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央廣網 2025-09-30 12:06:03
秋風送爽,湘中丘陵間,一場關乎國家“油瓶子”安全的技術革命正在這片土地扎實推進。
9月29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油菜產業專家團工作交流會暨油菜大面積單產提升技術培訓會在全國油菜單產提升整建制推進縣——湖南省婁底市雙峰縣召開。來自農業農村部、中國農科院及全國19個油菜主產省的170余名專家、農技推廣人員和種植大戶齊聚于此,圍繞油菜產業單產提升共商對策、共破難題。
一場瞄準單產瓶頸的“田間課堂”
清晨8點,雙峰縣鎖石鎮大溢塘村的示范基地已機聲隆隆。復式旋耕播種機、無人機飛播、毯狀苗移栽機、低損聯合收割機接連下地演示,專家現場講解品種特性與技術要點。這場“田間現場課”,直面當前油菜生產中的兩大痛點:單產水平不高、機收損失率大。
“我國油菜平均單產僅142公斤/畝,部分產區僅113公斤,而湖北、四川已達140~150公斤。”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油料處負責人指出,“尤其在南方丘陵區,機械化率低、茬口銜接難,成為制約單產提升的關鍵瓶頸。”雙峰作為全國油菜單產提升整建制推進縣、湖南省油料生產大縣,常年油菜種植面積超20萬畝,2025年夏收油菜單產122公斤,雖較去年提升8公斤,但仍低于全國優勢產區。
針對油菜生產機械化瓶頸,雙峰縣各部門正協同發力。雙峰縣農機事務中心與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合作,在此次現場會上系統展示了油菜“耕、種、管、收、烘”全程機械化解決方案。該中心負責人表示:“我們希望通過現場演示,讓種植戶親眼看到、親身感受到高科技農機與農藝融合帶來的實效,將成熟的解決方案真正推廣落地。”
科技賦能破解產業難題
中國農科院成果轉化局推廣處處長張銀定強調,單產提升需“一縣一策”,拒絕“一刀切”。此次會議明確提出,產業專家團將重點從“擴面積、提單產、破瓶頸、增效益”四個維度持續發力。具體而言,即通過“一縣一策”挖掘冬閑田潛力擴大種植面積;通過“良田、良種、良機、良法”四良融合提升單產;通過靶向攻關選育宜機收品種、研發輕簡裝備以破解生產成本瓶頸;最后通過鏈式發展,建設加工中心、推動農文旅融合來增加效益。
今年以來,雙峰與中國農科院油料所深度合作,編制產業規劃,試種富硒菜薹油菜,開發菜薹預制菜、菜籽油加工產品,并探索“稻稻油”“稻再油”等多茬輪作模式,從產業鏈各環節挖掘價值。專家團為此帶來一整套組合方案:推廣“中油雜501”“中油早1號”等宜機收、高油品種;集成毯狀苗移栽、無人機飛播、綠色防控等技術;建設富硒菜薹基地、7D菜籽油加工廠,開發農文旅項目;引入科技特派員,培訓職業農民。
雙峰縣永豐街道種植大戶賀練飛種植油菜已有11年,規模達到幾百畝。在觀摩現場,他告訴記者:“印象最深的是油菜毯狀苗聯合移栽機,能夠開展耕栽一體化作業,很方便!”
作為規模化種植主體,賀練飛最關心的是技術和銷售問題。“政府和專家團提供了技術培訓和農機具補貼等支持,油菜籽價格也比較穩定,但銷售方面還是存在一些困難。”在拓展產業鏈方面,賀練飛也有所收獲。“我參加過油菜花旅游項目,不僅對收入有幫助,也對鄉村旅游有積極影響。”
會議期間,專家團同步發布《油菜產業“一縣一策”服務指引》,提出在南方重點推廣“稻-油”輪作、北方試驗鹽堿地種植,支持主產區建設產地加工中心,推動訂單農業與農文旅融合。
會上,各方達成共識,要以雙峰為樣板,打造一個可復制、可推廣的“三全高效”模式,通過全區域布局、全產業鏈開發和全價值鏈挖掘,推動油菜產業高質量發展。與會專家認為,以雙峰為樣板打造的這一模式,不僅為丘陵地區油菜產業高質量發展探索出了路徑,更將為筑牢國家食用油安全防線提供有力支撐。
據悉,婁底市人民政府與中國農科院油料所將以油菜全產業鏈開發和功能食品谷打造為核心開展深度合作。雙峰縣人民政府與中油所已簽訂了兩個合作協議。(央廣網記者 黃珂嵐)
暖經濟向“新”風勁吹!選品、詢價、成交……企業做足“內功”開辟大市場
觀察·中國引領機器人產業變革 “硬科技突破+場景化落地”雙向發力加速迭代
精細化貼心服務上“新” “冰雪經濟”火熱文旅市場“熱氣”升騰
聚焦“十五五”規劃建議丨弘揚誠信文化、廉潔文化
京津冀新增6項“同事同標”社保經辦服務
河南麥播一線:趁晴趕進度 播種忙不停
一技傍身好就業 多元化優質培訓資源供給拓寬勞動者發展空間實現增收
更新惠民托起民生“溫度 “老房子”變身“好房子”老城區重煥生機
二十屆四中全會名詞卡片:防治康管全鏈條服務
由“精”到“尖” 硬件“黑科技”為國產傳感器從感知到智聯注入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