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融媒體中心 2025-10-28 17:06:02
梵凈山下,茶香彌漫,菌棒成行,大米、辣椒、冬瓜等特色農產品乘著東西部協作的“春風”,從印江的田間地頭出發,跨越山海,直達粵港澳大灣區市民的餐桌。作為“國家農特產品質量安全縣”,銅仁市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借助東西部協作的強勁東風,讓“兩山”資源轉化為富民資本,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貢米煥新生:從“零散種植”到“品牌旺銷”
“風吹稻菽千層浪,又是一年豐收時。”金黃的稻穗不僅扮美了坐落在印江最南端的洋溪鎮的田野山洼,也富了這一方百姓。
印江最南端的洋溪鎮素有“印江糧倉”的美譽,這里的貢米歷史可追溯至明代。然而長期以來,由于缺乏統一的栽種標準、加工流程和銷售渠道,當地稻谷質量參差不齊,價格波動大,優質米難以形成市場競爭力。“種時熱火朝天,賣時唉聲嘆氣”,這是有著30多年種植經驗的陳老伯的無奈心聲。
轉機出現在2022年,洋溪鎮借力東西部協作政策的“東風”,引進銅仁梵禾生態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建成集烘干、加工、倉儲于一體的全自動大米加工流水線,填補了當地大米精深加工的空白。與此同時,該鎮深挖“洋溪貢米”文化底蘊,全力打造區域公共品牌,推動產業向規模化、品牌化轉型。
2023年9月,1.8萬斤洋溪優質大米順利運抵東莞寮步鎮,實現銷售額10.8萬元,打響了進入大灣區市場的第一槍。市場的認可點燃了農戶的種植熱情,2024年,洋溪鎮“洋溪貢米”核心基地擴展至1500畝,帶動全鎮發展水稻種植1.3萬畝。通過“公司+基地+農戶”模式,推行“六統一”管理標準,有效帶動5個村100余戶群眾增收,戶均年增收超4000元。
“2024年,40多噸‘洋溪貢米’銷往大灣區。目前,‘洋溪貢米’已成為我鎮的支柱產業之一。”洋溪鎮人大主席田宏進自豪地說。
茶香滿園:產業升級破解“豐產不豐收”
在沙子坡鎮韓家村的茶葉生產車間,剛采摘的鮮葉經揉捻、渥堆、提香等18道工序,加工成紅毛茶源源不斷發往銅江茶葉公司。誰能想到,這里曾長期面臨“春茶采完夏秋荒”的困境。“過去守著數百畝茶園,卻因缺乏加工設備,茶葉下樹率不足50%,豐產不豐收成了茶農的心病。”駐村工作人員李海松感慨道。
2024年10月,160萬元東西部協作資金為當地茶產業送來“及時雨”。1000平方米的標準化加工廠拔地而起,精品茶與大宗茶兩條現代化生產線投入運轉。印江梵境云山生態茶業有限公司入駐后,將韓家、冷草、四坳三村的680畝茶園納入集約化管理,形成“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產業共同體。
“今年春茶產值已超150萬元,夏秋茶預計再增收50萬元。”公司負責人李紅軍介紹。除了產業效益提升,9戶村民以茶園入股獲得股權,首批分紅近7萬元,同時還帶動300余人就近靈活就業,全年務工收入預計超40萬元。56歲的庹中鳳一邊操作炒茶機一邊笑道:“家門口打工每天能掙100元,這樣的好事以前想都不敢想。”從“賣原料”到“賣產品”,從“單打獨斗”到“抱團發展”,韓家村的茶產業蛻變,正是東西部協作效能的生動體現。
菌香四溢:資金加持筑牢“強村富民基”
作為印江“2+N”產業體系的主導產業,食用菌在東西部協作資金的“灌溉”下蓬勃發展。板溪鎮積極爭取協作資金,持續完善產業基礎設施:2023年投入180萬元修建排水渠、產業路及基地土方回填工程;2024年再獲130萬元資金支持,建成食用菌菌棒生產線,配套建設滅菌間、生產廠房,維修大棚20個。
在板溪鎮上洞村的菌棒存放車間,數百萬棒菌棒整齊排列,靜待稻谷收割后移栽。“自動化生產線投用后,每小時可生產菌棒1500棒,日產量達1.5萬至2萬棒,效率是人工的3倍多。”村支書任坤剛介紹,無菌車間的建成讓菌棒成活率從90%提升至95%。
“今年計劃發展菌棒750萬棒,覆蓋18個行政村,較去年增加50萬棒。我們還利用協作資金建設了食用菌包裝車間,推動產業全鏈條發展。”板溪鎮黨委委員何婭表示,食用菌產業已成為當地強村富民的重要支撐。
近年來,印江緊扣東西部產業協作機遇,創新踐行“東部企業+印江資源”“東部總部+印江基地”“東部市場+印江產品”三維合作模式,累計投入東西部協作資金12563萬元,深耕大米、茶葉、食用菌等特色產業。如今,梵凈山下的優質農特產品正乘著協作的東風,飛越大山、香飄灣區,書寫著生態富民、產業興縣的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暖經濟向“新”風勁吹!選品、詢價、成交……企業做足“內功”開辟大市場
觀察·中國引領機器人產業變革 “硬科技突破+場景化落地”雙向發力加速迭代
精細化貼心服務上“新” “冰雪經濟”火熱文旅市場“熱氣”升騰
聚焦“十五五”規劃建議丨弘揚誠信文化、廉潔文化
京津冀新增6項“同事同標”社保經辦服務
河南麥播一線:趁晴趕進度 播種忙不停
一技傍身好就業 多元化優質培訓資源供給拓寬勞動者發展空間實現增收
更新惠民托起民生“溫度 “老房子”變身“好房子”老城區重煥生機
二十屆四中全會名詞卡片:防治康管全鏈條服務
由“精”到“尖” 硬件“黑科技”為國產傳感器從感知到智聯注入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