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農視網 2025-11-17 10:47:47
對于海南島,藍天、碧海、陽光、沙灘,是大家所熟知的。實際上,海南不只有椰風海韻,還有咖啡,以福山咖啡、興隆咖啡尤為出眾。
僑緣與煙火氣
“福山咖啡的歷史,是由愛國華僑開啟的。”海南福山咖啡聯合有限公司董事長、海南省咖啡協會會長徐世炳說。
據介紹,1935年,華僑陳顯彰將國外帶回的咖啡種子引種到福山。上世紀70年代,徐世炳的父親徐秀義率先恢復咖啡種植加工,之后申請注冊“福山”商標,成立澄邁縣福山咖啡聯合公司,辦起了澄邁縣第一家咖啡加工廠。
在徐世炳看來,福山咖啡的長久發展,核心在于它與本土生活的緊密綁定,蘊含著濃濃“煙火氣”。
福山人對咖啡的喜愛,早已融入日常生活,且咖啡消費場景眾多。如今,到訪福山的80%游客,就是為喝咖啡、體驗海南的“慢生活”而來。
2017年,福山咖啡焙炒技藝被列入海南省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徐世炳是該技藝省級代表性傳承人。
他告訴中新網記者,福山咖啡制作時選用本地種植的羅布斯塔咖啡豆,通過承襲自南洋的傳統焙炒技藝——咖啡豆先經木炭直火烘焙后,在炒鍋中加入焦糖等材料繼續翻炒裹勻。經過多道工序后,最終出鍋冷卻。
“福山咖啡沒有酸味,焦糖包裹咖啡豆后使其品嘗初時口味微苦,而后回甘,厚重感與順滑度是它的獨特風味之一。”徐世炳說,經過焙炒技藝加工,咖啡豆的香氣、厚度、巧克力的味道更為明顯,“形成海南人比較喜歡喝的咖啡品類之一”。
機遇與挑戰
從咖啡的種植、加工到終端的銷售服務,咖啡產業帶動了福山的經濟發展,成為區域符號。
“海南咖啡產業目前處于風口期。”徐世炳認為,在海南自貿港政策帶動下,游客日益增長;瑞幸、酷迪等品牌做大咖啡“蛋糕”,而海南咖啡“小而美”的特色也受關注。
不過,海南咖啡產業有機遇,也存在挑戰。徐世炳指出,在種植端,海南全省咖啡種植面積規模小,且受臺風等因素影響大;在加工端,歐美國家通過成熟的產業架構、規范標準的加工工藝,孕育出眾多知名咖啡品牌,而福山咖啡傳統焙炒工藝依賴人工,標準化難;在市場端,供大于求,如福山2005年前僅幾家咖啡館,現增至六七十家。
“面對這些挑戰,海南咖啡產業既要守住最原始的風味,也要包容年輕客群對多樣咖啡口味的需求。”徐世炳說。
目前,福山咖啡已走出自身種、烘、泡的獨特之路,還依托本地資源,成立了福山咖啡職業學校,探索標準化發展路徑,每年培養200余名咖啡人才。
徐世炳強調,要將基本功與服務抓好,借助自貿港引來人流的契機,使頭回客變回頭客。
以意大利一條街上三四十家店鋪的運營經驗為例,徐世炳說,該街通過“錯時營業”避免惡性競爭,實現有序發展。“政府需做好就業經營指導,從業者從市場調研出發,摒棄盲目擴張。”
作為海南自貿港加工增值內銷免關稅政策第四批試點企業之一,澄邁遠豐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徐取俊認為,借助自貿港政策延伸產業鏈、聚焦深加工,是海南咖啡產業發展的抓手。
暖經濟向“新”風勁吹!選品、詢價、成交……企業做足“內功”開辟大市場
觀察·中國引領機器人產業變革 “硬科技突破+場景化落地”雙向發力加速迭代
精細化貼心服務上“新” “冰雪經濟”火熱文旅市場“熱氣”升騰
聚焦“十五五”規劃建議丨弘揚誠信文化、廉潔文化
京津冀新增6項“同事同標”社保經辦服務
河南麥播一線:趁晴趕進度 播種忙不停
一技傍身好就業 多元化優質培訓資源供給拓寬勞動者發展空間實現增收
更新惠民托起民生“溫度 “老房子”變身“好房子”老城區重煥生機
二十屆四中全會名詞卡片:防治康管全鏈條服務
由“精”到“尖” 硬件“黑科技”為國產傳感器從感知到智聯注入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