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農視網 2025-11-03 11:00:18
羊肉,作為中國飲食文化中的“冬令補品”,自古便以溫補脾胃、益氣養血的功效深受青睞。從北方涮鍋的鮮嫩到江南烤全羊的香醇,其豐富的蛋白質、氨基酸及微量元素(如鈣、鐵、鋅)使其成為健康膳食的優選。然而,在海拔4000米的雪域高原,一種更顯珍貴的羊肉正悄然走進大眾視野——它就是西藏昌都阿旺綿羊。
高原淬煉的生存強者
阿旺綿羊是大自然與人類共同培育的生命奇跡。考古研究顯示,早在新石器時代晚期,藏族先民就開始對其進行馴化,經過2640年自然選擇與人工選育,它們進化出一套完美適配高原環境的“生存密碼”。
從生理特性來看,其血紅蛋白含量比平原綿羊高30%,能高效攜帶氧氣,輕松應對海拔4000米以上的低氧環境;蹄部角質層厚度達3毫米,質地堅實如巖羊,可在坡度達60°的裸巖山坡上穩健行走,覓食懸崖邊的珍稀牧草;寒冬來臨時,外層粗毛與內層絨毛形成雙層防護,能抵御零下20℃的極端低溫,即便在暴風雪中也能正常活動。

營養與風味兼具的肉質珍品
對大眾而言,阿旺綿羊最吸引人的莫過于其優質肉質。中國農科院農產品質量安全研究所2024年出具的檢測報告顯示,每100克阿旺綿羊肉含20.68克總氨基酸,其中賴氨酸、蛋氨酸等8種人體必需氨基酸占比達42.31%,遠超普通羊肉35%的平均水平;蛋白質含量高達19.6-25.4克,相當于每100克肉能滿足成年人每日蛋白質需求的40%;而膽固醇含量僅65毫克以下,比豬肉低52%、比普通羊肉低38%,是健身人群和中老年群體的理想肉食。
更難得的是,阿旺綿羊肉幾乎無膻味,這源于兩大核心因素:
一是高原獨特的牧草資源,其日常食用的垂穗披堿草、紫花針茅等牧草中,含有天然抑菌成分和芳香類物質,能減少羊肉中膻味物質的生成;
二是漫長的生長周期,阿旺綿羊需養殖18個月才能達到出欄標準,比速生肉羊長6-8個月,充足的生長時間讓肉質更緊實細嫩,脂肪呈均勻的乳白色分層,分布如雪花般細膩。

從烹飪適配性來看
其肉質堪稱“全能選手”
清燉時,無需過多調料,僅加姜片和鹽,就能熬出奶白色的濃湯,湯汁鮮美無腥,肉質入口即化;
烤制時,脂肪遇熱融化,滲透進瘦肉中,外皮金黃酥脆,內里鮮嫩多汁,即使冷卻后也不油膩;
用于制作手抓肉時,僅需清水煮熟,蘸少許椒鹽,就能凸顯其原始的肉香,這也是西藏當地宴席上的經典菜品。

從地方品種到國家品牌的蛻變
曾經,阿旺綿羊因繁殖率低(自然狀態下年產一胎、每胎一羔)、養殖分散,產業發展受限。
2018年起,西藏自治區農牧科學院聯合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開展技術攻關,通過胚胎移植技術實現“一胎雙羔”,將繁殖效率提升一倍。同時,建立“企業 + 合作社 + 牧民” 的合作模式,企業負責統一提供種苗、技術指導和產品收購,合作社組織牧民規范養殖,目前已在昌都建立28個標準化養殖合作社,帶動1200 余戶牧民參與。
品牌認證方面,阿旺綿羊先后通過國家地理標志產品認證(2020年)、有機產品認證(2021年)和綠色食品認證(2022年)。其中,有機認證要求養殖過程中禁止使用抗生素、激素,牧草種植不得使用化學肥料,每只羊都配備電子耳標,實現從養殖到屠宰的全程可追溯。

從雪域草原上的“遺珍”
到走向全國餐桌的“國家品牌”
阿旺綿羊不僅是一種優質畜種
更成為連接高原生態保護
牧民增收致富與消費者健康需求的紐帶
編輯:王潤楠,農視網綜合整理
暖經濟向“新”風勁吹!選品、詢價、成交……企業做足“內功”開辟大市場
觀察·中國引領機器人產業變革 “硬科技突破+場景化落地”雙向發力加速迭代
精細化貼心服務上“新” “冰雪經濟”火熱文旅市場“熱氣”升騰
聚焦“十五五”規劃建議丨弘揚誠信文化、廉潔文化
京津冀新增6項“同事同標”社保經辦服務
河南麥播一線:趁晴趕進度 播種忙不停
一技傍身好就業 多元化優質培訓資源供給拓寬勞動者發展空間實現增收
更新惠民托起民生“溫度 “老房子”變身“好房子”老城區重煥生機
二十屆四中全會名詞卡片:防治康管全鏈條服務
由“精”到“尖” 硬件“黑科技”為國產傳感器從感知到智聯注入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