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2025-11-20 10:13:03
寒潮來襲
急性心梗也進入每年的高發季節
今天(11月20日)是心梗救治日
“1120”這組數字
是關鍵時刻的救命口訣
然而,心梗并非只威脅老年人
近年來,心梗發病年齡正持續走低
年輕人也需高度警惕
01
哪些情況容易引發心梗?
心梗的全稱為心肌梗死
是一種會威脅生命的急癥
很多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都可能成為誘發心梗的因素
暴飲暴食
過量攝入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后,會導致血脂增高,血液黏稠,再加上飲酒,情緒興奮,血壓上升,可能會導致冠心病患者冠狀動脈內不穩定的斑塊破裂,形成血栓,進而引發急性心肌梗死。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無節制地熬夜與酗酒,也是發生心肌梗死的高風險因素。
情緒激動
生氣、暴怒等激烈情緒是一種潛在的心肌梗死觸發因素,心梗風險是平常情緒的2倍。
過度疲勞
長期壓力過大、過度疲勞也會導致心梗。在長期的高壓狀態下,身體會分泌一種激素——皮質醇,它會導致血壓增高,身體的代謝發生異常,使冠心病發病更早更嚴重。
研究顯示,每天夜里睡眠時間5個小時的人群比睡8個小時的人群發生心肌梗死的風險增加40%。
溫度驟變
秋冬季節及初春是冠心病患者急性心梗的高發期,因為這一時期氣溫急劇變化。特別是當天氣突然變冷時,會導致血管顯著收縮,進一步加重血管狹窄,進而減少冠狀動脈血液供應,誘發心梗。
02
心梗發作前的先兆癥狀有哪些?
· 胸部不適
胸部不適是最常見的前兆之一。許多心梗患者在發作前會感到胸部有壓迫感、悶脹或鈍痛,這種不適感可能持續幾分鐘或反復出現。
· 上半身的疼痛或不適
其次,上半身的疼痛或不適也需要引起注意。心梗的疼痛并不總是局限于胸部,有時會輻射到肩膀、手臂、背部、頸部或下巴,尤其是左側。
· 呼吸局促
呼吸急促是另一重要癥狀。心梗前,有些人可能在沒有明顯活動的情況下感到呼吸困難,甚至需要用力呼吸。這個癥狀通常伴隨胸部不適,并可能在休息時加重,尤其在睡覺平躺時更為明顯。
· 消化道不適
此外,消化道不適也是潛在信號之一,特別是在女性患者中更為常見。表現為上腹疼痛、惡心、胃灼熱或嘔吐,容易與胃腸疾病混淆,導致延誤就醫。
· 突發的極度疲勞或虛弱
突發的極度疲勞或虛弱感也值得重視。許多患者在心梗發作前會經歷難以解釋的全身疲憊,即便是完成輕微活動也會感到精疲力盡,這種疲勞感可能持續數天。
· 冷汗、頭暈或心慌
最后,冷汗、頭暈和心慌等自主神經癥狀也常被報告,特別是在心梗即將發作時。這種冷汗往往與情緒上的不安或“瀕死感”同時出現,患者可能感到極度不適甚至恐慌。
03
發生心梗時 我們該怎么做?
△心梗發生時如何自救
當身邊人突發心梗時,需要盡快做到以下幾點:
立即撥打120。讓患者停止一切活動,坐下或躺下,盡量保持安靜。
出現胸痛癥狀可含服硝酸甘油(服用前要測量血壓,如血壓低則不要服用),如持續15分鐘以上不緩解,不要再含服。
如果患者出現心臟驟停,要及時進行心肺復蘇(使用附近的公共AED設施)直至救護車趕來。
心梗的黃金急救時間是2小時左右。當患者(尤其是老人)出現高度疑似心梗的癥狀,不要存在僥幸心理,要及時撥打急救電話。
學會識別身體的求救信號
在關鍵時刻挽救生命
關注心臟健康
保持良好生活習慣
有效預防心梗發生
[ 責編:肖春芳 ]暖經濟向“新”風勁吹!選品、詢價、成交……企業做足“內功”開辟大市場
觀察·中國引領機器人產業變革 “硬科技突破+場景化落地”雙向發力加速迭代
精細化貼心服務上“新” “冰雪經濟”火熱文旅市場“熱氣”升騰
聚焦“十五五”規劃建議丨弘揚誠信文化、廉潔文化
京津冀新增6項“同事同標”社保經辦服務
河南麥播一線:趁晴趕進度 播種忙不停
一技傍身好就業 多元化優質培訓資源供給拓寬勞動者發展空間實現增收
更新惠民托起民生“溫度 “老房子”變身“好房子”老城區重煥生機
二十屆四中全會名詞卡片:防治康管全鏈條服務
由“精”到“尖” 硬件“黑科技”為國產傳感器從感知到智聯注入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