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中國三農發布 2025-11-20 09:53:45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設農業強國要一體推進農業現代化和農村現代化,實現鄉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備的全面提升” 。浙江“千萬工程”作為中國式鄉村建設的實踐路徑,從整治農村人居環境入手,20多年來持續推進迭代升級,已然成為引領中國鄉村深刻變革的“金鑰匙”。2025年,這項工程正推動全國萬千鄉村向著“宜居宜業和美”的目標邁進,實現著從局部美到全域美、從外在美到內在美的歷史性跨越。

圖源:新華社
人居環境治理是鄉村建設的“先手棋”與“基礎題”。那么,各地怎么從農村廁所、生活污水垃圾這些“關鍵小事”入手,著力補齊影響農民群眾生活品質的短板的?又取得了什么新成效?
安徽省肥西縣:“小”廁所改出“大”民生
近年來,安徽省肥西縣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按照“點上示范出彩、線上連片成景、面上美麗宜居”和美鄉村建設思路,全域推進和美鄉村建設,一幅幅村莊美、村民富、鄉風好的和美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改造廁所一小步,生活品質提升一大步。近年來,我國在推進農村廁所革命過程中取得積極成效,有效改善了農村人居環境,促進了農民群眾生活品質提升和衛生觀念普及。肥西縣就是一個生動的縮影。當地按照“數量服從質量、進度服從實效、求好不求快”的原則,扎實推進農村廁所革命,持續做好長效管護。截至目前,全縣累計完成農村衛生廁所改造超5萬戶,衛生廁所普及率達97%以上。
堅持質量優先,
嚴把戶廁標準規范
肥西縣在戶廁改造中堅持質量優先,嚴格把控標準規范。通過自下而上確定任務目標,因地制宜、因戶施策,將了解農戶意愿和簽訂協議作為科學實施改廁的重要環節。
嚴格落實“首廁驗收制”,依托該制度打造了4個農村改廁現場教學示范點,推廣磚砌式、鋼筋混凝土預制式、“三池聯動”等多種改廁模式,并改良化糞池雙層蓋板設計,為后續改廁提供示范樣板。

圖源:肥西縣委宣傳部
同時,肥西縣強化全過程管理,鼓勵農戶參與質量監督,明確鄉鎮主管責任和村級專人負責,加強縣級督導巡查。嚴把供貨、選址、施工、驗收四大關口,將工程質量作為戶廁改造的“生命線”,確保建一戶、成一戶、用一戶,讓群眾滿意一戶。
完善管護體系,
推進糞污資源化利用
肥西縣依托“一站兩體系”機制,整合優化縣、鎮、村三級管護服務站,配備專業人員和設備,并搭建智能化管護平臺,提升服務質效。目前,全縣共設有12個鎮級站、140個村級站,清掏服務人員約200名。
在糞污處理方面,肥西縣多措并舉推進資源化利用。鼓勵農戶自行或互助清掏,就近用于“五小園”澆灌;同時對接農業企業、種糧大戶等,簽訂糞污消納協議,設立26個中轉儲蓄罐體,建設3處資源化利用示范點,通過水肥一體化系統實現精準灌溉,促進生態農業發展。

圖源:新華社
注重宣傳發動,營造良好氛圍
肥西縣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深入群眾,廣泛宣傳普及改廁惠民政策和衛生防疫等常識,引導群眾積極參與。統一制作了帶有相應戶廁編碼信息、縣鄉村三級監督服務電話、管護注意事項的管護信息牌,并全部張貼到戶。同時,各改廁實施村將廁所長效管護和糞污資源化利用納入“美麗庭院”“最美家庭”等各類評比活動,引導農戶自覺管護。
下一步,肥西縣將努力以更高標準、更強舉措、更好效果,扎實推進全縣農村廁所革命向高質量發展,全力辦好“小角落”里的“大民生”。
貴州省鳳岡縣:“積分存折”讓村莊從“一時凈”到“長久美”
近年來,貴州省錨定“四在農家?和美鄉村”建設目標,將“兩清兩改兩治理”作為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的具體抓手。鳳岡縣以“兩清兩改兩治理”“一行動”為引領,大力整治農村人居環境,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
積分超市“兌”出鄉村新貌
清晨,貴州省遵義市鳳岡縣進化鎮黃荊村還隱在薄霧里,村民劉廣文穿著一件米白色的外套,沒有像往常一樣捏著鼻子匆匆跑向屋后的旱廁,而是悠閑地走進了自家新改造的、干凈整潔的水沖式衛生間。
這個小小的變化,是他家的“積分存折”上第一個滿分項,也是鳳岡縣“兩清兩改兩治理”“一行動”帶來的“幸福增量”。

圖源:新華社
劉廣文家是鳳岡農村千家萬戶的縮影。在過去的鳳岡農村,如廁不便、私搭亂建、污水橫流等問題普遍存在。為深入推進鳳岡全面煥發“新顏”,鳳岡縣通過強化組織領導,成立了聯合工作專班,制定《鳳岡縣“兩清兩改兩治理”和農村衛生家庭建設行動工作細則》等配套方案,并創新性地將“積分制”與村莊共建結合,深入推動村民自主、自發維護村寨干凈美麗。
為充分調動村民的積極性,保證積分超市運行更加規范,黃荊村還對積分細則作了詳細明確的規定。例如“家庭衛生保持得好,室外收拾干干凈凈,沒有亂堆亂放現象,積10分”“被評選為‘衛生文明家庭’‘房前屋后整潔戶’發放流動紅旗一面,積20分”“主動打掃公共衛生,如本組公路、茶道、曬谷場等公益性場地,參加一次積10分”……條條細致的規定,激發了村民們的積極性,實現村民從“要我干”到“我要干”的思想轉變。
衛生評比“賽”出長效活力
在花坪街道東山村,一大早,才剛剛起床的村民付伯福便拿起掃帚,清理自家的庭院。早晨的露水較多,院壩的地面濕濕的,打掃起來沒有一點揚塵?!叭ツ晡壹以诘谒募径燃彝シe分制評比中獲得了一等獎,我不能辜負這個榮譽,要把衛生打掃得更好,爭取在今年再獲佳績?!备恫Uf。
為充分激發村民自覺維護環境衛生、自覺參與村莊建設,東山村將“村規民約”與“兩清兩改兩治理”“一行動”工作深度融合,并利用衛生評比等方式形成持久性。

圖源:新華社
隨著全縣“兩清兩改兩治理”“一行動”工作開展以來,鳳岡農村面貌煥然一新。清理亂堆亂放20758處,完成農村戶廁新建2650戶,整改問題廁所1387戶,累計建成分散式污水處理設施2668套,新增農村垃圾收集點位76處。村民也自發維護環境衛生,實現“一時凈”到“長久美”的轉變,一個產業興旺、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的鄉村美麗畫卷正在鳳岡大地徐徐展開。
內蒙古烏蘭浩特市:從“面子”到“里子”的蝶變升級
“以前羨慕城里環境好,現在咱村垃圾有人收,排污水有管網,連廁所都改成沖水式的了,幸福著嘞。”談起村容村貌的變化,興安盟烏蘭浩特市義勒力特嘎查村民包寶德滿臉笑意,感慨萬千。

圖源:內蒙古日報
近年來,烏蘭浩特市抓住“改善環境”這個牛鼻子,充分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把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作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任務。深入開展以農村廁所革命、局部道路硬化、村容村貌提升為重點的人居環境整治行動,積極探索城鄉環衛一體化管理模式,構建起“戶集、村收、鎮運、市處理”全鏈條治理體系,實現了全市農村生活垃圾收集轉運全覆蓋,并通過“美麗庭院”評比等創新舉措,激發群眾參與熱情,進一步美化村屯環境、優化鄉風文明。

圖源:內蒙古日報
在烏蘭浩特市烏蘭哈達鎮高根營子嘎查,給排水一體化工程讓市政管網延伸至家家戶戶,徹底告別了“污水靠蒸發”的歷史?!艾F在擰開水龍頭就能用上干凈水,廁所改造后臭味沒了,環境太好了?!贝迕裢踔緩姷莱隽巳f千農戶的心聲。
“一處美”到“一片美”再到“全域美”,烏蘭浩特市開啟提顏值、增氣質模式,廣袤鄉村實現華麗蝶變,“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如詩意境清晰可見。如今,全市農村綠化率達38%,建成自治區級生態村12個,累計完成改廁4658戶,建設公共衛生廁所127座,18個行政村實現生活污水治理,先后獲得“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全國生態文化村”“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中國美麗休閑鄉村”等國家級榮譽,打造了“村美院凈鄉風好、業興民富集體強”的美麗鄉村“新樣板”。
江蘇省宿遷市宿城區:人居環境改善筑牢鄉村“顏值”根基
走進江蘇省宿遷市埠子鎮蠶桑村,這里不僅有著傳奇的百年老桑樹,還有一望無際、碧綠如海的桑園。一排排紅墻黛瓦的新農居在桑園映襯下格外引人注目,房前屋后綠樹成蔭,條條道路干凈整潔……構成了一幅美不勝收的鄉村振興畫卷。

圖源:新華社
“過去垃圾隨手就扔,現在垃圾分類回收”“廁所跟城市的一樣,輕輕一按,水沖得干干凈凈”“居住條件好了,生活越過越舒心”……說起蠶桑村的變化,村民們你一句我一句,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美麗可見、便利可感,鄉村的“顏值”與“氣質”同步提升。近年來,宿城區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為引領,扎實推進鄉村建設,加快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全力推進農村公共空間治理工作,目前全區9個村已經建成第一批省級和美鄉村,農村生態河道長效管護工作連續2年獲評全省第一等次,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工作獲省評估第一等次。

圖源:新華社
一座座村居亮麗多彩、一條條道路通達四方、一項項產業生機盎然……宿城區在人居環境提升上的腳步從未停止。接下來,宿城區將以開展“清潔家園”行動為契機,以創建生態宜居美麗示范鎮村為總抓手,采用“片區化治理”推進模式,整體推進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全力繪就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新畫卷。
來源 | 新華社、央廣網、人民日報、內蒙古日報、鳳岡縣融媒體中心、宿城區委宣傳部等
編輯 | 樊慧寧
主編丨蔣琳
監審丨黃莉、任民
暖經濟向“新”風勁吹!選品、詢價、成交……企業做足“內功”開辟大市場
觀察·中國引領機器人產業變革 “硬科技突破+場景化落地”雙向發力加速迭代
精細化貼心服務上“新” “冰雪經濟”火熱文旅市場“熱氣”升騰
聚焦“十五五”規劃建議丨弘揚誠信文化、廉潔文化
京津冀新增6項“同事同標”社保經辦服務
河南麥播一線:趁晴趕進度 播種忙不停
一技傍身好就業 多元化優質培訓資源供給拓寬勞動者發展空間實現增收
更新惠民托起民生“溫度 “老房子”變身“好房子”老城區重煥生機
二十屆四中全會名詞卡片:防治康管全鏈條服務
由“精”到“尖” 硬件“黑科技”為國產傳感器從感知到智聯注入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