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農視網 2025-09-04 14:31:13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偉大抗戰精神如同不滅的星火。為銘記歷史、緬懷先烈,弘揚偉大抗戰精神,農視網微信公眾平臺面向廣大讀者,征集“我家的抗戰故事”,共同挖掘和傳播蘊藏在各地的抗戰記憶,追憶那段崢嶸歲月中先輩們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拋頭顱、灑熱血,抗日救亡的感人故事。

從學堂到戰場
郭際昌與同窗們的魯西北抗戰記憶
1938年11月15日,范筑先將軍在聊城壯烈殉國后,魯西北、冀南這一帶亂云烽起,形勢不斷惡化。
1939年2月,我們的館陶縣城(現屬山東省冠縣北館陶鎮)再次淪陷。日寇開始了長達6年的殘酷統治,采取“以華治華”的政策,收買一些地主、豪紳、土匪、惡霸成立偽政府,強抓一些青年壯士加入偽軍、皇協軍,肆虐百姓,搶占財物,搶奪糧食,殺人、放火無惡不作。
館陶縣城西的衛運河西岸有兩個窩頭村,顏窩頭和馬窩頭。我的父親郭際昌(曾用名郭保太)1913年出生在馬窩頭村,少年時他在鄰村顏窩頭求學,師從許福友,與王夢月、著名詩人雁翼同窗。這段經歷為他后來的人生埋下了伏筆。
1939年民族危亡之際,我的父親郭保太在同學王夢月的抗日思想影響下,參加了八路軍游擊隊,后來他的部隊編入129師23團。同時參加游擊隊和抗日民團的還有我二叔郭際文、堂叔郭際周、郭際堂、郭際禹等十多位青年壯士。他們與進村“掃蕩”的鬼子、皇協軍周旋,在青紗帳中打埋伏戰,在平原上用繳獲的武器開展游擊戰。至抗戰勝利,我們村已有3位戰士壯烈犧牲,1位被日偽軍活埋。后來這4人追認為革命烈士。

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游擊隊作戰訓練畫面
鍘刀劈開西城門
父親的戰斗傷痕與母親的“解放腳”
父親的同學王夢月此時已是重要地下工作者。1939年初,館陶縣西柴莊村建立了只有4個人的情報敵工站。縣委軍事部長許旭(原名許福友)首任站長。第二任站長,在執行聯絡任務的時候被捕,被鬼子殺害,王夢月臨危受命敵工站副站長。敵工站承擔著情報收集、營救同志、策反偽軍、打入敵人內部等重任,父親的小分隊在其指揮下屢建戰功。
《中共館陶縣歷史》資料記載:1942年1月12日夜,冀南新八旅二十三團、二十二團攻入北館陶縣城。根據館陶縣敵工站王磊偵察的情況,新八旅副司令王近山決定:二十三團擔任西城門的主攻任務,二十二團佯攻。敵工站郭保太帶戰士悄悄攀登上城墻,突然向站崗的偽軍開槍,偽軍嚇得四處奔逃,有的繳械投降。戰士們打開城門,大部隊沖進縣城,猛攻偽縣長吳作修的住所和偽軍警備司令部。激烈的戰斗進行了3個小時,因敵人工事堅固,火力較強,未能攻克。
資料沒有具體描寫戰斗場景,據我父親回憶,當時他帶戰士掛軟梯悄悄爬上城墻后,突然向偽軍開槍,嚇跑了部分敵人,部分繳搶投降。然后父親用鍘刀片砍開了西城門,大部隊沖進城。攻打偽軍司令部時,不知從哪個方向飛來一顆手榴彈,正中父親后腦勺,當場被砸蒙,彈頭在離他身體很近的地方爆炸。戰士們都以為父親不行了,只有隊長再三呼喚父親的名字,后來還是醒過來了,后腦勺有一個大疙瘩,腿上有一塊血肉模糊的地方,出了不少血。
我的母親同樣是位不平凡的女性。母親比父親小兩歲,膽子比一般女人大得多,一個人走夜路沒有怵過,小時候就是個叛逆的女孩子,竟敢把裹腳布偷偷放開,后來就有了一雙“解放腳”。
1941年冬天,敵工隊有部分槍支和一份情報,需送到臨清工作站,父親把這項艱巨任務交給了母親。母親二話不說,懷里揣上我,再揣上一只盒子槍,從北館陶城里出發,步行50余公里的路程,天不亮就到達臨清,與前來接應的同志對上暗號,順利完成了任務。
由于敵后工作的特殊性,沒有人讓母親和我喝碗水、吃口飯,天剛亮就往回趕。一路饑寒交迫,我餓得“哇哇”哭個不停,母親只好到路邊村里老鄉家討點干糧和水,嚼一嚼喂給我……
1942年敵人掃蕩三分區,王夢月經常安排女八路軍借住在我們家。敲門聲“咚、咚咚”一長兩短過后,母親悄悄把耳朵貼近門縫,知道是王夢月來了,身邊還跟著一位女同志。母親知道是八路軍,從來不打聽是誰。夜深了,母親也不敢睡,整夜都在屋外放哨站崗,保護女八路軍的安全。因為保密工作做得好,周圍鄰居從來不知道我家住過八路軍。
虎穴臥底
父親在日偽軍內部潛伏
1942年,敵人為了封鎖衛運河,把顏窩頭渡口的木船撤了,再過河就得繞道,外地送情報也容易引起注意,因此組織決定敵工站聯絡點由顏窩頭村轉移到東馬蘭村。再就是派優秀的同志打入敵偽組織,瓦解敵人內部組織結構,策反偽軍起義。縣委主管領導王幼平具體安排打入方案和細節,選派人員都是單線聯系。
王夢月最終選派我父親打入日偽軍內部。我父親攜帶兩條長搶、兩把盒子槍等,以投誠的名義帶著四人加入縣城里的皇協軍,并利用我三舅(偽軍小隊長)的關系獲取了敵人的信任。為了迷惑敵人,父親甚至將母親和我接到敵占區劉莊村居住,連同行的四人都以為他是真的叛變了。
我母親知道是假投靠,真臥底。起初他們勸我三舅歸順八路軍,結果我三舅沒有歸順,但也不跟鬼子做事了,當然他們也沒有出賣我父親,反而使敵人更信任我父親,還讓他當了班長。也就是說,父親在日偽軍內部的潛伏更深了一層。
沒做臥底時,我父親聽王夢月指揮,能與敵工站的聯絡點聯系,做了臥底后只能與王夢月保持單線聯系。1945年春天,我父親獲取鬼子要棄城逃跑的消息,急需把這份情報送給王夢月。他趁關城門之前混出城,快速到了馬頭渡口,看見有敵人把守,又退回找小路,趕到顏窩頭渡口時天已黑。這里已經沒有了浮橋,河水湍急冰涼,父親水性好,把寫著情報的紙條藏到帽子的夾層,下河就游過去了!天不亮,他就與王夢月聯系上,及時傳遞了情報。從那以后,我父親兩腿的血管就開始膨脹,就像靜脈曲張,兩腿的疙瘩有的像小棗那么大,直到他60歲去世時,腿上的血管還很粗。
《中共館陶縣歷史》資料記載:1945年,館陶縣城的日寇在我強大攻勢下,棄城逃往臨清。
館陶縣敵工站得到消息:館陶縣城外各炮樓敵人均撤回城內,日偽軍和偽政府人員倉皇逃往臨清。領導讓北館陶敵工站人員先回去。王磊(王夢月別名)站長隨即派張伯祥回去打聽消息。張伯祥先回到敵工站駐地西柴莊,找到村長許福增。帶著兩個民兵兩桿大槍和一支手槍連夜趕回顏窩頭村找到王夢橋聯系。在敵人內部的我方人員馬窩頭的郭大四(我父親臥底時的名字)、喬莊村喬XX,當時也回來報信,得知敵人妄想向臨清撤退的確切消息。
1945年7月28日,縣城敵人逃亡臨清,館陶縣全縣解放,敵工站也完成了歷史使命。王夢月調往邯鄲,任城防司令特派員,后又去了天津。潛伏人員如期歸隊,父親沒有隨部隊南下或者北上,回村里守著一畝三分田,過著日落而息、日出而作的農村生活。
遲來的正名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因臥底身份保密,村民長期誤認父親是“被八路軍放回的漢奸”。其實王夢月早已秘密發展他入黨,只是組織關系未能公開,更沒有存檔。父親是黨員的事沒有再提起。
我是上世紀五十年代參加工作。六十年代中期有人寫信到“革委會”舉報說,我父親曾參加過皇協軍。父親在村里被批斗、挨打。我和單位的外調人員幾經周折趕到天津,在郊區某個“牛棚”找到了正在“勞動改造”的王夢月叔叔。他向外調人員如實敘述了我父親從加入抗日隊伍,到打入敵人內部的全部過程,以及在那段時間做了哪些抗戰工作。我在一旁默默地聽著,一直沒有說話,可眼淚已經止不住了,然后哽咽著對王夢月說:“叔,我是郭保太的大兒子,按照老家的傳統,我該給您磕個頭,現在不興這個了,我給您鞠一躬吧!”
后來,王夢月回到工作崗位后,又寫了一封很長的信寄給我父親。這封信再次證明了父親的清白,他是一位忠于黨,忠于人民,熱愛國家,積極抗日的共產主義戰士。雖不是什么大英雄,但他的那份赤膽忠心,為革命、為保衛家園,不怕犧牲的精神,將永遠激勵著我們的后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1983年9月,在館陶縣老干部座談會上,王夢月再次為我父親正名:他是一名打入敵人內部的共產黨員。那一年,我父親已去世11年。
9月3日,我們迎來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時光的洪流或許會沖淡歷史記憶的一些細節,但那些英雄的名字,烈士的壯舉,臥底的傳奇,早已深深烙印在歷史的豐碑之上,鐫刻在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心中。為什么戰旗美如畫?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她!
如今,我們站在先輩們用鮮血染紅的土地上,享受著他們用犧牲換來的幸福生活。我們更應銘記歷史,緬懷先烈,傳承他們的精神,汲取前行的力量。在新時代的征程中,以英雄為榜樣,勇挑時代賦予的重任,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不懈奮斗,讓英雄的精神在我們的努力下熠熠生輝,代代相傳!
(本文素材來自郭保太之子郭俊英提供)
編輯 | 梅青云
責編 | 趙寧寧
主編 | 楊公元
監審 | 楊 巍
暖經濟向“新”風勁吹!選品、詢價、成交……企業做足“內功”開辟大市場
觀察·中國引領機器人產業變革 “硬科技突破+場景化落地”雙向發力加速迭代
精細化貼心服務上“新” “冰雪經濟”火熱文旅市場“熱氣”升騰
聚焦“十五五”規劃建議丨弘揚誠信文化、廉潔文化
京津冀新增6項“同事同標”社保經辦服務
河南麥播一線:趁晴趕進度 播種忙不停
一技傍身好就業 多元化優質培訓資源供給拓寬勞動者發展空間實現增收
更新惠民托起民生“溫度 “老房子”變身“好房子”老城區重煥生機
二十屆四中全會名詞卡片:防治康管全鏈條服務
由“精”到“尖” 硬件“黑科技”為國產傳感器從感知到智聯注入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