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農視網 2025-11-10 15:40:20

近期,在我國部分油菜主產區,由于播種期間土壤濕度偏大,部分種植戶未能及時實施封閉除草,或封閉效果不佳,導致田間雜草發生較為普遍。在此情況下,苗后除草成為保障油菜健壯生長的重要環節。苗后除草技術性強,涉及施藥時間、溫度條件、藥劑選擇等多方面因素,操作不當易引發藥害或除草不徹底。為此,本文系統梳理油菜苗后除草的關鍵技術與管理要點,以幫助各地種植戶科學開展雜草防控,為實現油菜高產穩產奠定基礎。
一、苗后除草的黃金時期:抓住4-6片真葉期
油菜苗后除草的首要關鍵是掌握最佳施藥時間。實踐證明,油菜4-6片真葉期是苗后除草的“黃金窗口”。需要注意的是,這里的葉片數指的是真葉,不包括幼苗初生的兩片子葉。此時油菜植株抗性較強,能夠較好地耐受除草劑的影響,而雜草多處于1-4葉期,組織幼嫩,抗藥性弱,藥劑易被吸收傳導,除草效果顯著。
若錯過這一時機,隨著雜草生長,其抗藥性增強,需要增加用藥量才能達到相同效果,這不僅增加成本,也提高了藥害風險。特別是對于前期封閉處理失敗、尖葉草出土迅速的情況,可在油菜兩葉一心期提前使用烯草酮類藥劑進行防治,待油菜長至四葉一心期后再針對闊葉草進行補治。這種分階段施藥策略既能及時控制雜草,又能確保油菜安全。

二、環境條件把控:溫度與施藥時機
除草效果與環境條件密切相關,其中溫度是核心因素。油菜苗后除草宜在日均溫度8-15℃以上的天氣進行。溫度過低時,雜草生理代謝緩慢,對除草劑的吸收和傳導能力下降,導致藥效大打折扣;溫度過高則可能增加藥劑對油菜的潛在傷害。
在實際操作中,建議選擇晴朗無風的上午10點后進行施藥,此時氣溫回升,葉片露水已干,有利于藥液均勻附著和吸收。同時應避免雨天或雨前施藥,防止藥劑被沖刷流失。若施藥后4小時內遇雨,應考慮補噴,但需適當降低濃度。
三、科學選擇除草劑:針對草相,精準用藥
油菜田雜草主要包括尖葉草(禾本科雜草)和闊葉草兩大類,應根據草相選擇相應藥劑:
1. 尖葉草防治:常用烯草酮或高效氟吡甲禾靈。這兩種藥劑均為選擇性內吸傳導型除草劑,能被雜草莖葉吸收,傳導至整個植株,抑制其脂肪酸合成,最終導致雜草死亡。對于出土較早的尖葉草,在油菜兩葉一心期使用烯草酮較為安全。
2. 闊葉草防治:主要選用草除靈或二氯氨氯吡啶酸。草除靈對油菜田常見闊葉雜草如豬殃殃、繁縷等有良好防效,而對油菜相對安全;二氯氨氯吡啶酸則對蓼科、菊科等闊葉雜草效果顯著。
對于混生雜草的田塊,可選擇相應藥劑混配使用,但需注意藥劑間的相容性,避免發生拮抗或藥害。建議先小面積試驗,確認安全后再大面積推廣。

四、施藥技術與管理要點
除了掌握適期、選對藥劑外,正確的施藥技術同樣重要:
1. 藥劑配制:采用二次稀釋法,先在容器中加入少量水形成母液,再倒入噴霧器中加水至所需量,確保藥劑均勻分散。
2. 施藥均勻:噴霧時應保持勻速,噴頭與作物保持適當距離,確保藥液均勻覆蓋雜草全株,不漏噴不重噴。
3. 水量充足:苗后莖葉處理每畝用水量以30-45公斤為宜,保證雜草充分著藥。
4. 器械檢查:施藥前檢查噴霧器械,確保無堵塞、無泄漏,施藥后徹底清洗器械,防止殘留藥害。
五、綜合管理,預防抗性
長期單一使用同種除草劑易導致雜草產生抗藥性。為延緩抗性發展,應采取以下措施:
1. 輪換用藥:在不同年份或季節輪換使用作用機制不同的除草劑。
2. 混用策略:將不同作用機制的藥劑科學混用,擴大殺草譜,提高防效。
3. 結合農藝措施:合理密植、科學施肥,促進油菜早封行,抑制雜草生長;配合人工除草,減少雜草基數。
結語
油菜苗后除草是油菜生產中的重要環節,特別是在湖北等土壤濕度大的地區,科學除草更為關鍵。種植戶應樹立“防早防小”理念,抓住4-6片真葉的黃金時期,根據草相選擇合適藥劑,在適宜溫度下精準施藥。同時結合良好的田間管理,采取綜合措施,才能有效控制草害,為油菜高產穩產奠定基礎。隨著除草技術和產品的不斷進步,相信通過科學應用苗后除草技術,油菜種植效益將得到進一步提升。
湖北鄂中生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黃修俊
暖經濟向“新”風勁吹!選品、詢價、成交……企業做足“內功”開辟大市場
觀察·中國引領機器人產業變革 “硬科技突破+場景化落地”雙向發力加速迭代
精細化貼心服務上“新” “冰雪經濟”火熱文旅市場“熱氣”升騰
聚焦“十五五”規劃建議丨弘揚誠信文化、廉潔文化
京津冀新增6項“同事同標”社保經辦服務
河南麥播一線:趁晴趕進度 播種忙不停
一技傍身好就業 多元化優質培訓資源供給拓寬勞動者發展空間實現增收
更新惠民托起民生“溫度 “老房子”變身“好房子”老城區重煥生機
二十屆四中全會名詞卡片:防治康管全鏈條服務
由“精”到“尖” 硬件“黑科技”為國產傳感器從感知到智聯注入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