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農視網 2025-09-15 11:36:04

在中山路步行街,不少市民游客駐足選購龍眼。(同安區 供圖)
廈門網訊(廈門日報記者 林健華 通訊員 余雪燕)山風吹向海岸,鄉土遇見現代——昨日,廈門中山路步行街飄起龍眼香,“百年中山路,千年銀城穗”同安鳳梨穗龍眼推廣活動在此啟動。
這是“廈鄉趣·同民安”同安鳳梨穗龍眼主題推廣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活動以“豐饒同安·穗滿銀城”為主題。活動為期兩天,旨在通過“非遺展演+果品品鑒+農旅體驗”的多元形式,全方位提升“同安鳳梨穗”龍眼知名度,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
龍眼遇上非遺 打造沉浸消費場景
在廈門古今交融的文化地標——中山路步行街,造型別致的攤位成為打卡點,金黃飽滿的同安鳳梨穗龍眼堆成小山,正等著大家嘗鮮。
“從來沒吃過這么新鮮的龍眼,很甜,很嫩。”上海游客胡珍妮試吃后買下5斤龍眼,準備帶回上海與家人朋友分享。她說,以前只知道廈門是現代都市,“原來有這么土生土長的好品種”。
“同民安”區域公共品牌負責人林嘉盛介紹,現場所有龍眼都是當天早晨新鮮采摘的。從一穗龍眼枝上摘下一顆,剝開薄薄的果皮,果肉清透,吹彈可破。在現場,還有龍眼拿鐵、龍眼椰椰等衍生產品可供免費品嘗,受到市民游客歡迎。
“希望通過活動,把同安鳳梨穗推廣出去,讓市民游客都能嘗到我們同安鳳梨穗的龍眼。”林嘉盛表示,依托“同民安”區域公共品牌,“同安鳳梨穗”名片近年來持續打響,現場還同步展出同安各村居“一村一品”,進一步豐富鄉土氣息。
這還是一場果品與非遺深度融合的活動。隨著鏗鏘有力的鑼鼓聲響起,剛勁有力的宋江陣展現閩南傳統武術風采,詼諧靈動的車鼓弄引人捧腹大笑,悠揚婉轉的閩南戲曲令人倍感親切……主辦方表示,此次活動是為了打造“看得見、嘗得到、玩得好”的沉浸式消費場景,讓“同安鳳梨穗”的品牌記憶在文化氛圍中進一步提升。
游客走進果園 共享豐收采摘喜悅
目光轉向同安鄉間,“廈鄉趣”龍眼采摘之旅昨日同步開啟。
在汀溪鎮西源村溪源小院,近百名市民游客走進郁郁蔥蔥的龍眼林,映入眼簾的是一串串宛如金色鈴鐺的同安鳳梨穗龍眼。大家或拿起工具,小心翼翼地剪下龍眼,體驗親手采摘的樂趣;或停下腳步,拿出手機拍照留念,定格豐收的喜悅。
“剛從樹上摘下就到嘴里了,沒有‘中間商’,吃到了最新鮮的龍眼。”來自島內的陳女士帶著孩子參與活動,她說,平時孩子很少有機會接觸農田果林,這種采摘是一種難忘的體驗。而且,“這種龍眼真的跟平時在市場上買的不一樣,果肉更脆、更甜,還有淡淡的清香”。
這些品質優良的鳳梨穗龍眼還被端上了餐桌。龍眼披薩上,果肉的清甜中和了芝士的濃郁;龍眼肉醬搭配面包,鮮香中帶著果香;龍眼冰萃果飲清爽解膩,能咬到滿滿果肉……在“創意龍眼鄉宴”上,鄉廚巧妙地將龍眼融入美食創作,令人眼前一亮。此外,秘制窯烤河田雞、土豬肉蘿卜湯等特色菜肴富含閩南鄉味,讓大家大飽口福。
鏈接
“地標”龍眼
擦亮鄉村振興名片
今年廈門龍眼迎來特大豐收年,眼下正是龍眼集中上市的時節,“同安鳳梨穗”是當仁不讓的主角。目前,同安區龍眼種植面積達3萬余畝,占全市一半以上,今年總產量預計可達4萬余噸。
根據《同安縣志》記載,同安種植龍眼有500年以上歷史。作為龍眼家族翹楚,“同安鳳梨穗”龍眼源于同安區新民街道西塘村馬垵自然村一株樹齡超300年的母樹,抗“沖梢”、高產穩產的特性讓它在田間格外“爭氣”,肉厚核小、味甜渣少且帶有鳳梨香氣的口感令人喜愛。
“同安鳳梨穗”的果穗比其他龍眼品種長10厘米至30厘米,單果重14克至16克,甜度可達23度,遠高于普通龍眼平均甜度14度。不僅如此,它加工適配性佳,焙干后果皮不凹陷,鮮食與加工價值兼具。這種品質突出的龍眼,成為廈門重點開發、推廣的品種。
“同安鳳梨穗”在2012年成為廈門首個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目前有47家規模較大的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獲準使用“同安鳳梨穗”商標。在此基礎上,同安區積極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通過舉辦采摘節、打造觀光果園等方式,解鎖“賞景+采摘+品鮮”的沉浸式鄉村游體驗,帶動農戶增收致富。
暖經濟向“新”風勁吹!選品、詢價、成交……企業做足“內功”開辟大市場
觀察·中國引領機器人產業變革 “硬科技突破+場景化落地”雙向發力加速迭代
精細化貼心服務上“新” “冰雪經濟”火熱文旅市場“熱氣”升騰
聚焦“十五五”規劃建議丨弘揚誠信文化、廉潔文化
京津冀新增6項“同事同標”社保經辦服務
河南麥播一線:趁晴趕進度 播種忙不停
一技傍身好就業 多元化優質培訓資源供給拓寬勞動者發展空間實現增收
更新惠民托起民生“溫度 “老房子”變身“好房子”老城區重煥生機
二十屆四中全會名詞卡片:防治康管全鏈條服務
由“精”到“尖” 硬件“黑科技”為國產傳感器從感知到智聯注入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