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微觀三農 2025-11-18 10:11:26
打造“一核兩芯”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 賦能產業發展
浙江省溫州市鹿城區委書記 張崇波
今年以來,溫州市鹿城區探索以“千萬工程”牽引縮小“三大差距”的現實路徑,立足藤橋鎮創成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國家農業產業強鎮和省級中心鎮的先發優勢,充分聚合涉農發展資源和產業鏈條,探索多種小農利益聯結合作模式,通過全域化布局、精準化服務、常態化保障等舉措,以農事服務中心建設為抓手,探索形成由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市場化運作、政校合作指導的現代農業特色發展道路,構建生產、供銷、信用一站式的便捷高效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目前,全區農業社會化服務面積2.4萬畝,服務覆蓋率92%,畝均降低成本400元,帶動5000名農戶增收超千萬元,禽業全產業鏈產值達10.5億元。

全域布局,構建“一核兩芯多片”服務體系。一是打造“一核”引領。搭臺組建鎮村聯合攻堅組,校企合作制定建設方案,高效整合廢棄屠宰場及周邊閑置土地,打造總面積超50畝,總投資超3000萬元,集聚現代農事服務中心、數字化育秧中心、農文旅融合發展基地等高品質項目為一體的農芯谷—現代農業綜合體,并與市農科院合作構建科研人才支撐體系,形成科研、人才、產業聯動體系。已累計提供各項服務1000余次,服務對象滿意度達100%。二是培育“兩芯”驅動。以農芯谷為平臺載體構建種業、禽業兩“芯”產業,建成全省唯二的高能級種業研發中心和浙南最大數字化植物工廠,構建起水稻、番茄等6類種子種苗的優勢地位,年產銷種子種苗超億株,自主選育的鮮食甜玉米“科泰甜8號”通過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常規早秈稻“臺科早7號”等5個品種通過省級主要農作物品種審定;持續加強養殖技術創新研發,政校合作建成年出欄700萬羽的育種基地,溫州紅雞已通過國家畜禽遺傳資源鑒定。三是強化“多片”輻射。構建“1+8+4”服務網絡(全程機械化作業服務為核心,集成集中育秧、烘干加工、農技服務、農資配送、農機維修、農業廢棄物收集處理、農產品營銷、農事研學等八項服務及政策咨詢、涉農金融、“新農人”培育、休閑融合等四項功能),形成糧油、種業兩大社會化服務中心,變“零散式”服務為“一攬子”服務,實現服務效益雙提升,鎮域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93.5%,輻射25公里服務圈,可為65家合作社2000余名農戶帶來便捷的社會化服務,有效打通為農服務“最后一公里”。

常態保障,開辟興村富民“三大路徑”長效引擎。一是精準指導保障生產提質增效。聚焦小農生產難題,深度融合“農資+科技+農機+服務”,“套餐式”提供集約化育秧育苗、無人機飛防等農資供應,同步配備專家團隊根據農戶需求提供“點單式”技術指導,實現規模化服務與個性化需求靈活結合。同時,針對農村老齡化現象,大力推進耕地綜合利用,并構建“政府引導+市場運作”雙輪驅動模式,推動2萬余畝永久基本農田向規模主體集中,培育“農二代”成為糧油生產主力軍。二是平臺融通保障展銷助農增收。組建訂單聯盟搭建線上展銷平臺,連續多年承辦南方種業大會、浙江瓜菜新品種大會等大型活動,推廣新品種和新技術200萬畝。拓展農文旅業態,“串點成線”打造集農事研學、稻田咖啡、農產品銷售等于一體的鄉村新業態,推動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效銜接。三是信用賦能保障融資便捷優惠。聯合鹿城農商銀行等金融機構為農合聯會員拓展定制財務代理、項目申報、貸款擔保、農文旅對接等四大綜合化服務,農業生產貸款授信5億元,全國首發“三位一體”專屬銀行虛擬借記卡,貸款利率下降至3.5%。同時,針對農創客、農業企業出臺貼息政策,降低農創客、企業融資成本,累計發放貼息補助90萬元。

資源融合,激活“小農戶生產提質增效”內生動力。一是創新農業人才服務。引進院士團隊共建農業具身智能體重點實驗室,研發推廣果園智能噴施機器人、自走式采摘機器人等高端智能裝備,普及無人機植保等關鍵技術,精準服務早稻搶收等關鍵農忙時點。同時,聯合藤橋食品等優質企業設立人才工作站,成立教授團智庫深入一線解決技術難題,有效解決企業生產科技難題100余項,推動科技成果向生產力高效轉化。二是拓展作業服務領域。首創“農事服務中心+凈糧中心”融合模式,將農事服務領域由產前、產中擴展到產后,提供“田間到糧庫”一站式閉環服務,建成日烘干除雜160噸的閉環收購體系,年可提供糧食烘干除雜等服務2000余噸,降低成本220元/噸,助農戶增收100余萬元,實現全區糧食產后烘干凈糧一站式服務零突破。三是延長產業服務鏈條。構建“服務主體+龍頭企業+小農戶”、“服務主體+專業合作社+小農戶”等多級鏈接模式,通過培育壯大農業龍頭企業、示范性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不斷發展養殖基地,持續推動傳統散養向現代標準化養殖轉型,帶動更多的農民增收致富。全區已培育壯大15個示范性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養殖基地200多個,直接帶動2000余戶農民創業致富,直接收益1.32億元。

后續,鹿城將牢牢把握戰略機遇,以縮小“三大差距”為主攻方向,以發展軸建設為核心牽引,持續創新體制機制與發展模式,全力打造辨識度高、影響力強的共同富裕實踐范例,為全省縮小“三大差距”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都市區先行樣板。
來源:微觀三農
暖經濟向“新”風勁吹!選品、詢價、成交……企業做足“內功”開辟大市場
觀察·中國引領機器人產業變革 “硬科技突破+場景化落地”雙向發力加速迭代
精細化貼心服務上“新” “冰雪經濟”火熱文旅市場“熱氣”升騰
聚焦“十五五”規劃建議丨弘揚誠信文化、廉潔文化
京津冀新增6項“同事同標”社保經辦服務
河南麥播一線:趁晴趕進度 播種忙不停
一技傍身好就業 多元化優質培訓資源供給拓寬勞動者發展空間實現增收
更新惠民托起民生“溫度 “老房子”變身“好房子”老城區重煥生機
二十屆四中全會名詞卡片:防治康管全鏈條服務
由“精”到“尖” 硬件“黑科技”為國產傳感器從感知到智聯注入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