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新華網 2025-11-03 09:52:21
聯合國旅游組織10月17日在浙江湖州安吉揭曉2025年“最佳旅游鄉村”名單。今年,中國有4個鄉村入選,分別是浙江省荻港村、江蘇省東羅村、貴州省黃岡村、四川省基卡依村。在2021年,湖州安吉余村曾獲評此殊榮。至此,湖州成為唯一擁有2個“最佳旅游鄉村”的城市。
聯合國旅游組織秘書長祖拉布·波洛利卡什維利表示,湖州這些年堅持全域發展鄉村旅游,走出了一條生態更美、產業更興、百姓更富的創新之路,為促進全球旅游業在保護鄉村自然資源、景觀和文化多樣性等方面提供了中國方案,這也是活動第一次在中國舉辦就選擇湖州的原因。
湖州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誕生地、中國美麗鄉村發源地。余村與荻港村,是美麗鄉村的縮影,通過這些年的實踐,湖州逐步走出了一條生態美、產業優、百姓富的鄉村旅游蝶變之路。去年,湖州全市鄉村累計接待游客8700萬人次,鄉村旅游經營總收入達142億元、連續7年居浙江省首位。
“綠水青山”遇見“最江南”
秋日的安吉余村,山巒疊翠、溪水潺湲、竹木青翠,處處皆是宜人景色,令人心曠神怡。說起最近村里發生的新鮮事,村民都不約而同提到剛開業的瀑布咖啡旗艦店。
這間具有東南亞海濱風情的咖啡館,建造在昔日的廢棄礦坑中,由90后創業青年杰森帶頭打造,集戶外露營、植物樂園、藝術體驗館于一體。剛剛過去的國慶中秋假期,這里出現了“一咖難求”的火爆景象。
別開生面的新業態,折射出鄉村旅游發展的勃勃生機。去年,余村累計接待游客122萬人次,旅游收入達6000萬元,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從2005年的8000多元增長到7.4萬元,旅游收入占村民總收入比重接近70%。
湖州市南潯區荻港村是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具有2500年的歷史。這里保存著世界上最完整的“桑基魚塘系統”,是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地;這里織出了中國最早的絲織品,孕育了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蠶桑絲織技藝。
通過經營民宿、研學、美食等多元業態,荻港村60%以上的家庭從事旅游行業,實現了傳統漁桑文化向現代業態的創造性轉化。2024年,村里吸引了來自40個國家和地區的游客,全村旅游收入1.06億元。
“榮膺2025‘最佳旅游鄉村’進一步激勵我們要持續在守護生態、賡續文脈、農文旅融合等方面下功夫,不斷吸引國內外游客。”南潯區和孚鎮荻港村黨委書記莫海平說。
眼下,湖州所有鄉村都已打造成景區化村莊,市級美麗鄉村實現全覆蓋,鄉村旅游經營總收入從2016年的64.16億元增長至去年的142億元,目前農村居民人均鄉村旅游收入占其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重達15%,超32萬村民在家門口吃上了“旅游飯”。鄉村旅游已從吃喝到游玩、住宿,再到生活,實現了旅游業態、時間、范圍的跨越式發展。
為進一步推動“美麗生態”轉化為“美麗經濟”,近些年,湖州探索出“兩入股三收益”機制,即村集體以資源入股、農民以土地或閑置資產入股,吸引青年踴躍投身到各類文旅項目中,推動獲得租金、薪金、股金三方面收益,讓生態美與百姓富共融共舞。
好風景遇見“新經濟”
在南潯區善璉鎮窯里村,村口“水漾生活、歡樂窯里”的新標識格外顯眼,濃郁的藝術氣息裹挾著草木清香撲面而來。在村里漫步,特色建筑與斑斕墻繪相映,云水相依,白鷺翩躚,“詩與遠方”觸手可及。誰能想象,這里曾是遠近聞名的“養豬村”。
窯里之變始于一場青年與鄉村的雙向奔赴。2023年4月,北京大學畢業的碩士黃彬彬帶著團隊一頭扎進這里,在村民的質疑中開啟“老村新生”實驗。
經過2年多的努力,黃彬彬聯合高校陸續發起“藝術鄉建·不止概念”等系列行動,創新推出“窯里新村民共創計劃”,成功吸引433名藝術家接力駐村,累計接待鄉村旅游游客約20萬人次,創造經營性收入累計達256萬元。
“黃彬彬的背后,是一批具備專業素養和鄉土情懷的入鄉青年在鄉村躬耕實干的奮斗群像。”湖州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曾經,好風景被視作一種隱形的生產力,大家知曉它、談論它,卻對它缺乏具象的感知。如今,這群入鄉青年為“有風景的地方就有新經濟”添上新的注腳。
在安吉縣靈峰街道橫山塢村,設計師陳谷的工作室掩映于連綿的竹海中。2015年,他帶領團隊進駐這處小山村,秉持“不搞大拆大建”原則,將老建筑加固改造為集36名入鄉青年共同參與的鄉村旅游度假集群——小癮·半日村,寓意“小住成癮,偷得浮生半日閑”。
10年間,各具特色的文旅業態在“小癮·半日村”漸次綻放光彩,形成安吉白茶、親子等不同主題的民宿,精準覆蓋從60后到00后的多元客群,把傳統的鄉村旅游模式逐步升級為“銷售鄉村生活”“提供情緒價值”的深度體驗。
在德清縣莫干山鎮庾村風情街,當地引入天文館、美術館、燎原劇場等文化業態,持續舉辦美術展覽、文創市集、脫口秀表演等活動,通過吸引青年入鄉創業的形式,顯著拉動周邊餐飲、住宿等消費增長。
在長興縣太湖街道“太湖有風”青年集市,18個色彩形狀各異的集裝箱商鋪錯落有致,吸引了30多個攤位入駐。今年8月以來,這處鄉村集市日均客流超6000人次,諸多湖州年輕人在社交媒體上稱贊其為“夜間打卡首選地”。
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以來,湖州青年就業創業新增近39.4萬人,其中留鄉從業的占比約10%。尤其過去一年多,全市積極為青年入鄉提供政策支持,實施了352個返鄉入鄉青年創業項目,培育現代“新農人”3萬余人、“農創客”超8000名、創客團隊900余個,為鄉村旅游創新帶來“源頭活水”。
江南韻遇見新潮流
東西向的潞溪蜿蜒穿村,青石街面潔凈如洗,粉墻黛瓦錯落有致……每當有游客到訪吳興區八里店鎮潞村村,年輕導游總會滿臉自豪提起村里的錢山漾遺址,那里曾出土4000多年前的家蠶絲絹,以此印證村莊的悠久歷史和深厚文化底蘊。
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東亞文化之都”,湖州坐擁“絲之源”“筆之源”“茶之源”“瓷之源”的美麗頭銜,蘊含豐富文化的美麗鄉村數不勝數。湖州市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介紹,這些鄉村不僅承載著桑基魚塘、德清淡水珍珠復合養殖系統等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也孕育了太湖溇港、江南絲路等“最江南”文化標識,擁有發展旅游的寶貴資源。
“如何發揮出這些資源的優勢,取決于梳理好古與今的發展關系。我們村去年游客接待約100萬人次,其中八成游客是沖著我們的傳統文化來的。”莫海平說,當地探索江南韻與新潮流跨界融合已卓有成效。以去年8月對外運營的“非遺里”的中國陳列館為例,該場館主要展陳160多件非遺作品,累計吸引訪客30萬人次,成為年輕人青睞的網紅打卡點。
據統計,湖州全市平均每8個行政村就有一座“鄉村博物館”,這些點位既有展現鄉村農耕勞作的微觀呈現,也有講述干群團結的情景故事,涵蓋著人、鄉村、時代等多重文化內涵,成為展示“在湖州看見美麗中國”的新窗口。
深挖精致從容的江南韻味,湖州堅持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在吳興西塞山旅游度假區,當地十年磨一劍,深挖“茶經故里”文化品牌,積極引進“十里芳菲”、長頸鹿莊園等文旅新業態,該度假區打造的“跟著陸羽去問茶”成為“全國鄉村旅游精品線路”。
裊裊的炊煙、連綿的茶壟、活化的古道、熱鬧的戲臺……如今,湖州鄉村旅游的文化味越來越濃,底氣也越來越足。文化賦能的加持推動下,湖州“村游富農”典型經驗被全國推廣,德清縣、長興縣、安吉縣連續7年躋身全國縣域旅游綜合實力前十。
湖州市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站在新的起點,湖州將持續擦亮鄉村旅游金名片,為推動全球鄉村旅游事業發展提供更多湖州經驗;同時也誠邀各地游客來湖州欣賞最清麗的山水畫卷、觸摸最江南的文化底蘊、體驗最愜意的田園生活、感受最青春的奮斗熱潮。(記者 朱涵)
暖經濟向“新”風勁吹!選品、詢價、成交……企業做足“內功”開辟大市場
觀察·中國引領機器人產業變革 “硬科技突破+場景化落地”雙向發力加速迭代
精細化貼心服務上“新” “冰雪經濟”火熱文旅市場“熱氣”升騰
聚焦“十五五”規劃建議丨弘揚誠信文化、廉潔文化
京津冀新增6項“同事同標”社保經辦服務
河南麥播一線:趁晴趕進度 播種忙不停
一技傍身好就業 多元化優質培訓資源供給拓寬勞動者發展空間實現增收
更新惠民托起民生“溫度 “老房子”變身“好房子”老城區重煥生機
二十屆四中全會名詞卡片:防治康管全鏈條服務
由“精”到“尖” 硬件“黑科技”為國產傳感器從感知到智聯注入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