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新華網 2025-11-03 14:00:31
2005年8月3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同志來到烏鎮調研古鎮發展之路。提出“以保護歷史遺產來開發旅游”的發展理念。桐鄉市以烏鎮全域旅游為依托,充分利用烏鎮本地資源稟賦開發旅游業,為周邊群眾創造了大量就業創業機會,成為推動就業增收、共同富裕的重要引擎。烏鎮年接待游客超1000萬人次,旅游總收入超20億元,帶動就業超過5萬人,在全國復制推廣建設烏鎮模式項目10個。該模式獲國家發展改革委發文推廣。一、基本情況烏鎮位于浙江省嘉興市桐鄉市,地處江浙滬“金三角”之地、杭嘉湖平原腹地,距杭州、蘇州均為60公里,距上海106公里。全鎮總面積71.2平方公里,總人口約5.9萬人,全鎮轄13個社區居委會和18個行政村。截至2022年,全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01.53億元。年末全鎮戶籍人口84642人,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286元,較上年增長3.1%;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509元,較上年增長6.4%;目前,烏鎮作為世界互聯網大會永久會址,烏鎮戲劇節已成為業內知名的世界三大戲劇節之一。依托重大活動的溢出效應,烏鎮不斷挖掘景區內涵,成為集文化體驗、休閑度假、商務會展為一體的國際性、綜合性旅游目的地,文化小鎮地位持續加強,已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中國文旅小鎮標桿,是彰顯中國文化魅力的一張世界名片。
2005年8月3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同志來到烏鎮調研古鎮發展之路。在二期保護工程現場,他戴著草帽、冒著酷暑,整整一上午,詳細了解了工程建設、資金來源等情況,汗水浸透了衣背。這個時候,烏鎮西柵的開發正遇到不少困難,而資金的困境更讓一些人對烏鎮的保護開發工作心存疑慮。烏鎮“以歷史街區保護和再利用”的理念一波三折,開始阻力很大。有的人覺得所謂歷史遺產是落后的東西,是陳舊觀念,保護沒意義。有的人認為,在保護中開發旅游,把原先平整的水泥路重新變成了石板路,平橋變成了拱橋,影響出行起居,不少人抵制。在這次調研座談會上,習近平同志進一步肯定了烏鎮的保護方式和理念。臨走時,習近平同志鼓勵大家堅持“以保護歷史遺產來開發旅游”的發展理念不動搖,使這條路越走越寬廣。
二、具體做法
(一)創新旅游資源多元開放新模式全國首創“管線地埋”等景區高標準建設保護開發模式,實行旅游資源整體產權開發,發揮核心景點的帶動效應,西柵(烏村)培育高端業態,與東柵中端業態錯位發展,并將互聯網、紅色、戲劇等新元素融入旅游。西柵景區直接吸納就業人員超4500人,景區內的船工基本為原先附近漁業村村民,月收入可達8000元左右。景區民宿房東優先考慮本地居民,吸納經營者500余人,一家由夫妻經營的民宿年收入可達35萬元左右。在東柵景區內設置商業長廊供原居民免費經營,解決了原東柵150個家庭的就業問題。

圖2.西柵景區游船
(二)拓寬配套產業帶動就業新渠道將旅游業與新型城鎮化有機融合,實施“鎮區景區化、景區全域化、全域智慧化”,累計投入各類城鎮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約80億元,實現5G網絡全覆蓋,“烏鎮管家”長效服務走深走實,水鄉風情和城鎮功能實現完美融合。住宿、餐飲等富民行業快速發展,以品質度假經濟吸納就業創業,成功打造“烏鎮人家”民宿品牌,現有民宿床位2萬余張,餐飲酒店500余家,阿麗拉、希爾頓等高端酒店入駐烏鎮,輻射帶動周邊南潯、練市、吳江等地勞動力進入烏鎮就業。
(三)探索全域旅游城鄉融合新路徑增強對周邊鄉村游的帶動效應,如橫港村、陳莊村抱團組建鄉村旅游公司,挖掘竹編、藍印花布等非遺資源,“水鄉尋夢研學路”有聲有色,“竹蕓工房”每年參與竹編研學體驗的人數達15000人次,帶動每戶竹編村民增收2.5萬元以上;帶動周邊河鮮、果蔬等農業生產銷售,烏鎮旅游每年從周邊農戶購入食材超2億元,培育形成了董家茭白等7大農業產業,有效拓寬農戶致富渠道。

圖4.“竹蕓工房”竹編研學體驗
三、取得成效桐鄉市以全域旅游富民增收的“烏鎮模式”,有效推動區域資源有機整合、產業融合發展、社會共建共享,為周邊群眾創造了大量就地就近就業創業的機會,成為推動就業增收、共同富裕的重要引擎。目前,烏鎮年接待游客超1000萬人次,旅游總收入超20億元,帶動就業超過5萬人,在全國復制推廣建設烏鎮模式項目10個?!盀蹑偰J健币言诒本?、貴州、山東等地復制推廣,國家發展改革委發文向全國推廣“烏鎮模式”。(一)創建了民宿經濟的“五心標準”創新民宿經濟規范有序發展新機制,提升品質度假經濟的就業帶動力。成立“烏鎮人家”民宿協會,引導和培育特色精品民宿去同質化、賓館化,融入烏鎮文化特色,推行放心、安心、舒心、開心、省心等“五心”和“十有”標準,以品質度假經濟吸納就業創業。(二)形成了“互聯網+”文旅融合新模式充分把握烏鎮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國家5A級旅游景區和世界互聯網大會永久會址的地位和作用,促進“互聯網+”和旅游業深度融合發展,循序實現“浙北聚居小鎮—江南枕水古鎮—世界互聯網小鎮”的轉型蛻變和躍遷升級。同時,延伸旅游產業鏈,積極開發融入文化元素,創辦烏鎮國際戲劇節,開發茅盾等紅色旅游資源,推出非遺游等特色文旅產品,將就業領域延伸至文化、教育市場。依托旅游帶動和大會紅利溢出,建設烏鎮互聯網創新發展試驗區,大力發展數字經濟、5G云上農業,拓寬多業興旅促就業渠道。(三)建立了“人地錢”全要素保障機制成立旅游產業發展委員會,在人才、土地、財 政、金融等要素保障上全方位加大政策支持。把文旅體高層次人才納入全市人才計劃,將旅游業用地納入國土空間規劃、年度用地計劃,設立文化和旅游發展專項資金,對旅游項目、經營飯店、品牌民宿給予不同層次獎勵,探索利用旅游景區經營權、門票收入權以及旅游企業建設用地使用權、林權等質押貸款,構建多元化投融資體系。
暖經濟向“新”風勁吹!選品、詢價、成交……企業做足“內功”開辟大市場
觀察·中國引領機器人產業變革 “硬科技突破+場景化落地”雙向發力加速迭代
精細化貼心服務上“新” “冰雪經濟”火熱文旅市場“熱氣”升騰
聚焦“十五五”規劃建議丨弘揚誠信文化、廉潔文化
京津冀新增6項“同事同標”社保經辦服務
河南麥播一線:趁晴趕進度 播種忙不停
一技傍身好就業 多元化優質培訓資源供給拓寬勞動者發展空間實現增收
更新惠民托起民生“溫度 “老房子”變身“好房子”老城區重煥生機
二十屆四中全會名詞卡片:防治康管全鏈條服務
由“精”到“尖” 硬件“黑科技”為國產傳感器從感知到智聯注入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