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微觀三農 2025-11-18 10:10:24
“一域一策” 興起組團片區共富浪潮
浙江省臺州市椒江區委書記 林強
近年來,在全省以“千萬工程”牽引城鄉融合發展縮小“三大差距”推進共同富裕先行示范的發展背景下,臺州市椒江區圍繞特色片區組團,利用各地優勢資源轉化,推行“一域一策”,因地制宜探索出“大陳藍”、“前所紅”、“章安彩”三條通往共同富裕的不同路徑。

“村企聯姻”激活大陳,開辟“藍色共富”新路徑。一是聯姻強基:整合資源,盤活資產。打破行政村單打獨斗格局,建立“大陳島開發建設集團+3個行政村”聯營開發模式,即成立大陳島開發建設集團,負責環島項目建設和運營,整合專項債、政府補助和自籌等資金實施19個項目、總投資3.8億元。由國企與各村合資成立惠民公司,市場化運營村集體閑置資產(如大陳寰島酒店、集體民宿),通過出租、定存理財等方式實現效益最大化。二是文旅興業:紅色引領,品牌賦能。將“墾荒紅”化為“旅游紅”,政企村協同挖掘墾荒文化,投資26億元開發22個文旅項目,建成友誼俱樂部等六大特色場館。聯姻引入清華大學鄉村振興實踐基地,吸引清華大學等頂尖高校學子150余人次調研,文旅融合帶動民宿餐飲年均增長25%以上,目前游客已破20萬人次,旅游收入超1.7億元。三是機制共享:多元渠道,普惠島民。創新建立“海島共富資金”分配機制,將觀光車、門票等經營收入納入分配體系,拓展島民就業通道,工地、景區、養殖等項目優先吸納島民就業,累計提供崗位200余個,創收超2000萬元。國企深度參與建立海洋藍碳交易體系,落地全市首筆碳匯金融貸款“椒藍貸”,并運營線上平臺帶動“大陳海味”共富工坊,實現年產銷1.3萬公斤,就業者月均增收1500元,經驗入選省級黨建聯建案例。

“三統三共”賦能前所,打造“持股共富”新體系。一是統一盤活,喚醒土地變“共富密碼”。深入探索“土地+”模式,推動資源大盤活,引導要素大集聚,激活共富新勢能。前所村率先統一收儲閑置資源,利用廢棄房屋和閑置土地建成中科研學基地,打造特色研學產業。上徐村、下徐村、外西村等8個村,以臺州灣數字經濟產業園征地為契機,統一整合165畝村留地指標,通過留地等價置換優質廠房的整體方案,跨村聯建共富共享中心,共計返還村集體廠房面積5.6萬平方米,有效破解留地兌現難、分布散、效益低等難題。二是統一經營,強強聯合享“共富分紅”。不斷深化村企合作模式,村企雙方利用各自優勢開展股份聯持,實現利益共享、價值提升。如前所村的中科研學基地聯合第三方文化傳播公司開展研學活動,按“村集體61%+公司39%”股份比例共同投資、共享收益,同時引入中國科學院提供技術指導,自開辦以來,共接待學生超16.7萬人次,總收入超2500萬元。又如8個村按區片綜合價將留地面積折算成貨幣與國企工投集團共同建設共富共享中心,以“獨立產權、統一運營”模式由第三方統一招租,各村按投入比例折成股份獲得穩定租金收益,實現8個村集體年均增收600萬元,5個村經營性收入向“百萬村”跨越。三是統一幫扶,拉動就業拓“共富通道”。一方面,以“共富共享中心”為平臺,通過引導傳統產業入園轉型、高新企業招引聚鏈等方式推動區域產業集聚發展,已初步達成包括眼鏡、新能源、合成生物等特色企業入駐意向10余家,預計可吸納超2000人就業。另一方面,以“共富工坊”為載體,以“企業送單、工坊派單、農戶接單”模式,帶動周邊村民靈活就業,有效解決低學歷、老年、殘疾等群體就業問題,實現“家門口”致富。

“產村融合”拉動章安,煥新“古今風貌”新場景。一是培育特色品牌,多重產業異彩紛呈。刺繡產業不斷壯大,現有繡衣中小企業200多家,年產值達5億多元。謝楊貢姜產業持續發力,已研發出黃精姜茶、空氣姜糖、姜汁膏、暖姜紅棗茶等產品30余種,貢姜成功列入省級農業文化遺產,入選“浙派好禮”文創產品和旅游產品。雙洋村梵音豆腐古法制作工藝被認定為椒江區第九批非物質文化遺產,日產量超過2000斤,市場供不應求。李宅村對接本地的御濟中藥和衢州開三味公司,試水開展中草藥白芨種植,規模達38畝。二是強化產村融合,“一村一策”聯動共富。以“古風今貌”特色場景為載體,通過產業+文旅,走生態、文化、經濟協同發展的共富之路。雙洋村依托荷塘水韻資源,連續舉辦四屆鄉建文化藝術節;謝張村利用閑置土地變花海,舉辦“夜游燈光秀”、“花海風車節”等活動;謝楊村連續兩年舉辦姜王大賽,吸引大量游客;章安老街通過刺繡、剪紙、木雕、竹編非遺項目,形成“非遺+旅游”、“文化+場景”的融合模式,成功舉辦“非遺鬧元宵市集”、“臺州味過大年”等活動,成為臺州文旅消費的熱門目的地。三是構建運營體系,多村聯營抱團發展。引入社會投資,建立由多元主體投資、專業團隊運營、利益機制緊密的村莊經營新模式。利用青年入鄉等政策,招引農創客、回鄉青年等一批懂運營人才來參與鄉村經營。打破村域界限,通過“村企合作”與“共富工坊”,發展“庭院經濟”、創新“電商代銷”模式等新型集體經濟助農增收。
來源:微觀三農
暖經濟向“新”風勁吹!選品、詢價、成交……企業做足“內功”開辟大市場
觀察·中國引領機器人產業變革 “硬科技突破+場景化落地”雙向發力加速迭代
精細化貼心服務上“新” “冰雪經濟”火熱文旅市場“熱氣”升騰
聚焦“十五五”規劃建議丨弘揚誠信文化、廉潔文化
京津冀新增6項“同事同標”社保經辦服務
河南麥播一線:趁晴趕進度 播種忙不停
一技傍身好就業 多元化優質培訓資源供給拓寬勞動者發展空間實現增收
更新惠民托起民生“溫度 “老房子”變身“好房子”老城區重煥生機
二十屆四中全會名詞卡片:防治康管全鏈條服務
由“精”到“尖” 硬件“黑科技”為國產傳感器從感知到智聯注入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