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鴻堂 2022-10-20 07:26
很多養殖行業的養殖戶,容易固步自封,和同行用相同的養殖技術和銷售渠道,既賺不了大錢,又總是抱怨。要想在眾多競爭者中如出重圍,占上風、賺大錢,就要從養殖技術、產品品質、銷售方式、銷售渠道等各個方面,找尋突破點,增強核心競爭力。
今天的主人公,從一頓飯中得到啟發,大刀闊斧的改革,把父親年銷800萬的魚塘,一年時間,變成年銷2000多萬,他究竟如何做到的呢?

黃嘉華,廣東省中山市東升鎮人,2016年大學畢業后,就回到老家東升鎮的派出所當輔警。
東升鎮水資源豐富,漁業發達,是有名的脆肉鯇[huàn]之鄉。當地的草魚長到8斤以上,養殖戶便開始給投喂蠶豆,一條草魚一天吃1兩左右的蠶豆,投喂四到五個月,就能使得草魚的肉質脆化,就變成了脆肉鯇。在當地,大多數養殖戶通過經銷商把脆肉鯇賣到水產批發市場,黃嘉華的父親黃明根也是當地養殖戶之一。
Tips:
蠶豆,可以增加魚肉中膠原蛋白含量,從而呈現出久煮不爛、口感脆爽的效果。
一般的養殖戶養魚100天到120天就上市了,可黃嘉華的父親為了養出來的魚口感更脆,養魚的時間延長到180天,投喂蠶豆的時間多出來這么久,成本自然就高了,但是賣的魚卻是同樣的價錢。
父親辛辛苦苦養的脆肉鯇卻賣不上價,黃嘉華很著急,他一直在尋找出路。
2016年2月的一天,黃嘉華在當地的一家飯店吃飯,意外發現有飯店脆肉鯇,一斤比他們的要高3到5元。
進一步了解后才知道,這種脆肉鯇是瘦過身的,他們不通過經銷商,而是直接賣到了飯店。
兩個改變
成功進入新的銷售渠道
這讓黃嘉華大受啟發,那時候,當地做瘦身脆肉鯇的養殖戶不多,競爭少,黃嘉華決定辭職,幫助父親大干一場。
2016年3月,黃嘉華辭掉工作后,接手了父親的200畝養魚場。想要賺大錢,在市場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須摒棄陳舊的養殖經營模式。改變,勢在必行。

第一步:不再從頭養起。
黃嘉華把魚塘擴建到400畝,直接收購當地養殖戶的商品脆肉鯇,再進行瘦身。這樣一來,不僅縮短了養殖脆肉鯇的周期,資金回籠也更快。
黃嘉華第一批就收了5萬多斤脆肉鯇,規格在8至12斤。然后,再把收來的脆肉鯇放到土塘里一個月,這期間不投喂任何飼料,基本可以減重半斤到一斤。
Tips:
給脆肉鯇瘦身,就是把它體內的雜質排泄干凈,去除泥腥味。
第二步:立刻尋找新的合作對象。
在瘦身脆肉鯇快要出塘的時候,黃嘉華不再找經銷商,而是找到當地一家經營脆肉鯇的飯店談合作。并給對方三個承諾,第一,如果魚不夠脆,包退包換;第二,包貨源充足;第三,每條魚讓利0.5元,價格實惠,絕不讓飯店老板虧錢。這三條承諾一出,順利達成合作。
隨即,通過這樣的合作模式,又跟當地5家大型飯店達成合作。

掉以輕心
失去信譽
就在黃嘉華洋洋得意的時候,給飯店送的第二批瘦身脆肉鯇出事了。當時,第一家飯店反映,送來的50條脆肉鯇,有20條脆度低,泥腥味重。接連剩下合作的4家飯店,也都反映了同樣的問題。
按照承諾,黃嘉華把不合格的瘦身脆肉鯇收了回來,共3000多斤,虧損了5萬多元錢。
虧損是小,失去信譽是大,如果不解決這個問題,黃嘉華剛開始的創業之路就會面臨折腰。
可第二批的魚和第一批的魚在養殖上沒有區別啊,怎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黃嘉華反復思考后,找到了原因。
原來,黃嘉華在收購漁民養的脆肉鯇時,只是憑借自己的口感,隨機捕撈幾條,嘗一嘗魚肉脆不脆,覺得脆就收一批魚回來,沒有按照漁民實際投喂蠶豆的量去衡量。
有了這次教訓,黃嘉華為了保證脆肉鯇的品質,決定只收購大規格的普通草魚,自己用蠶豆養成脆肉鯇,再進行瘦身。這么一來,雖然養殖周期變長了,但是可以保證每一斤脆肉鯇的蠶豆投喂量和脆度,這樣才能挽回失去的信譽。

創新養殖
水中撈財
黃嘉華走訪了當地做瘦身脆肉鯇的一些經驗豐富的養殖戶,了解到給脆肉鯇瘦身的環境有兩種,而這兩種又各有利弊。
一種是在土塘里給脆肉鯇瘦身,其方法死亡率低,但不可避免魚肉會帶有泥腥味;另外一種是在水泥池里給脆肉鯇瘦身,魚肉幾乎沒有泥腥味,但死亡率卻很高。
黃嘉華開始琢磨,如果把這兩種方法的優點結合在一起,先在土塘里面進行長時間的瘦身,然后再轉到水泥池里,這么一來是不是就能保證成活率的同時,還能把泥腥味去掉呢?
說干就干,2016年6月份,黃嘉華建了11個水泥池,先把脆肉鯇在土塘瘦身,20天后再運到水泥池瘦身5-7天,這一周時間不投喂任何飼料,一天換一次水,直到水變清澈為止,再送到飯店。這樣一來,魚不僅沒有了魚腥味,身體也更加干凈,后續把魚送到飯店,也不會把他們的魚缸弄得渾濁。
解決了魚肉中的泥腥味問題,緊接著,就要改善脆肉鯇脆度不夠的問題。黃嘉華規定,魚養到4斤重時,就要分一次塘,保證魚的生長空間。等長到8斤重的時候,開始投喂蠶豆,平均一條魚,一天喂一兩半的蠶豆。如此一來,從源頭保證了脆肉鯇的脆度,挽回了信譽。

2017年黃嘉華的漁場出塘了120多萬斤瘦身脆肉鯇,以每斤18元左右的價格,賣給了當地的餐館和批發經銷商,2017年年銷售額達2000多萬元。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客對美食的期待值也越來越高。2019年6月的一天,黃嘉華在給客戶送貨閑聊時,對方說,如果再脆一些,會不會更好呢?這讓黃嘉華上了心。
客戶有這個想法,那么市場肯定有這個需求,如果可以把脆肉鯇的脆度再次優化,提升競爭力,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精,豈不是可以占據更多的市場份額。
黃嘉華開始琢磨能不能多喂蠶豆,讓脆肉鯇口感更脆爽呢?
黃嘉華立即拿出10畝的土塘做實驗,當時土塘里的草魚已經投喂了四個月的蠶豆,黃嘉華打算繼續給它們投喂蠶豆,每隔10天就捕撈幾條,試一次脆度,直到試到脆度滿意為止。
很快,兩個月過去了,黃嘉華發現給脆肉鯇投喂蠶豆的量越多,肉質口感越脆,但是死亡率也在升高。反復嘗試,黃嘉華發現給8斤左右重的草魚,投喂17斤左右的蠶豆是剛剛好的。雖然比之前多投喂4斤左右的蠶豆,養殖周期要延長一個多月,每天的養殖成本至少高10元錢。

但是,脆度提升的脆肉鯇讓客戶和消費者更加滿意,生意越來越好。如此一來,照這個方式養殖脆肉鯇還是很劃算的。
之后,黃嘉華還把脆肉鯇做成菜品,找到深圳、東莞、惠州等多家外地飯店,推銷品嘗他的脆肉鯇。外地的飯店嘗了之后都覺得脆肉鯇口感很好,紛紛達成合作。2020年銷售額達2200多萬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