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中國農業品牌公共服務平臺 2025-10-30 17:35:02

1984年全國林業普查中,技術人員在沾化區的一個農家庭院發現56棵百年冬棗樹,其果實品質優異引發關注。經多年科研攻關,當地逐步突破苗木繁育技術,將零星種植發展為規模化產業。如今,沾化冬棗種植面積達30萬畝,形成從庭院老樹到標準化果園的產業脈絡,成為當地農民增收的核心支撐。
01
鹽堿地孕育獨特風味
沾化位于溫帶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土壤為濱海鹽化潮土,PH值7.5-8.5,礦物營養豐富。這種特殊環境賦予冬棗皮薄肉脆、細嫩多汁的特質,平均單果重20克,可食率93.8%,維生素C含量達352毫克/100克,是蘋果的70倍、梨的140倍。10月中下旬成熟的果實狀如蘋果,色澤赭紅,甜酸適口,被譽為“活維生素丸”。

02
全鏈條產值突破50億
2022年,沾化冬棗總產量30萬噸,總產值40億元,全產業鏈產值達50億元。沾化區通過“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等模式,帶動20萬農戶參與,人均年收入1.3萬元。冷鏈物流設施覆蓋678處,2022年銷售額線上、線下各達2億元,產品遠銷歐美及東南亞地區。

03
品種創新與智慧管理
依托省級產業技術研究院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當地企業培育出“沾冬2號”等10余個新品種,并通過山東省專家鑒定并獲植物新品種權。沾化區設施農業面積達7.3萬畝,配套智能溫控、水肥一體化系統,實現早中晚熟梯次上市。冬棗產業智慧管理平臺覆蓋9.6萬畝棗園,應用物聯網、大數據技術,實現環境實時監測與精準調控,科技貢獻率達87%。

04
國字號認證與文化傳承
沾化冬棗獲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中國馳名商標、中華名果等稱號。沾化區建成沾化冬棗博物館、下洼電商產業園等2個品牌展示場館,每年舉辦棗花節、冬棗節等活動,推動農文旅融合。

05
深加工與農文旅融合
除鮮食外,當地企業還開發出冬棗芽茶、脆冬棗、冬棗酒等深加工產品,年加工量超50萬斤。棗木雕刻、冬棗盆景等手造產品形成特色產業鏈。建成300處標準化采摘園和180公里冬棗長廊,年接待游客160萬人次,生態旅游區獲評國家AAAA級景區,漁鼓戲電影《棗鄉喜事》入選省級非遺保護亮點工程。

06
標準化生產與售后體系
沾化區制定《沾化冬棗綜合標準》《無公害沾化冬棗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等強制性標準,通過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認證。建立售后服務管理制度,涵蓋客戶滿意度調查、投訴處理機制,定期開展市場需求分析,確保產品品質穩定。2021-2023年,政府累計投入1200萬元專項資金支持品牌建設,推動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來源:中國農業品牌公共服務平臺
暖經濟向“新”風勁吹!選品、詢價、成交……企業做足“內功”開辟大市場
觀察·中國引領機器人產業變革 “硬科技突破+場景化落地”雙向發力加速迭代
精細化貼心服務上“新” “冰雪經濟”火熱文旅市場“熱氣”升騰
聚焦“十五五”規劃建議丨弘揚誠信文化、廉潔文化
京津冀新增6項“同事同標”社保經辦服務
河南麥播一線:趁晴趕進度 播種忙不停
一技傍身好就業 多元化優質培訓資源供給拓寬勞動者發展空間實現增收
更新惠民托起民生“溫度 “老房子”變身“好房子”老城區重煥生機
二十屆四中全會名詞卡片:防治康管全鏈條服務
由“精”到“尖” 硬件“黑科技”為國產傳感器從感知到智聯注入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