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農視網 2023-09-18 11:58:47

9月16日,由中國農業電影電視中心、北京數字三農科技、豐收中國萬里行首席合作伙伴云天化股份聯合發起的“2023豐收中國萬里行大型宣推活動“走進東三省,第二站吉林梨樹在熱鬧非凡的二人轉表演中隆重開啟。梨樹縣位于吉林省西南部,地處“三大黑土帶”和“黃金玉米帶”,東遼河、招蘇臺河橫貫全境,是吉林省重要的糧食產區,素有“東北糧倉”和“松遼明珠”的美譽,同時還是聞名全國的“中國二人轉之鄉”。本期直播活動聚焦“梨樹模式”、“4+1”全產業鏈、現代綠色蔬菜基地等,探索梨樹農業發展新路徑,共享豐收盛景。

主播李光凱、劉姝含、王焜、王思卓、張欣男(左至右)為活動開場

活動現場熱鬧非凡的二人轉表演
“梨樹模式”走出特色路
近年來,梨樹縣持續推進黑土地保護性耕作,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高,農業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實現了由傳統農業向現代化農業的華麗轉身。在保護中利用、在利用中保護,以“秸稈覆蓋、條帶休耕”為主要內容的“梨樹模式”,為護佑黑土地這一“耕地中的大熊貓”立下了大功勞。
本次直播,帶領直播間的網友們走進梨樹縣米豆間作核心示范區,實地考察“玉米不減產、多收一季豆”高效益、多豐收的種植模式。

梨樹縣米豆間作核心示范區
在中國農業大學吉林梨樹實驗站副站長王貴滿的講解中,了解以秸稈覆蓋還田免耕栽培技術為核心的黑土地保護性耕作技術“梨樹模式”的試驗推廣與發展成果,觀摩“國內首創國際先進”的玉米免耕播種機,學習中國式的玉米免耕栽培技術體系。

中國農業大學吉林梨樹實驗站副站長王貴滿(中)

“梨樹模式”展示廳
隨后,在梨樹縣百萬畝全國綠色食品原料(玉米)標準化生產基地,共同見證梨樹縣為保衛黑土地,筑牢大國糧倉所作出的巨大貢獻。同時也在中國農業大學吉林梨樹實驗站副站長王貴滿的介紹中,進一步明晰“梨樹模式”在未來的推廣中要實現進一步提質增效和構建社會化推廣體系,更好地實現藏糧于技、藏糧于地,不斷推進農業現代化發展。

梨樹縣百萬畝全國綠色食品原料(玉米)標準化生產基地
梨樹縣農業技術推廣總站副站長劉亞軍在中國黑土地博物館向網友們介紹“梨樹模式”的研發歷程和中國黑土地的演變過程,分享黑土地保護的科學經驗。跟隨鏡頭一同進入土壤樣品室,進一步觀摩土壤研究過程,感受科研工作者為保證土壤土質,促進作物健康生長,端穩中國飯碗所作出的不懈努力。

梨樹縣農業技術推廣總站副站長劉亞軍介紹中國黑土地演變過程

在土壤樣品檢測室進一步觀摩土壤研究過程
玉米種植大戶高占忱、云天化經銷商張中興和云天化農資連鎖東北大區柳琦在公主嶺玉米種植基地共探玉米豐收成果,分享玉米成熟的鑒別方法,科普玉米生長周期和玉米植保服務方案。云天化農資連鎖東北大區柳琦就田間種植管理服務做了詳細介紹,他講到:“云天化通過在當地開展試驗田和提供全程技術幫扶指導的方式切實為種植戶解決實際問題,推廣綠色、健康、安全的高效好肥為種植戶增產增效。同時積極開拓市場渠道,做經銷商與種植戶的重要橋梁,讓綠色科技服務現代農業。”

云天化農資連鎖東北大區柳琦(左)玉米種植大戶高占忱(中)云天化經銷商張中興(右)

種植戶高大哥科普玉米成熟的鑒別方法
“4+1”農業全產業鏈發展促振興
立足自身產業優勢,梨樹縣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重點抓好玉米、肉牛、肉雞、生豬和現代綠色蔬菜基地“4+1”全產業鏈建設,讓特色產業強起來,產業鏈條長起來,多元融合活起來,持續走出一條引才、興縣、富民的強農之路。
其中,畜牧業發展更是領跑全省,通過大力實施“秸稈變肉”工程,采用小規模大群體養殖模式,推動了肉牛飼養量高速提升。跟隨主播腳步,走進鼎牛牧業實地參觀學習。鼎牛牧業王經理就園區發展規模、牛源品種、養殖方式、糞肥還田、青儲喂養等方面展開了詳細介紹。王經理說:“通過‘合作社+養牛’的發展模式,使當地農戶增收致富有了穩固保障。同時依靠種養結合和綠色循環發展的方式,使種養殖相互促進,真正做到了‘秸稈變肉’。”

四平梨樹鼎牛牧業經理王鳳偉(右)介紹基礎母牛的生產情況

鼎牛牧業養殖園區
當然,梨樹縣也是吉林省重要的“菜籃子”生產基地,素有“南有壽光、北有梨樹”之稱。在現代蔬菜種植基地,溫經理就園區發展布局、蔬果種植和收獲情況、棚膜經濟發展等方面展開了詳細介紹。溫經理說:“通過棚膜種植模式,發展設施農業,利用現代化科技做到水肥一體化,既節省了勞動成本,又提高了產品產量,甚至還可以把四季棚膜瓜菜銷往東北乃至全國各地……”

現代蔬菜種植基地“九月青豆角”種植大棚

梨樹縣益禾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溫金龍介紹基地發展情況
同赴豐收盛宴話發展
直播當天,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所高級工程師、梨樹縣人民政府科技副縣長敖曼、云天化農資連鎖東北大區孫建伍和中國農業電影電視中心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孫密宏做客豐收會客廳,聚焦“梨樹模式”下的現代農業發展新路,共話豐收。

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所高級工程師、梨樹縣人民政府科技副縣長敖曼就“梨樹模式”以及其未來發展升級的模式示范、現代農業生產單元建設、“4+1”農業全產業鏈展開了詳細介紹。敖縣長表示:“梨樹模式”升級則是在原有基礎上提出了高產增效、保護性耕作綜合技術,將耕作方法和農藝有機結合,進而促進百姓增產增收。同時,在不適用“梨樹模式”的地塊兒推出了秸稈科學還田,同時也結合吉林省秸稈綜合利用以及“千萬頭肉牛”工程也提出了糞污還田循環模式。”

云天化農資連鎖東北大區孫建伍就云天化助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保護“耕地中的大熊貓”所提供的技術服務、科技創新研發以及產品溯源升級等方面展開了詳細介紹,孫建伍說:“云天化作為保障糧食安全的‘國家隊’,始終牢記國有企業的責任與使命,真正做到讓利于民、惠及百姓,發揮保供穩價的重要作用。同時,深入實施‘藏糧于技、藏糧于地’的戰略,做糧食安全與科技的橋梁與紐帶,實現從產品到作物、從作物到糧食、從糧食到營養的綠色農資供應鏈。并針對不用地區配套全過程的種植方案,解決農戶的種植“痛點”,助力豐收增產。”

中國農業電影電視中心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孫密宏就如何更多地服務好三農工作和作為梨樹人如何看待梨樹農業發展成果以及梨樹的美食、美景、美文化等方面展開了深入交流。孫書記說:“作為梨樹本地人,看到梨樹的發展變化,我感到非常的自豪。梨樹人民以‘淳樸、善良、熱情、好客’著稱,歡迎大家到我的家鄉做客,一定會讓您不虛此行!”
梨樹好品為“家鄉”代言

在梨樹南河廣場,各色豐收好品齊聚一堂,共慶豐收。當地玉米、肉牛、肉雞、生豬和綠色蔬菜瓜果等特色農副產品、特色美食“傾巢而出“,梨樹縣農業農村局局長張英男為家鄉助力代言,推介人員介紹起豐收好品更是如數家珍,活動現場可謂是熱鬧非凡。



當地特色好品

當地特色美食

云天化豐收好品
梨樹縣,是充滿希望的田野,也是大有可為的熱土。在廣袤的梨樹大地上,我們見證了藏糧于技孕育出的豐收圖景和徐徐展開的鄉村振興巨幅畫卷,品味了眾多特色美食和綠色健康的農副產品。后續,豐收中國萬里行也將繼續行走,用腳步、用鏡頭、用熱忱去記錄和傳遞東北黑土地上的豐收碩果。下一站,讓我們不見不散!
暖經濟向“新”風勁吹!選品、詢價、成交……企業做足“內功”開辟大市場
觀察·中國引領機器人產業變革 “硬科技突破+場景化落地”雙向發力加速迭代
精細化貼心服務上“新” “冰雪經濟”火熱文旅市場“熱氣”升騰
聚焦“十五五”規劃建議丨弘揚誠信文化、廉潔文化
京津冀新增6項“同事同標”社保經辦服務
河南麥播一線:趁晴趕進度 播種忙不停
一技傍身好就業 多元化優質培訓資源供給拓寬勞動者發展空間實現增收
更新惠民托起民生“溫度 “老房子”變身“好房子”老城區重煥生機
二十屆四中全會名詞卡片:防治康管全鏈條服務
由“精”到“尖” 硬件“黑科技”為國產傳感器從感知到智聯注入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