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農民日報 2025-09-03 13:18:02
9月3日,天安門廣場上紅旗漫卷,三軍將士如山巍峨。鐵流滾滾,蒼穹之下戰機轟鳴,歷史與未來在此刻交相輝映,奏響強國強軍的時代強音!


80年前那場偉大勝利猶在眼前。今天,當我們圍坐在電視機前、大屏幕前時,當我們舉著手機隨時隨地可以看直播時,沐浴在和平陽光中的我們,該怎樣看待那段歷史?當時的中國,一窮二白。而日本,1937年已經可以年產飛機1580架,大口徑火炮744門。要打贏這樣一場差距懸殊的戰爭,我們有什么?唯有人民!而當時,占中國人口絕大部分的是農民,他們,成為抗日武裝斗爭的主要參加者。“抗日則生,不抗日則死。”他們放下鋤頭、扛起鋼槍,奔赴保家衛國前線。八路軍,出現以戰士籍貫命名的平山團、阜平營、靈壽營,由整縣農家子弟組成;新四軍三師十九團四連在劉老莊阻擊日軍,82名官兵全部犧牲,劉老莊村民含淚安葬烈士遺骨,立即選送82名子弟補入四連,被命名為“劉老莊連”。“最后一碗米送去做軍糧,最后一尺布送去做軍裝,最后一個親骨肉送去上戰場”,農民以這樣的犧牲和奉獻,堅定地支撐著抗戰。難怪毛澤東同志曾深情寫下這樣的話:“抗日的一切,生活的一切,實質上都是農民所給。”農民是革命的主要力量,農村是革命的主戰場,土地問題是革命的根本問題。經過抗戰烽火洗禮,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成功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這條路,將通往一個偉大的新中國。
今天我們回顧歷史,是為了更好地正視歷史真相,更是為了堅定維護和平。放眼世界,外部環境越是不確定,越要以高質量發展贏得更多確定性。談和平、談發展,就不能不談糧食安全。前些年疫情期間,就出現一些國家緊急叫停糧食出口的“國家級囤糧”事件。這還只是疫情,想想一旦發生沖突甚至戰爭會出現什么情況?我們這樣一個14億多人口的大國,一旦糧食命脈被卡住會是什么境地?在今天這樣一個邊回顧邊展望、既莊重又熱烈的時刻,忽而想到這個問題,不由讓人一個激靈冷靜下來,頭腦更加清醒。習近平總書記早在幾年前就反復強調,糧食多一點少一點是戰術問題,糧食安全是戰略問題。這是何其睿智的洞察。當前,正是秋糧產量形成的關鍵期。前段時間各地的水旱災害又特別多,農業農村部近期已經緊鑼密鼓派出8個工作組,指導各地防災減災救災,各地政府也正在采取各種措施保秋糧、奪豐收。做好今天的事,是對昨天最好的告慰;做好本職工作,是對千千萬萬英烈最大的紀念。在去年我國糧食產量已經歷史性突破1.4萬億斤的基礎上,在今年夏糧穩產豐收、早稻實現增產的前提下,“三農”戰線和廣大農民正在向秋糧產量發起沖刺,以此來向黨和國家獻禮。
弱國沒有外交。近年來,國際局勢變亂交織,國際政治紛爭和軍事沖突多點爆發,各種傳統和非傳統安全威脅交織疊加。一些國家的經歷,給旁觀者上了很多堂“警示教育課”。這些活生生的案例告訴我們,有國才有家,千千萬萬個家庭的幸福美滿,億萬人民的生活改善,都要建立在國家強盛的基礎上。沒有國家的強大,和平發展都只能是空中樓閣。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黨的二十大擘畫了農業強國的宏偉藍圖,這張藍圖上,正躍動著令人驚喜的科技音符。憑借算法、傳感器等先進技術的“鋼鐵農夫”,活躍在農業生產鏈條上;無人機施肥打藥成為農田里司空見慣的場景,書寫著智慧農業的無限可能。接下來,我們還要循序漸進、穩扎穩打,扭住目標不放松,一張藍圖繪到底。
我們銘記歷史,更要銘記歷史上那千千萬萬大寫的“人”。今天我們所做的一切,我們的發展目標、政策導向、實現路徑,當然是面向未來的;不過追根溯源也一定是源于歷史的。我們所進行的脫貧攻堅偉大戰役,曾經全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很多是革命老區。脫貧攻堅正是對喂烈士遺孤奶水、自家娃娃喝米糊的沂蒙紅嫂的反哺;對“母親叫兒打東洋,妻子送郎上戰場”的太行兒女的反哺;對青壯年幾乎都參軍、“斷代性”犧牲的川陜蘇區的反哺。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后,我們又創造性地設置了5年過渡期,各地各部門進一步做好幫扶工作、進一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對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扶上馬、送一程”,讓他們與全國人民一起增收、同步發展。今年已經是過渡期最后一年,可以確定的是,只要脫貧群眾的收入還不穩定、發展基礎還不牢固,黨和國家幫扶的手就不會收回。讓我們一起,見證和分享未來鄉村全面振興、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豐碩成果。
80年前,打敗侵略者后,中國人民不是學到弱肉強食的強盜邏輯,而是更加堅定了維護和平的決心。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中華文明根植于農耕文明,鄉村“和”文化源遠流長。今天,站在人類命運的又一個路口,面對文明沖突、零和博弈等論調甚囂塵上,我們更需要傳承弘揚“和”文化傳統,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歷史長河奔涌,時代抉擇昭然。習近平總書記的鏗鏘話語如鐘聲激蕩,貫通古今——“今天,人類又面臨和平還是戰爭、對話還是對抗、共贏還是零和的抉擇。中國人民堅定站在歷史正確一邊、站在人類文明進步一邊,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與各國人民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正義必勝!和平必勝!人民必勝!
暖經濟向“新”風勁吹!選品、詢價、成交……企業做足“內功”開辟大市場
觀察·中國引領機器人產業變革 “硬科技突破+場景化落地”雙向發力加速迭代
精細化貼心服務上“新” “冰雪經濟”火熱文旅市場“熱氣”升騰
聚焦“十五五”規劃建議丨弘揚誠信文化、廉潔文化
京津冀新增6項“同事同標”社保經辦服務
河南麥播一線:趁晴趕進度 播種忙不停
一技傍身好就業 多元化優質培訓資源供給拓寬勞動者發展空間實現增收
更新惠民托起民生“溫度 “老房子”變身“好房子”老城區重煥生機
二十屆四中全會名詞卡片:防治康管全鏈條服務
由“精”到“尖” 硬件“黑科技”為國產傳感器從感知到智聯注入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