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城鄉報 2021-09-02 05:41
在松江浦南田間地頭,放眼望去,一片綠油油的稻葉在微風下飄逸,那是稻穗欲放的信號。“抽穗揚花期一般在7-9天左右,從孕穗到抽穗再到揚花分三個階段……”在泖港鎮胡光村田間,移動音響里傳出田間授課的聲音,泖港鎮農業服務中心黨支部書記、副主任、高級農藝師梁榮正向家庭農場主傳授當前所需要的田間管理生產技術。
松江自家庭農場經營推行始,就注重田間技術指導對家庭農場主的保駕護航。泖港鎮從2014年開展的水稻田間課堂培訓延續至今。梁榮說,水稻種植需要掌握好關鍵技術,如水漿管理、科學施肥、病蟲預防等,不同階段不同管理,從苗期到灌漿、結實期,都要學透徹,這樣才能確保高產、穩產。穗期防治重點防控“三蟲三病”,主要有稻縱卷葉螟、稻飛虱、螟蟲、紋枯病、稻瘟病、稻曲病。開展相對應的物理防控措施,可以在田埂上種植百日菊、香根草、放置性誘劑等綠色防控措施來降低病蟲發生基數。
曹麗明是泖港鎮一位家庭農場主,當問起種水稻的經驗,他說:“前期基本苗一定要控好,中期水肥調控好,后期水漿管理和病蟲防治抓好,就基本能豐產豐收。我一開始也是一竅不通,屬于零基礎那種,經過各種培訓,慢慢通過實踐來打磨技術,積累了經驗,現在也能當一回小老師了。”曹麗明有了“小老師”的稱號,這也得到了鎮技術人員和其他家庭農場主的肯定。
梁榮介紹,目前,泖港鎮開設的水稻技術培訓課程每年6次,其中,有兩次較大的集中培訓,分別在春季和秋季;四次水稻“田間課堂”培訓,結合水稻不同生長階段,分別在苗期、分蘗期、抽穗揚花期和灌漿結實期進行。參加培訓人員主要針對泖港鎮家庭農場主、新型職業農民、第二務農人員(家庭農場的子女或者配偶)以及有意向進行下一輪家庭農場主競選的年輕人。田間課堂讓家庭農場主提升了技術意識,也積累了管理經驗。通常幾年下來,種植戶就能對水稻生產“駕輕就熟”了。
水稻制種為農戶播下“致富種”
“加強版”田間管理下,水稻茁壯成長奔穩產
鄄城縣農業農村局開展玉米后期田間科學技術指導服務
松江朱定村環境整治經驗在所轄鎮被“復制” 對癥下藥 分“三步走...
百萬畝特色水稻賣得俏
三亞擬建袁隆平銅像 選址于三亞水稻國家公園
進村入戶送平安,田間地頭話安全丨美麗鄉村行
美麗鄉村的課堂別樣“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