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日報 2021-08-24 07:32
近日,記者來到柳河縣亨通鎮太平溝村,一陣微風帶來親切的泥土氣息,混著青草的香味和各種鮮花的幽香,還夾雜些果實的清甜,都在微微濕潤的空氣里醞釀。這是一片綠色的海洋,一片莊稼的海洋。村子里,遠遠望去,青磚新瓦,綠樹連連,是一幅新農村的景象。誰能想到,幾年前的這里是一條坑洼路,雨后兩腳泥,春日塵土飛揚,滿目荒涼。
2017年3月的一天,駐村第一書記丁云飛帶領工作隊第一次走進太平溝村,臟亂差的環境給了工作隊當頭一棒。在村干部的配合下,工作隊白天忙碌在田間地頭,晚飯后就挨家挨戶走訪,跟村民一同坐在炕上嘮家常,詳細了解每家每戶的具體情況,詢問他們的實際困難和愿望訴求,通過幾天的時間把村里的情況摸了個遍,回到住處就整理工作思路,逐步為村里的改變做好打算。
農產品銷售是農民創收的一大難關。為此,丁云飛帶領工作隊開展銷售幫扶,通過微信朋友圈宣傳,動員親戚朋友購買。幫助村民銷售黑豬、大公雞、獅白鵝、蜂蜜、甜玉米、大豆油等特產,也銷售大米、土豆、地瓜等農產品,價值超過百萬元。
扶貧扶長遠,長遠看產業。從脫貧攻堅以來,駐村工作隊積極與市林業局、司法局、總工會、社保局、交通銀行五家包保單位溝通協調,為村里謀劃長遠的脫貧產業項目。
包保單位參與投資40萬元,建起一座50千瓦光伏發電站,年發電量可達10.5萬千瓦時,幾年間已向貧困戶發放光伏分紅18.53萬元,人均年增收達700元以上。
發展種植業是農村脫貧致富的重要途徑。村里的中草藥種植產業園項目,帶動了17戶貧困戶參與托管57畝地,到去年人均增收達1500元。“百畝果園”栽植的89畝蘋果樹和15畝李子樹也將很快見到效益了。2018年春,村里增加了種植甜玉米項目,當年入秋后,經多方協調,甜玉米全部回收,總交易額20余萬元,畝均增收500余元。
此外,村里開發的松遼黑豬養殖、獅白鵝養殖、養牛場等項目,也都有不少貧困戶積極參與,增加了他們的收入。經常有村民說:“丁書記說的肯定沒錯,他說種啥就種啥,他說咋干就咋干!”
除了產業發展,工作隊還時刻把改善百姓的生活環境放在心上。從2017年駐村工作隊進村扶貧至今,在包保單位的幫助下,村里前前后后完成了14戶的危舊房改造,為3戶無房戶買了住房,現在全村家家都有比較舒適安全的住房了。同時還幫助貧困戶換塑鋼窗、加厚合金門、添置書桌等生活用具。對有實際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幫扶他們走上務工崗位。在工作隊的協調下,積極組織包保單位黨員參與扶貧工作,幫助貧困戶春種秋收、打掃衛生,為貧困戶捐贈衣物和藥品,共捐贈衣物5000余件,藥品價值10萬余元。
工作隊駐村以來,協調資金110余萬元,修筑從村子入口到出口近一公里的柏油路,新修邊溝4000延長米,硬化了500平方米的文化廣場。在包保單位市林業局的協調下,村里還爭取了省“綠美示范村屯”項目,又獲得了40萬元,栽植各類樹、草6959株,整個村子綠瑩瑩的,一下子變得生機勃勃。村里環境優美,百姓們也住得更安心!
村部門口的小廣場,到了春夏季節,村里的老老少少會自發來這扭大秧歌,那首《好日子》一到傍晚就唱起來。村里還舉辦了廣場舞大賽,通化正尚豐商貿公司送來大型文藝演出,村民的文化生活豐富起來了。脫貧攻堅這些年,因為致富項目多了,許多年輕人在家里就能創業致富,也就能踏踏實實守著這片土地建立小家,這讓太平溝村充滿活力,顯露新田園的風貌。
在扶貧工作隊多年來的努力下,村里有了自己的產業項目,村容村貌發生了變化,百姓們富起來,心里樂起來。這片綠油油的莊稼,又將迎來秋后金燦燦的收獲。
【“冀”在心上的小幸福】“三基”建設年丨大廠繪就鄉村振興美麗...
生態產業帶動高原群眾增收致富
文山州探索新模式推動農業產業轉型升級
《那些日子》丨見過這排面的百家飯嗎?
貴州錦屏:科技育苗助力產業發展
廣西東蘭:小小食用菌 致富大產業
《那些日子》丨彭夏英家蓋房,全村集資,欠條暖心啊!
《那些日子》丨村民給張小娟出難題:老婆找回來,我就入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