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視網 2021-08-28 02:56
三農快評
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以下稱“三調”)結果顯示,全國耕地面積是19.18億畝,完全超過了18億畝耕地紅線。一些人就問,全國耕地面積離紅線還差一億多畝,是不是可以實現用地自由了?答案是:按照我國人多地少的國情和現代化建設的進程,這些耕地遠遠不能實現用地自由,還是必須堅持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
黨中央、國務院始終高度重視耕地保護。2017年國務院印發公布的《全國國土規劃綱要(2016—2030年)》,按照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總體要求,統籌平衡支撐經濟社會發展、脫貧攻堅、農業結構調整和生態建設等目標,確定了2020年和2030年的耕地保有量目標,分別是18.65億畝和18.25億畝?!叭{”顯示的2019年末全國耕地19.18億畝,只是實現了國家規劃確定的耕地保有量目標。
那18億畝的耕地紅線是否守得???從“三調”數據看,“二調”以來的10年,既有耕地流向林地、園地的情況,也有林地、園地流向耕地的情況。耕地流向園地等農用地中,有的破壞了耕作層,有的沒有破壞,全國共有8700多萬畝即可恢復為耕地的農用地,還有1.66億畝可以通過工程措施恢復為耕地的農用地。如果需要,這部分農用地可通過相應措施恢復為耕地。因此,只要統籌安排,嚴格管控,完全可以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
守牢耕地紅線,必須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要按照應保盡保原則,合理確定各地耕地保有量,嚴格劃定永久基本農田,確保完成國家規劃確定的耕地保護目標。同時,要壓實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耕地保護目標責任,實行黨政同責。把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目標任務帶位置逐級分解下達,作為剛性指標嚴格考核。要對耕地特別是永久基本農田實行特殊保護,耕地主要用于糧食和棉、油、糖、蔬菜等農產品生產,永久基本農田按糧田管理。嚴格用途管制,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嚴格管控“非糧化”,從嚴控制耕地轉為其他農用地。
當然,也要堅持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推動集約高效用地。全國村莊現在用地規模達3.29億畝,總量較大,布局不盡合理。要合理確定新增建設用地規模,嚴格規劃管控,城鎮建設必須嚴格限定在城鎮開發邊界之內,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應當在縣域內統籌。同時,要科學編制村莊規劃,推動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盤活農村存量土地。
期待你的
分享
點贊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