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農村工作通訊》 2025-11-18 10:15:20
舟山共有2085個島嶼,海域海島一直是舟山縮小“三大差距”的優勢和潛力,也是實現共同富裕的瓶頸和難關。近年來,舟山市堅持以“千萬工程”為引領,通過規劃布局率先明確、資源要素率先集聚、產業帶動率先發展,迭代升級“小島你好”海島共富行動,全域構建“一核四島一帶六軸”的發展軸格局,加快推動興島富民、融合發展,全面提升漁農民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以規劃布局率先明確立題
錨定小島發展坐標,“全域一盤棋”統籌設計,因地制宜、分類施策,確保資源高效配置與區域協同發展。
樹立“一核四島、一帶六軸”發展理念。立足海島特色,聚焦縣城關鍵支撐、中心鎮橋梁紐帶、重點村重要節點,構建以本島為核心,輻射4個大島,以滬舟甬一體化開放發展帶為主導、6條縣域發展軸為牽引的“節點—軸帶—網絡”梯次銜接的城鄉區域協調發展體系。堅持項目為王,謀劃儲備好發展軸重大項目,2025年,6條發展軸共落地發展軸重大項目44個,總投資達234.45億元,截至今年9月底,年度投資完成率達101%,白泉鎮、六橫鎮等4個鄉鎮入選新一輪省級中心鎮名單,新建村、黃楊尖村等9個重點村入選省級重點村片區組團名單。
謀定“一島一策”差異化建設格局。按照差異化發展策略,在全面排摸小島建設活力和潛力的基礎上,進一步健全“總體規劃+島群規劃+小島規劃”的“小島你好”規劃體系,確定“小島你好”系列示范島建設17個。首批11個示范島完成功能定位,第二批6個示范島完成村莊規劃,統籌產業、交通、服務鏈的互聯互通,謀劃實施“小島你好”共富項目280余個,建成花鳥、白沙、嵊山、枸杞、廟子湖、螞蟻島等一批精品示范島,打響了“網紅露營”、“漁旅休閑”、“藍海共富”等多個“產島融合”的品牌。
構建“百里海鄉畫廊”聯創機制。先后高起點編制完成全省首個市級和美鄉村建設規劃、縣(區)美麗海島建設總體規劃和全市279個漁農村多規合一村莊規劃,構建起“全域覆蓋、層次分明、特色明顯”美麗島居建設體系。高標準制定《百里海鄉畫廊》創建方案,計劃到2027年,建成海上“同舟共富示范帶”10條,陸上“鄉村特色精品路”10條,和美鄉村畫廊50個,推動“零星小島盆景”迭代升級為“連片海島風景”,把“海鄉畫廊”打造成舟山最美核心區。
以資源要素率先集聚答題
堅持均衡思維,通過島嶼遷居、服務下沉、設施升級推動資源要素集成集聚,拉平縣與區、城與鄉、島與島之間的發展差距。
“島嶼遷建”推動人口集聚。建立人口流動模型,實施新時代“小島遷、大島建”工程,對全市16個百人以下小島實施整島搬遷,以“下沉”填補缺口,以“共享”提升效能。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整島遷居13個,每年可節省財政資金686萬元,資金下降幅度達49.2%。創新“遷島樂業”就業幫扶行動,“一人一檔”為遷居漁農民提供就業幫扶2355人次,建成海島“沒有圍墻的創業園”13家,集聚創業實體462家,帶動就業4200余人,實現漁農民“搬得出、穩得住、能就業、有收入”。
“服務下沉”增進民生福祉。醫療方面,創新實施“共富方舟”行動,打造“健康服務、便民醫療、慈善捐助、海島救急”等四類海島健康服務,設立“固定+流動醫療點位”165個,覆蓋偏遠海島80余個,實現“小病不出島、大病快轉診”;養老方面,全面推進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養老服務建設,統籌打造“幸福食堂+中央廚房+照料中心+鄰里互助”的海島特色助餐服務體系,助餐點覆蓋率達96%,月均服務老人近10萬人次;教育方面,推動海島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提速推進大島學校新改擴建,新增學位9831個,100%的中學生和99%的小學生就讀于大島。
“設施升級”保障普惠共享。推進島際交通、水利、物流等基礎設施建設提檔升級,率先在全省實現百人以上島嶼陸島交通碼頭全覆蓋,升級高速客船與商旅客船,開通“小循環”航線,構建2小時島際交通圈;優化水資源配置格局,實施水庫、山塘擴建及海水淡化項目,人居島嶼飲用水達標人口覆蓋率100%;完成新(改)建農村物流綜合性服務站點47個,開通島嶼客貨郵融合線路13條,快遞物流“島與島一日達”覆蓋率達70%以上,島際物流無人機航線實現常態化運行。
以產業帶動率先發展破題
打破“孤島”思維壁壘,推進漁農產業全鏈發展,完善帶農聯結機制,帶動漁農民持續增收。
做實“土特產富”發展文章。完善“1+5+X”鄉村“土特產”全產業鏈發展體系,育強鏈主型漁農業龍頭企業近70家,培育產值十億元以上“土特產”全產業鏈4條、百億元以上“土特產”全產業鏈1條,桃花小白瓜、衢山紫菜列入第四批省級“土特產”百品榜單。落地億元以上“一條魚”全產業鏈項目13個,上半年“一條魚”全產業鏈產值規模達636.13億元,帶動就業漁農業主體和漁農戶收入平均增長8%以上。
做美“島游+”融合文章。以“繡花針”功夫精雕海島漁農村入島門戶、小島會客廳、特色地標等重要節點,植入運動、探險、娛樂、休閑、康養等主題元素,激活海島發展內生動力。深化海島漁農村農旅融合發展,建立“一島一公司一平臺”管理模式,“小島你好”系列島嶼累計增加民宿床位1500余個,新增業態200余家,上半年“小島你好”涉及的村集體經濟總收入達2877萬元,經營性收入1873萬元,同比分別增長16.35%、16.21%,連續三年跑贏全市平均值。
做好“活權賦能”激活文章。深化海島萬幢農房激活行動,創新閑置農房等資源利用途徑,累計盤活閑置農房6000余套,推動村集體和漁農民分別累計增收0.5億余元和4.2億余元。建成海島“共富工坊”406家,吸納就業超過1.9萬人,其中低收入農戶1410余人,人均月增收2500余元。發展漁農家樂1488家,帶動直接就業人員1.2萬人,年營業性收入30億余元,經營業主年均營業收入達201萬余元。2024年,全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195元,城鄉居民收入比為1.52:1,是全國城鄉收入最均衡的地區之一。
(浙江省舟山市委農辦 市農業農村局供稿)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2025年第21期
暖經濟向“新”風勁吹!選品、詢價、成交……企業做足“內功”開辟大市場
觀察·中國引領機器人產業變革 “硬科技突破+場景化落地”雙向發力加速迭代
精細化貼心服務上“新” “冰雪經濟”火熱文旅市場“熱氣”升騰
聚焦“十五五”規劃建議丨弘揚誠信文化、廉潔文化
京津冀新增6項“同事同標”社保經辦服務
河南麥播一線:趁晴趕進度 播種忙不停
一技傍身好就業 多元化優質培訓資源供給拓寬勞動者發展空間實現增收
更新惠民托起民生“溫度 “老房子”變身“好房子”老城區重煥生機
二十屆四中全會名詞卡片:防治康管全鏈條服務
由“精”到“尖” 硬件“黑科技”為國產傳感器從感知到智聯注入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