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科技日報 2025-11-03 17:24:02
記者從農業生物育種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成果展示活動中獲悉,我國在棉花生物育種領域取得重要進展,一批高產、優質、抗逆的棉花新品種成功培育并推廣應用,為我國棉花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撐。

棉花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經濟作物,其產能穩定與品質提升對保障國家紡織原料供給、促進棉農增收具有重要意義。新疆是我國棉花主產區,占全國總產量比重約92.2%。近年來,新疆棉花生產面臨病蟲害多發、機械化采收需求增加、氣候變化影響加劇等挑戰,迫切需要培育綜合性狀優良、適配現代生產模式的新品種。
據了解,聚焦產業需求,在農業生物育種重大專項支持下,國內種業企業與科研單位協同攻關,運用分子標記選擇、基因聚合等現代育種技術,以“高產、優質、抗病、宜機采”為主攻方向,成功培育出30多個綜合性狀突出的棉花新品種。這些品種在纖維長度、強度等關鍵品質指標上表現優異,同時具備良好的抗病性、抗逆性以及吐絮集中、適合機械采收等重要特性,為提升棉花產業競爭力提供了核心種源。棉花新品種金棉2號耐高溫,高抗枯萎病,耐黃萎病,纖維品質優良,蕾鈴期高溫相對脫落少、鈴大結鈴性強;兩年區試皮棉比對照增產13.2%,2024年推廣面積85萬畝,2025年播種面積超百萬畝。棉花新品種新塔棉11號同時聚合了多個纖維品質和產量性狀優異位點,高抗枯萎、耐黃萎,纖維品質優,適宜機收;兩年區試皮棉產量比對照增產14.2%,2024年—2025年累計示范推廣32萬畝。此外,耐鹽堿高產新品種中棉所1813,早熟抗病新品種新陸棉3號,高產穩產品種國欣棉37號等一批各具特色的品種也已經在生產中大面積推廣應用。

專家表示,隨著新品種的推廣應用,我國棉花產業正迎來單產、品質和效益同步提升的新階段。生物育種技術的持續突破,正為筑牢我國棉花產業根基、推動棉花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科技日報記者 馬愛平)
暖經濟向“新”風勁吹!選品、詢價、成交……企業做足“內功”開辟大市場
觀察·中國引領機器人產業變革 “硬科技突破+場景化落地”雙向發力加速迭代
精細化貼心服務上“新” “冰雪經濟”火熱文旅市場“熱氣”升騰
聚焦“十五五”規劃建議丨弘揚誠信文化、廉潔文化
京津冀新增6項“同事同標”社保經辦服務
河南麥播一線:趁晴趕進度 播種忙不停
一技傍身好就業 多元化優質培訓資源供給拓寬勞動者發展空間實現增收
更新惠民托起民生“溫度 “老房子”變身“好房子”老城區重煥生機
二十屆四中全會名詞卡片:防治康管全鏈條服務
由“精”到“尖” 硬件“黑科技”為國產傳感器從感知到智聯注入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