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新華網 2025-11-03 13:59:46
2003年8月6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同志深入慶元縣黃壇村調研塊狀經濟發展時指出,“要大力發展‘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特色農業產品,才能做大規模、做大產業”。麗水市慶元縣通過規劃先行、模式創新、機制改革、數字賦能等舉措,培育了一個農業產業的“黃金果”--甜橘柚,帶出了一個全國鄉村特色產業“億元村”--黃壇村,帶動了一方百姓實現共同富裕。一、基本情況慶元縣地處浙江省西南部,北與龍泉市、景寧接壤,東西、南面與福建省壽寧縣、松溪縣、政和縣交界,是甌江、閩江、賽江的三江之源,享有中國生態環境第一縣、中國香菇城、中國廊橋之鄉、革命老區等美譽。全縣總面積1898平方公里,戶籍人口21萬人,常住人口14萬人,距麗水185公里,距杭州488公里。2003年8月6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同志深入慶元縣黃壇村調研塊狀經濟發展時指出,“要大力發展‘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特色農業產品,才能做大規模、做大產業”。慶元牢記習近平同志囑托,聚焦區域協調發展跑道,直面城鄉發展差距、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兩大難題,在“雙業雙強”政策推動下,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專心發展甜橘柚特色產業,真正踐行“兩山”理論,帶動了區域共同富裕。目前,全縣累計種植甜橘柚1.74萬畝,年產量1.38萬噸,年產值1.66億元,已成為全國最大的甜橘柚產區。

圖1.慶元縣甜橘柚二、具體做法(一)做好全縣甜橘柚產業規劃通過策劃規劃,建設甜橘柚產業園、甜橘柚精深加工園、浙閩邊界最大的倉儲物流中心、全國最大的甜橘柚交易中心,慶元甜桔柚產業規劃種植面積5萬畝,總產量達10萬噸,將甜桔柚產業打造成帶動輻射百億級的產業。

圖2.麗水市慶元縣甜橘柚產業園(二)實施“千千萬萬助農增收”行動計劃實施“千名農技干部聯系千家新型農業主體,帶動萬家農戶增收萬元”行動計劃,擴大甜橘柚生產規模,提高農民收入,推進共同富裕。通過專家技術培訓,以科技推廣解決貧困種植戶的技術瓶頸,培養果農科學種植、高質量發展理念。立足機制、模式、科技三大創新領域,推行水肥一體、以?防?、生態種植、完熟栽培等關鍵技術,提高了甜橘柚產品質量;推行“校企地”科研合作模式,提升苗木培育和產品研發能力。推行“企業+基地+農戶”合作模式,推動甜橘柚提質擴面;推進農技干部和甜橘柚種植戶“一對一”精準幫扶機制,深化技能型鄉政府建設。

圖3.千千萬萬助農增收行動計劃——專家技術指導(三)以數字科技賦能甜橘柚智慧果園加大數字科技投入力度,為果農配備軌道車、水肥一體機、殺蟲燈、土壤墑情溫濕度智能監控系統、噴滴灌、植保無人機、無損分選等現代化設施,謀劃實施溯源系統、數字標簽、數字孿生、冷鏈倉儲覆蓋育苗、生產、貯藏、銷售全過程數字化改造,逐步建設智慧果園。

圖4.麗水市慶元縣智慧果園場景應用三、取得成效慶元甜橘柚連續17年獲省農博會金獎,2019年慶元甜橘柚獲中國地理標志農產品,2020年入選第一批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慶元縣黃壇村2018年入選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2020年、2021年蟬聯全國鄉村特色產業億元村;慶元縣竹口鎮2019年、2020年接連入選省級、國家級農業特色強鎮。總之,甜桔柚產業不但是慶元縣的“黃金果”,也是山區農民的“致富果”,讓更多農民看到致富的希望,更成為全市、全省,甚至全國農業產業的“金名片”。(一)培育了一個農業產業的“黃金果”——甜橘柚經過多年的培育,慶元甜橘柚一個果可以賣到10元,一棵樹產值3500元,一畝地最高產值達7萬元。甜橘柚已成為農民致富的“黃金果”。(二)帶出了一個全國鄉村特色產業“億元村”——黃壇村甜橘柚產出前,黃壇村人均可支配收入2043元,村集體經濟收入1354元;甜橘柚產出后,2021年黃壇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6000元(城鄉收入比縮小至1.3:1),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97.6萬元,同比分別增長17倍和720倍。2020年、2021年連續兩年上榜全國特色產業億元村。(三)帶動了一方百姓實現共同富裕目前,慶元縣以黃壇村為核心的甜橘柚種植戶200余戶,農業龍頭企業7家,專業合作30余家,家庭農場70余家,從業人員3000多人,輻射帶動4萬多人就業增收。全產業鏈產值超30億元。甜橘柚已成為慶元百姓公認的“搖錢樹”。
暖經濟向“新”風勁吹!選品、詢價、成交……企業做足“內功”開辟大市場
觀察·中國引領機器人產業變革 “硬科技突破+場景化落地”雙向發力加速迭代
精細化貼心服務上“新” “冰雪經濟”火熱文旅市場“熱氣”升騰
聚焦“十五五”規劃建議丨弘揚誠信文化、廉潔文化
京津冀新增6項“同事同標”社保經辦服務
河南麥播一線:趁晴趕進度 播種忙不停
一技傍身好就業 多元化優質培訓資源供給拓寬勞動者發展空間實現增收
更新惠民托起民生“溫度 “老房子”變身“好房子”老城區重煥生機
二十屆四中全會名詞卡片:防治康管全鏈條服務
由“精”到“尖” 硬件“黑科技”為國產傳感器從感知到智聯注入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