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隨著對自然環境和生態系統認知的提升,人們對野生動物的保護意識也有所提高。但是,穿山甲鱗片、犀牛角、烏龜等野生動物及其制品,因其所謂的“食用”及“藥用”價值而受不法食客追捧,各種獵捕和收購野生動物的非法行為時有發生,許多野生動物正處于瀕臨滅絕的危險境地。廣西南寧海關通報一起瀕危物種走私案件,在不法分子租用的多個場所查獲穿山甲鱗片、爪子2.2噸。經偵查,他們從越南走私團伙處購買穿山甲鱗片、爪子,由越南團伙委托邊境團伙走私到玉林,2人再銷售到國內各地牟利。廣州海關將一批查獲的瀕危野生動植物及其制品移交給廣州市林業和園林局,涉及8個品種、總重量105.77千克,包括68.9千克象牙及其制品、1張豹皮、2.53千克沉香木、10.65千克穿山甲鱗片、4個盔犀鳥頭骨、4根羚羊角、14.86千克檀香紫檀、7.84千克犀牛角。上海外高橋保稅區海關現場查扣一批化妝品,其產品中含鱘魚子醬提取物,數量4290件。而鱘魚早已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Ⅰ,禁止以商業貿易為目的的瀕危野生動植物及其產品進出口。2020年全國海關立案偵辦瀕危物種、野生動植物及其制品走私犯罪案件267起;查獲各類瀕危物種、野生動植物及其制品156.1噸。其中,走私象牙案件53起,查獲象牙及其制品590.6千克。
通過持續嚴打,走私瀕危物種、野生動植物及其制品相比較于2019年得到初步有效遏制。但是仍有不少違法分子在市場需求及高額利潤驅使下,存在偷獵、販賣、走私野生動物等違法犯罪行為。那么,穿山甲鱗片及野生動植物到底為何受到人們的青睞?

穿山甲的鱗片,是一味臨床用的中藥藥材,具有較強的藥用價值。所以一些不法分子不惜一切鋌而走險,為了躲避監管,不法分子在收購、運輸、交易等環節也變得更加警惕,手法更為隱蔽。
珠海市公安局打擊走私支隊二大隊大隊長何偉倨介紹:
安徽省亳州市,自古以來就是國內中藥材的集散之地。走私團伙帶入境的穿山甲鱗片,也大都發往了這里。像穿山甲鱗片,應該大部分是用作藥材的用途,在黑市上,他們作為一個藥材的交易來用。
這些人受利益驅使,使得穿山甲等野生動物非法交易逐漸形成了一條地下產業鏈,以一只十余斤的穿山甲為例,販賣一只就有幾千元甚至上萬元的利潤。而如今,盜獵屢禁不止,令穿山甲數量銳減,野外穿山甲種群更是極為少見,幾乎成為了瀕臨滅絕的物種。業內人士指出,雖然穿山甲的鱗片在藥用上可能確實存在一定功效,但其成分與人類的指甲幾乎無異,因此它并不是必需的、唯一的、無可替代的中藥材。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藥師李新辰介紹:
經過不斷的臨床實踐,穿山甲鱗片具有活血消腫、排膿以及搜風通絡的功效。中藥的使用通過合理的配伍,很多藥物的作用是可以被替代的,可以通過多個藥物之間的配伍產生新的功效,來代替穿山甲的使用。
中科院動物所博士、國家動物博物館副館長、研究館員張勁碩表示:
穿山甲的鱗片在藥用上可能確實存在一定功效,但其成分與人類的指甲幾乎無異,因此它并不是必需的、唯一的、無可替代的中藥材。
長期以來,存在著以“野味”名義捕捉、飼養、銷售、食用野生動物等頑固陋習。但在科學研究中表明,加工食用野生動物并沒有神奇養生功效,反而會帶來病毒、寄生蟲、重金屬等健康安全風險,甚至嚴重威脅公共衛生安全。

2020年出版的《中國藥典》(一部)中,穿山甲因“野生資源枯竭、商品匱乏”等原因,未被繼續收載。同年6月5日,為進一步加大對穿山甲的保護力度,中國將穿山甲屬所有種由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提升至一級。
中科院動物所博士、國家動物博物館副館長、研究館員張勁碩指出:
野生動物保護從來都不是一個國家或者某一地區的事情,它是全人類的責任。許多非法野生動物貿易都是跨國性的,屬于國際性的犯罪,影響惡劣。
除了穿山甲鱗片,記者在某電商平臺檢索調查發現,雖然多數常見的“野味”關鍵詞的搜索結果都會出現“我們一起對野生動物交易說不”的提示,但仍有部分此前允許馴養繁殖的野生動物及其制品可以被檢索到并仍在售賣,例如雪蛤(東北林蛙)油、聯體整只林蛙干等等。
7月26日凌晨,安徽省蕪湖市南陵縣弋江鎮一村民首次發現一只中華穿山甲,報警后獲得救助,于7月28日由南陵縣生態環境分局和南陵縣動物保護協會工作人員于放歸自然。
42天后,安徽省蕪湖市南陵縣煙墩鎮村民又發現一只穿山甲并報警,由煙墩鎮派出所移交縣林業局,并送南陵縣野生動物救助中心觀察治療,于9月7日放歸自然。
相關專業人士表示,穿山甲兩度現身,都是先由村民發現,然后再聯系有關單位處理研究,這也意味著群眾保護野生動物意識顯著增強。因此,保護野生動物這個常識,必須不僅得到集體的認同,更要成為一種行動。同時,除了加強保護野生動物的宣教之外,要以更加完善、更大力度的法律來強力加持。保護野生動物是一場人與文化陋習的持久戰。相關法律規制越完善,越要落地執行好,才能收到法治實效。去年,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農業農村部、國家林草局就聯合發布《關于禁止野生動物交易的公告》,嚴禁各地農(集)貿市場、超市、餐飲單位、電商平臺等經營場所開展任何形式的野生動物交易活動。快遞物流企業也應當依法對寄遞的物品進行當場驗視,用戶拒絕驗視的,不予收寄。如果發現夾帶禁止寄遞或者限制寄遞的物品,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處理。所以不僅要把法律規制的威力和作用充分發揮出來,有責任部門和職能機構嚴格落實,更離不開人人自覺的點滴落實,每位公民都應革除濫食野生動物、使用野生動物制品的陋習,走在依法保護野生動物的前端。
來源 | 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央視新聞、北京日報、新安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