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中國農業品牌公共服務平臺、新華網 2025-09-09 14:36:50
在廣西南部北回歸線以南的靈山大地,一顆顆紅艷飽滿的荔枝承載著兩千年的種植記憶。這里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年平均氣溫21.7℃,年均日照1670小時,無霜期長達349天,充沛的雨量與肥沃的土地共同構筑了荔枝生長的理想家園。作為中國地理標志保護產品,靈山荔枝的產區范圍明確限定于欽州市靈山縣境內,其獨特風土孕育出的果實,正以完整的產業鏈條走向更廣闊的市場。
01
千年傳承的種植脈絡
靈山種植荔枝的歷史可追溯至漢高祖年間,當地"無荔不成村"的民諺印證著荔枝與生活的深度交融。現存于新圩鎮鄧家村的千年香荔母樹,樹齡超過1500年,其主干需四人合抱,年產量最高達2000公斤,堪稱國內單株產量之冠。清代《靈山縣志》中"荔枝有四月荔、大造荔、黑葉荔"的記載,與明代嘉靖年《欽州志》等典籍形成互證,共同勾勒出荔枝種植的傳承脈絡。全縣現存800年以上古荔樹1500余株,這些活態遺產既是自然饋贈,也是文化傳承的載體。

02
風味獨特的品質密碼
靈山荔枝以果肉細嫩爽脆、清甜多汁、香氣濃郁著稱。其內在營養價值經科學檢測,富含糖分、蛋白質、維生素C及鐵、磷等微量元素,糖酸比適宜的特質造就了獨特的味覺體驗。產地環境中的微酸性土壤與充足光照,促進根系對養分的吸收,使得果實既保留傳統品種的醇厚風味,又具備現代消費者偏好的清爽口感。2022年全縣種植面積達42.5萬畝,總產量16.13萬噸,總產值8.21億元,全產業鏈產值突破39億元,數據印證著產業規模與市場認可度的同步提升。

03
從田間到餐桌的產業鏈構建
靈山荔枝的產業發展已形成完整體系:種植環節采用光驅避綠色防控技術有效控制駐蒂蟲害;加工領域開發出荔枝酒、荔枝醋、荔枝干等深加工產品,其中荔枝殼無損烤干工藝保留更多營養成分;文化層面則通過荔枝文化旅游節等活動,將千年古樹、書畫藝術與現代農業體驗相結合。靈山荔枝帶動23.4萬農戶參與產業,綠色食品認證與農產品地理標志的雙重認證,為產品質量提供保障。

04
文化記憶與現代產業的交響
唐代貢品的歷史記載與當代國宴用果的榮耀,在靈山荔枝身上完成時空對話。蘇東坡"日啖荔枝三百顆"的詩句,齊白石在欽州期間以荔枝入畫的雅事,以及1985年黑葉荔枝罐頭榮獲法國巴黎國際美食旅游協會商品金質獎,共同構建起文化傳承的坐標系。如今,以蘇東坡書法為靈感設計的品牌標識,將歷史文脈與現代品牌理念相融合,"千年佳荔"的標語既點明產業底蘊,又契合消費者對品質的期待。
從野生荔枝到標準化果園,從傳統銷售到全渠道布局,靈山荔枝正以科學種植技術、深加工創新能力與文化賦能戰略,書寫著農業品牌發展的新篇章。這片南國土地上的紅色果實,既延續著兩千年的種植智慧,也展現著現代農業的轉型活力。

來源:中國農業品牌公共服務平臺、新華網
圖源:新華網、桂農通、微觀三農
視頻:農業農村部信息中心、新華網
暖經濟向“新”風勁吹!選品、詢價、成交……企業做足“內功”開辟大市場
觀察·中國引領機器人產業變革 “硬科技突破+場景化落地”雙向發力加速迭代
精細化貼心服務上“新” “冰雪經濟”火熱文旅市場“熱氣”升騰
聚焦“十五五”規劃建議丨弘揚誠信文化、廉潔文化
京津冀新增6項“同事同標”社保經辦服務
河南麥播一線:趁晴趕進度 播種忙不停
一技傍身好就業 多元化優質培訓資源供給拓寬勞動者發展空間實現增收
更新惠民托起民生“溫度 “老房子”變身“好房子”老城區重煥生機
二十屆四中全會名詞卡片:防治康管全鏈條服務
由“精”到“尖” 硬件“黑科技”為國產傳感器從感知到智聯注入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