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農村工作通訊》 2025-11-18 10:16:18
今年以來,衢州市認真貫徹省委、省政府關于以“千萬工程”牽引城鄉融合發展縮小“三大差距”推進共同富裕先行示范的決策部署,錨定“在與全省同步推進共同富裕先行示范中當先鋒、走前列”的總體目標,衢江區、江山市列入國家新型城鎮化試點地區;繼柯城之后,江山市正式調出山區海島縣;上半年,全體居民收入、低收入農戶收入增速分列全省第2、第3。

強化市域統籌 開啟“千萬工程”新篇章
市委、市政府明確要求把縮小“三大差距”攻堅戰作為市縣兩級的核心任務、重大責任,加強統籌,市縣聯動抓好落實。
統籌城鄉規劃“一張圖”。謀定“一核五城、一帶十軸”發展架構,系統推進規劃與建設:即以衢州中心城區為核心引領,完成新時代山水花園城市空間規劃編制,聯動建設5個縣城;通過“衢州有禮”詩畫風光帶主軸連通,構建10條“縣城—中心鎮—重點村”發展軸,抱團發展50個重點村片區組團,著力推進資源要素在“軸”上高效集聚與融合。
統籌工作體系“一盤棋”。市委書記每季度召開工作例會,市長多次調研并專題研究,市委、市政府分管領導“一月一例會”具體推動,市縣專班全面貫通,高效推進“35910”工作體系,即統籌做好“強城”、“興村”、“融合”三篇文章,聚力“人、地、錢、房、崗”五大要素聯動發展,系統實施九大工程,全面推進十項重大改革。
統籌建設標準“一清單”。研究提出縣城“十二個一”、中心鎮“九個一”、重點村組團片區“九個一”建設導則,指導各縣(市、區)根據實際,對標補缺、擴容提質,增強縣城承載力、帶動力、輻射力。
突出“強城”核心 強化縣域發展源動力
把“強城”作為重中之重,圍繞產業平臺、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生態環境等方面加速推進、提標提能,進一步提升縣城綜合承載能力和發展內生動力。
“五鏈”融合做強產業集群。大力推進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資金鏈、服務鏈“五鏈”融合,建強縣城開發區平臺,建立招商引資項目市縣統籌聯動落地機制,以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裝備等六大優勢產業為主引擎,推進工業強市十大專項行動,加快培育柯城光電半導體、常山“兩柚一茶”等產業。累計培育上市公司20家,1—8月,六大產業鏈產值達1436.7億元。
整合資源做實項目支撐。建立制造業招商引資項目市縣統籌聯動落地機制,整合市域資源,優化要素配置,著力解決市強縣弱的問題,今年全市共簽約億元以上項目214個,流轉簽訂投資協議項目22個、總投資132.3億元。圍繞發展軸謀劃補短板、促提升項目,納入全省強城興村融合重大項目庫項目共299個,其中“強城”項目154項,占所有項目比重67%。
內聚外引推動人口集聚。持續推進農民共富搬遷和產業工人市民化,構建市域一體房票“1+5”政策體系,打破農民集聚跨縣域安置壁壘。首創產業工人“十萬房票”,推行產業工人周轉房、“青年驛站”7天免費入住等支持政策。今年以來,已發放市域一體房票1473張、產業工人“十萬房票”938張,完成自然村整村搬遷76個、農民搬遷1.6萬人,產業工人市民化8238人。
聚焦富民增收 打造“兩有”共富先行地
深化共富增收機制建設,實施“市場主導型”、“勞動提技型”、“就地就業型”等八大增收行動,打造全省“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實踐地。
建立就業創業雙輪驅動機制。打出新產業工人、鄉村工匠培育、新農人職業技能培訓組合拳,建設衢州保姆學院,開展制造業等領域技能培訓2.81萬人次。構建“縣城就業創業綜合體+鄉鎮零工市場+村社驛站”三級網絡,實現重點群體就業幫扶2萬余人。以全省創業“一件事”試點為抓手,制定創業驅動就業三年行動方案,重點建設衢江微短劇創業街區、258創業園等創業平臺,今年衢江微短劇街區累計拍攝短劇近300部,集聚編劇、群演、后期制作等靈活就業人員6000余人。
建立“土特產富”聯農帶農機制。以“雙柚”、油茶、茶葉“三大百億”產業為基礎,拓展打造衢魚、衢藥等11個衢系“土特產”矩陣,如常山縣創新“雙柚合璧、優勢互補”模式,先后開發80多款特色產品,產業鏈總產值突破60億元,帶動10萬人在“家門口”就業。以“衢州味道”為引領打造農產品品牌矩陣,推出“辣么有衢”衢系“土特產”村播促消費行動,推動土特產破圈引流,今年前三季度,品牌銷售額實現70.2億元。
建立結對幫扶共富聯帶機制。集中全市資源出臺支持開化縣“追趕奔富”實施意見,每月盤點、壓茬推進38項幫扶舉措,抓實“相對薄弱鄉鎮”、“相對薄弱村”結對幫扶,“清單式”落實幫扶任務,形成工作閉環。形成“共富工坊”、“供富大篷車”、“共富庭院”、“共富合伙人”、“共富大棚”等“五富聯動”增收機制,走出一條大項目帶弱集體、先富帶后富的增收路徑。
聚力改革破局 激活創新發展新動能
以縮小“三大差距”省級全域綜合試點改革為牽引,集成推進實施城鄉融合體制機制改革、“擴中提低”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基本公共服務一體化改革,著力解決群眾所想所盼問題。
爭取落地一批重要改革試點。積極推進改革試點謀劃爭取,全面加強改革試點全周期閉環管理,今年以來,新爭取到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整體推進試點、靈活就業人員住房公積金制度改革試點、國家農業產業強鎮試點,省級縮小“三大差距”全域綜合試點等重要改革試點37項等重要改革試點50項。
積極探索一批“小切口”改革。聚焦三大改革底座,謀劃市域一體房票改革、林權制度改革等十項落點準、帶動大的“小切口”改革項目,以“小切口”改革打通重點任務、重點工作的堵點卡點,同時推動各縣(市、區)結合自身情況選擇其中幾個“小切口”開展深入探索。
總結推廣一批典型經驗做法。詩畫風光帶相關做法入選全國首批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典型案例和全省城鄉融合發展十大案例;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連續兩年在全國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先行先試座談會上交流;龍游縣精準智服系統全省推廣;開化縣醫療衛生人才“縣鄉村一體化”管理改革試點在全省率先啟動不設門檻流轉等做法,成為全省滿分試點之一。
突出共建共享 增強片區組團向心力
圍繞資源共享、產業共建與利益聯結三大路徑,推動重點村片區實現空間、項目和機制深度融合,形成“握指成拳、聯動共進”的發展格局。
強化資源共享,促進設施互通與效能提升。實施“一條鄉村旅游主題線路”、“一個共富聯合體”、“一個冷鏈物流系統”、“一個產業服務平臺”等共享項目,強化片區聯結。24個省級組團片區謀劃建設共享項目72個、總投資54.9億元,如開化金星片區打通水陸兩條主題線路,在組團村打造共富教學點,做強“培訓+”主導產業。
推動產業共建,激活人才集聚與協同發展。片區利用閑置空間打造青年入鄉實踐集聚區,配套創業、生活、娛樂等功能,舉辦鄉村職業經理人培訓,發布共富合伙人招募,強化與浙江大學等知名院校合作,24個組團片區吸引青年入鄉700余人次。如柯城新宅片區引入“一畝耘心”,打造生態農業“培訓+孵化+創業”全產業鏈,培訓學員500余人次,孵化創業200余人。
深化利益聯結,構建風險共擔與收益共享機制。市、縣兩級出臺鄉村運營等相關文件10余項,片區組團因地制宜探索股權型、分紅型、契約型多種收益分配模式,建立組團利益共贏、風險同擔的聯結機制。如江山早田坂片區發展中草藥產業,三年內將重點村持股從51%降至40%、其他村升至60%,使其他村村均收益從20萬元增至35萬元以上。
(浙江省衢州市委農辦 市農業農村局供稿)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2025年第21期
暖經濟向“新”風勁吹!選品、詢價、成交……企業做足“內功”開辟大市場
觀察·中國引領機器人產業變革 “硬科技突破+場景化落地”雙向發力加速迭代
精細化貼心服務上“新” “冰雪經濟”火熱文旅市場“熱氣”升騰
聚焦“十五五”規劃建議丨弘揚誠信文化、廉潔文化
京津冀新增6項“同事同標”社保經辦服務
河南麥播一線:趁晴趕進度 播種忙不停
一技傍身好就業 多元化優質培訓資源供給拓寬勞動者發展空間實現增收
更新惠民托起民生“溫度 “老房子”變身“好房子”老城區重煥生機
二十屆四中全會名詞卡片:防治康管全鏈條服務
由“精”到“尖” 硬件“黑科技”為國產傳感器從感知到智聯注入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