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新華網 2025-10-16 10:00:13
一盤飯菜剩余過半卻被倒掉
一份外賣放置許久卻無人認領
一塊蛋糕吃了幾口便被丟棄
……
數據顯示
消費環節對糧食造成的浪費
占糧食全鏈條損失率的近三成
在第45個世界糧食日到來之際
新華社“焦點”欄目記者
走訪多地餐廳、食堂、外賣領取點
鏡頭下的種種糧食浪費行為
令人心痛 發人深省

10月15日,在合肥一個婚宴現場,賓客離去后桌上剩余大量餐食。
??盛宴變“剩宴”??
有機構發布報告稱
我國城市餐飲業
每年餐桌食物浪費量可達1800萬噸
相當于5000萬人一年的食用量
婚宴、年夜飯、商務宴請
是糧食浪費的高發場合
而浪費的產生往往與“面子”有關
如商務宴請、婚宴的主家怕被說“寒酸”
明知吃不完卻仍要增加桌數、菜品
又不好意思將剩菜打包帶走
年夜飯必須剩了才“年年有余”
……

10月15日,在安徽合肥一處婚宴現場,桌上剩余大量餐食,服務員將剩菜倒入垃圾桶。據服務員介紹,婚宴浪費現象很常見,“已經見怪不怪了”。
不少餐廳為了逐利
推出價格高昂但極具“彩頭”的
“吉祥宴”“富貴席”等套餐
甚至還“貼心”提醒“少道菜不吉利”
導致顧客過度消費進而催生浪費

10月15日,在安徽合肥一處婚宴現場,賓客離去后桌上剩余大量餐食,有些盤中菜品幾乎未動,最終被倒入垃圾桶。
??日常餐桌:不容忽視的浪費??
相較于婚宴、年夜飯這類
“盛宴變剩宴”高發的場合
日常便飯、簡餐中存在的浪費現象
同樣不容忽視
整桌菜肴食用不足一半便遭棄置的情況
并不少見
除了餐食不合口味這一原因
浪費更多是由消費者“眼大肚小”
點餐量遠超實際食量所造成

10月12日,在云南昆明某飯店內,部分食物僅食用近半便被客人遺棄。

10月11日,在昆明市一家地方特色菜館,人們用餐后,剩余一些菜品。

10月10日晚,在云南昆明某夜市,多個垃圾桶被塞滿,殘羹剩飯不斷溢出,不僅造成食物浪費,也對周邊環境衛生帶來影響。
盡管多數人認為
“剩這么多實在可惜”
但不少人礙于面子或嫌麻煩
亦或是擔心“多人動過的菜不衛生”
因而寧可舍棄

10月14日,在安徽合肥一家飯店內,服務員在顧客走后清理餐桌。桌上剩余的部分主食和菜品未被打包。
??幾口即棄的“甜蜜負擔”??
在一些甜品店、咖啡店
同樣出現浪費現象
記者發現
不少蛋糕被嘗了幾口便擱置盤中
直至最終丟棄
有顧客擔心高熱量食物易導致發胖
往往只吃幾口“解解饞”
當被問及為何不打包時
有顧客表示
切塊蛋糕一經食用
口感和品相都會大打折扣
因此選擇舍棄

拼版照片:上圖為10月11日,一位顧客在云南昆明某甜品店吃甜品;下圖為僅吃了幾口就被遺棄的蛋糕。
??從“外賣訂單”到“外賣棄單”??
外賣是餐飲消費的重要渠道
卻也因為種種原因
成為糧食浪費現象滋生的溫床
記者在某大學走訪時發現
雖已過正常用餐時間
但門口的外賣卻堆積如山
細看之下
不少訂單竟是數日前送達的
早已超過食用時限
卻始終無人領取

在云南昆明某大學門口堆積的外賣(10月11日攝)。
學校保安向記者透露
這一現象已成常態
無人認領的外賣越積越多
校方不得不定期清理
否則“僵尸外賣”不僅堵塞通道
更易腐壞變味
影響校園環境

10月11日,在云南昆明某大學門口,一份10日就已經下單的外賣無人領取。
記者隨機采訪學生了解到
外賣遭“遺棄”的原因多樣——
有的由親友遠程代點
因溝通不暢未能及時領取
錯過最佳食用時間后便不再去取
也有自己下單后臨時改變用餐計劃
索性放棄領取
除了被完全遺棄的“僵尸訂單”
還散落著大量被“部分領取”的套餐——
其中多為餐食被單獨取走后
剩下的含糖飲料或搭配小食

10月12日凌晨,在云南昆明某大學門口,外賣套餐中的部分小食、飲料被遺棄無人領取。
外賣平臺和商家為增加銷量
推出“優惠套餐”“湊單滿減”等活動
導致消費者“被搭配”或多點本不需要的菜品
造成丟棄率增加
“為滿減多買的米飯或小食卻又吃不下”
“扔掉套餐里的一部分仍然更劃算”
……
促銷策略精準擊中消費者的心理
卻扭曲了飲食選擇的本意

10月12日凌晨,在云南昆明某大學門口,外賣套餐中的部分小食、飲料被遺棄無人領取。
??集體食堂:粗放的“大鍋菜”??
在部分單位、學校食堂
盡管提倡“光盤”
但浪費現象卻難以杜絕
食堂精細化管理難執行
是導致浪費的重要原因
供需不匹配
造成食物浪費

10月12日,在云南某市某食堂內,用餐人員已全部離去,只剩食堂工作人員在打掃衛生,但多個餐盤中仍剩余菜品、主食。
某食堂的工作人員解釋
每日就餐人數波動較大
難以精準備餐
食堂曾因菜品供應不足遭投訴
因此采取“寧多勿少”的備餐策略
雖曾考慮推行“用餐報名制”
以精準控制食材用量
卻因流程操作繁瑣、執行成本較高
未能持續

10月12日,在云南某市某食堂內,用餐人員已全部離去,只剩食堂工作人員在打掃衛生,但多個餐盤中仍剩余菜品、主食。
在某學校食堂
因采取統一份量的打餐方式
用餐者飯量等差異化需求難以匹配
一些被采訪的學生建議
學校應增設“大碗區”“小碗區”
或推行小碗菜自選、稱重計費模式
按需取餐
能有效減少浪費

10月14日,在河南鄭州某大學食堂收餐臺上,餐盤里有不少剩飯剩菜。

10月11日,在安徽某高校食堂,學生將未吃完的餐食放在餐盤回收區。
當前我國已形成
以反食品浪費法為核心
推進糧食節約和反食品浪費的政策體系
多年來
各地積極踐行綠色餐飲理念
“舌尖上的浪費”明顯改觀
但在法律條文之外
“面子心結”與“習慣惰性”
仍是節約之路上的絆腳石
拒絕“剩宴”
不是苛求每一餐的絕對“光盤”
而是珍視每一份食物本應的價值
化解“剩宴”之痛
既需餐廳引導的善意
也需食堂運營的智慧
更需要
我們每個人珍惜盤中餐的美德
統籌:宋為偉
記者:周牧 彭奕凱 高詠薇 郝源
編輯:逯陽 趙丁喆
新華社攝影部
暖經濟向“新”風勁吹!選品、詢價、成交……企業做足“內功”開辟大市場
觀察·中國引領機器人產業變革 “硬科技突破+場景化落地”雙向發力加速迭代
精細化貼心服務上“新” “冰雪經濟”火熱文旅市場“熱氣”升騰
聚焦“十五五”規劃建議丨弘揚誠信文化、廉潔文化
京津冀新增6項“同事同標”社保經辦服務
河南麥播一線:趁晴趕進度 播種忙不停
一技傍身好就業 多元化優質培訓資源供給拓寬勞動者發展空間實現增收
更新惠民托起民生“溫度 “老房子”變身“好房子”老城區重煥生機
二十屆四中全會名詞卡片:防治康管全鏈條服務
由“精”到“尖” 硬件“黑科技”為國產傳感器從感知到智聯注入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