地既能提高土壤通透性,又能促進翻埋作物殘茬腐化,同時增加土壤養分含量。據有關試驗測定數據,翻地后的地塊土壤有機質含量提高0.02%,氮、磷、鉀分別增加3.8毫克/千克、0.6毫克/千克、9.2毫克/千克。 ②松土蓄水。翻地既能加深農田耕作層、熟化土壤,又能疏松表層土壤、貯雨水蓄墑情。據有關試驗觀察數據,翻地后的地塊土壤容重下降0.05克∕立方厘米,土壤孔隙率增加4.6%,土壤含水量提高20%。
③防蟲滅病。據調查,翻地后的農田地下害蟲蠐螬、螻蛄、金針蟲,大豆食心蟲、霜霉病、紫斑病,小麥赤霉病,水稻紋枯病,玉米斑病,花生葉斑病,向日葵螟蟲、銹病,甜菜褐斑病和煙草田夜蛾等病蟲害危害率明顯減輕。
④防除雜草。翻地既能防除以種子繁殖的稗草、狗尾草、鴨跖草、蒼耳、反枝莧等一年生雜草,同時還能有效地防除以根莖和根芽等方式繁殖的苣荬菜、狗牙根、蘆葦、問荊等多年生雜草。據測定,翻地后的地塊雜草比耙耢或旋耕的地塊,雜草年遞減11%左右。
⑤提高產量。翻地能改善和增強土壤保肥能力,為農作物生長與發育創造了良好的土壤條件,農作物單產增產較明顯,這主要表現在:植株增高、莖粗;籽粒增多、粒重;主根伸長、根量增加,且根系吸收肥料面積增大,一般農作物增產在8%至15%。
翻地有這么些好處,那么,如何翻地呢?
翻地深度應根據種植作物品種特性、土質肥力狀況、翻地目的、配備機具種類、翻地時機和肥源條件來確定,通常翻地深度在20—25厘米。種植深根的農作物(如玉米、高粱、向日葵、棉花等)、有機質含量多的粘土、埋青和秸稈還田的地塊、熟化土壤和施肥量大的地塊可翻得深些,反之則淺些。
三平科工科研人員表示,今年8月18—24日,研究人員采取人工鍬挖的方式,對農田遭受草害的地塊進行了調查,發現常年翻地25厘米深,且重未使用過深松機的地塊犁底層堅硬(見圖),阻礙了農作物根系向下生長,建議農民朋友在原有耕深25厘米的基礎上,今秋初冬將農田深翻至30厘米,隔5年后再深翻至35厘米,可有效打破板結的土壤結構,增加土壤通透性,提高單位面積產量。



關注提升單產,助力糧食豐收!
暖經濟向“新”風勁吹!選品、詢價、成交……企業做足“內功”開辟大市場
觀察·中國引領機器人產業變革 “硬科技突破+場景化落地”雙向發力加速迭代
精細化貼心服務上“新” “冰雪經濟”火熱文旅市場“熱氣”升騰
聚焦“十五五”規劃建議丨弘揚誠信文化、廉潔文化
京津冀新增6項“同事同標”社保經辦服務
河南麥播一線:趁晴趕進度 播種忙不停
一技傍身好就業 多元化優質培訓資源供給拓寬勞動者發展空間實現增收
更新惠民托起民生“溫度 “老房子”變身“好房子”老城區重煥生機
二十屆四中全會名詞卡片:防治康管全鏈條服務
由“精”到“尖” 硬件“黑科技”為國產傳感器從感知到智聯注入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