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肅·甘肅農民報 2022-11-13 10:25
秋高氣爽,山花爛漫。走進隴南市成縣,漫山遍野的核桃綴滿枝頭,村民們正忙著打核桃、揀核桃、脫皮、烘干……一幅山村秋收圖映入眼簾。
近年來,成縣以建設“品種化栽培、規模化發展、園藝化管理、產業化經營”核桃示范縣為目標,大力實施核桃產業提質增效,發展以核桃種植為主的林下經濟帶,核桃高標準栽植面積達51萬畝,產量達3.65萬噸,成了當地農民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
核桃小,產業大。如今,成縣核桃產業逐步步入了良種化、品牌化、標準化生產道路,成為鄉村振興路上的硬“核”力量。
破冰前行 改良品種見成效
成縣是甘肅省核桃大縣,已發展核桃產業20多年。曾經一段時間,由于種植品種不優、經營管理粗放、技術人員缺乏,極大影響了核桃樹的品質、產量和效益。
面臨“卡脖子”難題,成縣如何破冰前行?
成縣林業局核桃技術服務中心主任胡繼周介紹,自90年代后期以來,成縣一直開展核桃品種的引進和選育工作,確定了全縣核桃以“清香”“隴南15號”“隴南755”“香玲”等7個主栽品種。制定了《成縣核桃高接換優良種布局方案》,建成良種采穗圃500畝,繁育圃100多畝。
說起“高接換優,改良品種”,成縣云霧山林果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曹革放就是受益人之一。
2003年,曹革放高接換優了自家的20畝核桃樹,后又成立了合作社,栽植“清香”品種30畝。“以前老品種,產量低、收入少。今年這50畝核桃預計收入10萬元,相比老品種要增收3萬元。”說起新品種帶來的高收入,在成縣城關鎮大路溝核桃產業示范園里曹革放算起了豐收賬。
目前,成縣核桃種植解決了以往管理粗放,單產較低、品質良莠不齊等短板,實現了由品種混雜向優質良種轉變,先后引入優質核桃品種100多個,培育核桃新品種2個累計完成核桃品種改良800多萬株,良種率達85%以上。
51萬畝 規模栽植成產業
“發展一個產業,要注入鮮活的血液,維護持久的生命力。”胡繼周說。
成縣核桃栽培分布廣泛,品種繁多,具有獨特的地方特色,2001年,被國家林業和草原業局命名為“中國核桃之鄉”。
近年來,成縣采取 “林糧間作”“地埂核桃”等栽植模式,大力推行大田栽植核桃,發展了陳院大埡村為代表的200個核桃專業村,基本實現了核桃適生區全覆蓋,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發展核桃的積極性,使全縣核桃面積每年遞增。目前,成縣核桃基地達51萬畝1100萬株,農民人均栽植核桃樹50株。
“大埡村戶均10畝以上,現在是采摘期,村民最少每天要拉來2000斤核桃脫皮。”在陳院鎮大埡村的成縣永青林果農民專業合作社里,正在給村民拉來的核桃進行脫皮清洗的合作社負責人崔義明說。
這些年,大埡村村民靠種核桃不僅摘掉了“窮帽子”,還建起了新房子,生活蒸蒸日上。
2020年,成縣核桃產量達3.65萬噸,產值達5.21億元,農民戶均收入9000多元,實現了由數量面積擴張向質量效益提升轉變。
如今,核桃已是該縣種植規模最大,受益人口最大的主導型特色產業。
園藝管護 提質增效激活力
“核桃雖小產業大,政府扶持人人夸。房前屋后一棵樹,柴米油鹽不用怕。”這是成縣農村核桃種植的真實寫照。
“感謝政府的好政策,邀請專家對園子進行了施肥、修枝、技術指導的綜合管理,使得核桃產量翻了一番。”在成縣大路溝核桃科技示范園提及核桃科管項目,贏得了群眾的點贊。
如今的成縣,已是“中國優質核桃基地重點縣”“全國核桃良種基地”。
為落實提質增效措施,近年來,成縣統籌整合扶貧資金,先后總結《成縣核桃樹十項管理技術》和《核桃樹綜合管理十二個月技術月歷》,積極引進“樹葆” “林木長效保護劑”等先進設施,在全縣推廣普及。
特別是近3年來,成縣每年在春、秋兩季開展全民性的核桃技術培訓活動,從施肥、修枝、病蟲害防治等管理方面全面普及與推廣,使全縣的核桃產量產值翻了一倍。成縣形成了11條萬畝核桃林帶,69個千畝示范園。累計完成核桃嫁接600多萬株,培訓農民技術員1萬人次,培養核桃產業鄉土技術人才1000多名。
三分種植,七分管理。“農戶學習和掌握了核桃科管實用技術,對管好自家核桃園的主動性強了,核桃收成一年比一年好了,也推動了縣域經濟的快速增長。”胡繼周說。
產業鏈+互聯網 硬“核”品牌出山
“成縣核桃”是國家地理標志保護認證產品,具有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近年來,成縣按照“核電融合”的經營理念,發展核桃加工企業10家,電商企業5家、核桃專業合作社37家,以“微媒體營銷”為主要手段,不斷拓寬銷售渠道。通過積極參加省內外重大節會,多次舉辦成縣核桃產銷對接會,全面推介成縣核桃品牌,小核桃有了“大身份”。
走進省級龍頭企業“隴南華龍恒業農產品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現代化設備一應俱全,深加工生產線高速運轉,一顆顆果仁正接連不斷打包成型。
華龍公司負責人胡鵬飛介紹,最初做初加工,產品單一,沒有市場。隨著成縣核桃知名度的提高,他們公司生產的產品越來越多,目前有核桃仁、棗夾核桃、核桃休閑小食品等系列產品17種,暢銷沿海城市。
受益核桃產業的不止華龍公司!甘肅隴小南農產品電商企業也是其中一家。
小核桃搭乘“互聯網+”快車出山,賣全國,擴大品牌知名度,增加了銷量。“核桃上市半個月,我們已銷出13萬斤,備受廣州、江蘇、山東等地顧客青睞。”甘肅隴小南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總經理趙武強說,“除此之外,公司在全國各地有3萬多名代理,一端整合農民與深加工企業的產品,另一端借助電商把農產品銷往全國各地,不僅讓 ‘成縣核桃’出了山,也助力百姓增收奔小康。”
目前,以成縣核桃交易為主的隴南核桃營銷市場,輻射帶動了徽縣、康縣、西和等地的核桃銷售,逐漸形成了隴東南核桃貿易走廊。
“下一步,成縣將持續深入推進核桃產業發展,延伸產業鏈,促進鄉村產業興旺,不斷提高農業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水平。通過核桃產業科學管理、市場營銷,著力推進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將‘成縣核桃’品牌打造得更響、更亮。”說起今后的核桃產業發展,成縣林業和草原局產業辦主任賈新春信心滿滿地說。
靈臺:發展特種辣椒產業 助農增收致富
云南彌勒萬壽菊成為增收致富產業
從偉大建黨精神中汲取前行力量(新論)
甘肅玉門市:“花旅”融合發展 助力鄉村振興
“村小蝶變”為鄉村振興插上“豐滿羽翼”
木蘭縣傳承紅色基因“激活”綠色發展 紅色美麗村莊 讓鄉村振興更...
周紅波:扎實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管理三年提升行動 打造“一村一品...
小廁所,大民生,張灣街道鄉村振興戰略從“廁所革命”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