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中國農網 2025-11-19 09:54:36
清晨的陽光漫灑在貴州省三穗縣雪洞鎮雪洞村的山林間,小河邊的豆制品加工廠里早已是一派忙碌景象。工人忙著生產豆腐、清理訂單、裝車配送,車身上“雪洞豆腐”的商標在晨光中格外醒目,伴隨著引擎聲,滿載著新鮮豆制品的貨車正準備出發配送。
曾幾何時,雪洞村的豆腐作坊散落山間,技藝雖精卻難成氣候。如今,村里錨定“豆腐”這一特色支點,深挖本地優質大豆資源與傳統工藝優勢,走出了一條“小產品撬動大產業”的逆襲之路。2025年,雪洞豆腐年總產值穩定在300萬元以上,帶動1030余農戶增收。

工人在壓制豆腐
聚“散”為“鏈”,筑牢豆腐產業根
“過去各家做各家的,有的時候豆子不夠,有的時候銷路不好,想把豆腐做好太難!”有著20年作坊經驗的老匠人楊朝輝,仍記得昔日困境。雪洞豆腐的獨特風味,源于當地富含礦物質的山泉水與傳統工藝的完美融合,但長期以來“小、散、弱”的作坊式生產,制約了產業發展。
為破局,雪洞村錨定“規模化、標準化、多樣化”發展目標,積極向上級爭取財政銜接資金300余萬元,通過盤活廉租房、老政府舊址等閑置資源,高標準建成占地450平方米的豆制品加工廠,并于2025年正式啟動豆腐廠三期項目,通過創新探索“黨支部+村企聯合+群眾”的模式,讓分散的豆腐作坊“合起來”。同時,投入478余萬余元引進現代化設備,打造2條流水生產線,開發出水豆腐、干豆腐、腐竹等10余種產品,不斷延長雪洞豆腐產業鏈。
“老手藝不能丟,但得跟現代技術結合,才能既好吃又好賣!”有著30年技藝的楊秀群,從家庭作坊主轉型為企業技術指導員。她帶領研發團隊,將“磨、濾、煮、點、壓”傳統工藝與標準化流程結合,既保留豆腐“久煮不爛、鮮嫩入味”的特質,又能在原來加工豆腐的基礎上提效30%。如今,加工基地配備冷藏倉庫與3輛冷鏈車,實現“原料到成品”全程品控,口感始終如一。

工人在分切豆腐
聯“點”成“網”,織就惠民共贏結
“在家門口上班,能照顧老人孩子,每月還能拿3000塊錢,這種好事以前想都不敢想!”車間泡豆的楊順弟滿臉幸福。產業發展的核心是讓群眾受益,雪洞村創新推出“黨支部+公司+村集體+農戶”利益聯結模式,將政府、企業、村集體、農戶的力量擰成一股繩。
村集體與三穗縣山里人家有限公司簽訂固定資產租賃協議,盤活集體資產獲得穩定收益;公司優先吸納整合后的作坊藝人及當地村民就業,目前已解決50余人穩定就業,人均月工資達3000元,讓村民實現“顧家增收兩不誤”。
針對農戶發展需求,雪洞村建立了“三重收益”機制。種豆大戶楊輝平說:“我家共種植大豆5畝,以前擔心賣不出去,現在公司上門收,價錢還高出兩毛!”公司上門收購大豆等原材料,這就是所謂的“原料收益”。與此同時,村民還能在加工基地從事泡豆、磨漿等工作,靈活就業增加收入,形成“務工收益”。還可以通過資金、技藝等入股,讓農戶共享產業發展紅利,形成“分紅收益”。
據雪洞村黨總支書記楊紹武介紹,雪洞豆腐項目已經惠及200名群眾,穩定帶動10余人長期就業,實現了“農民增收、企業發展、集體受益”的三方共贏,村級集體經濟實力也在產業發展中不斷壯大。

炸豆腐成品
拓“路”暢“流”,打響雪洞豆腐名
“以前豆腐再好,也就周邊鄉鎮賣,現在其他地方的顧客們搶著買,訂單天天有!”負責銷售的秦振航自豪地說。好酒也怕巷子深,為讓雪洞豆腐走出湘黔邊界,雪洞鎮政府與企業聯手,構建“線上線下聯動、批發零售互補”的市場銷售網絡。
線下,深耕本地及周邊市場,與縣內外20余所中小學、多家超市、攤點簽訂供銷協議,依托60余輛送貨下鄉車輛,打通“最后一公里”,讓新鮮豆腐直達消費者手中。還開設雪洞豆腐線下專賣店,打造體驗式消費場景,讓顧客感受傳統豆腐文化。線上,注冊“雪洞豆腐”專屬商標,申請非遺技藝保護,通過短視頻平臺展示豆腐制作技藝與山水風光,提升品牌知名度。同時,積極參加農產品展銷會、美食節等營銷活動,讓雪洞豆腐在區域市場站穩腳跟。

豆腐正在裝車
如今,雪洞豆腐憑借“色白如玉、香逾石髓”的品質,不僅成為當地宴席必備菜品,更成為游客爭相購買的伴手禮,2024年基地總產值達160萬元,2025年穩定突破300萬元,從地方特產成長為享譽湘黔的知名品牌。
從散落山間的小作坊到全鏈條發展的大產業,雪洞豆腐的振興之路,是黨建引領產業發展的生動實踐,是小特產撬動鄉村振興的成功范例。未來,雪洞鎮將繼續延伸產業鏈條,探索“種植+加工+銷售+文旅”融合發展新模式,讓千年豆香持續滋養山鄉,讓產業振興的道路越走越寬廣。
作者:侯永志 農民日報全媒體記者 劉久鋒
暖經濟向“新”風勁吹!選品、詢價、成交……企業做足“內功”開辟大市場
觀察·中國引領機器人產業變革 “硬科技突破+場景化落地”雙向發力加速迭代
精細化貼心服務上“新” “冰雪經濟”火熱文旅市場“熱氣”升騰
聚焦“十五五”規劃建議丨弘揚誠信文化、廉潔文化
京津冀新增6項“同事同標”社保經辦服務
河南麥播一線:趁晴趕進度 播種忙不停
一技傍身好就業 多元化優質培訓資源供給拓寬勞動者發展空間實現增收
更新惠民托起民生“溫度 “老房子”變身“好房子”老城區重煥生機
二十屆四中全會名詞卡片:防治康管全鏈條服務
由“精”到“尖” 硬件“黑科技”為國產傳感器從感知到智聯注入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