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農業信息網 2022-06-01 15:13
摘要:定陶區堅持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敲門磚”,立足實際、創新舉措,堅持統籌規劃、因地制宜,深入推動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提升廣大村民獲得感、幸福感。
一、堅持系統思維,全面推動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再提升
定陶區堅持每月觀摩人居環境整治2次,由區委書記朱中華帶領四大班子主要領導、鎮街黨委書記觀摩1次,九大專項行動專班觀摩1次,力爭利用3年時間,把全區341個行政村全部打造成美麗宜居鄉村。一是開展“透亮”工程,清徹底、看得透。對農村“三大堆”、殘垣斷壁、亂堆亂放、線路雜亂等問題進行徹底清理,全區累計動員2.2萬人次,動員大型機械設備4700余次,由村內向村莊周邊拓展,由面上清理向源頭治理深入,累計粉刷墻體91.5萬平方米,清除墻體廣告3.4萬余處,治理殘垣斷壁1500余處,初步形成鄉村“透亮”格局。二是開展“整形”工程,出亮點、能帶動。堅持一體推進、規劃先行,創新提出把改善人居環境與實現鄉村振興、產業發展、扶貧車間、黨建示范、新時代明文實踐站等工作有機融合,做到同謀劃、同部署、同推進、同落實。高標準打造黨建示范片區、鄉風文明示范片區33處,實現各項工作同頻共振、齊頭并進。三是開展“提升”工程,補短板、強基礎。按照先凈化、再綠化的原則,大力實施鄉村綠化工程,積極推進村莊、路域、水系植樹造林綠化,全區各鄉鎮新增綠化面積11.2萬平方米。按照“寬街綠化,窄街墻畫”的原則,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鄉土文化、孝道文化、“美麗庭院”風采展示等為主題內容,創作墻繪36000平方米。著力完善村莊公共照明設施,村莊主次干道和公共場所路燈安裝率達到100%。
二、堅持因地制宜,準確把握人居環境整治效果導向
定陶區堅持以人居環境九大專項整治行動有效果同鄉村經濟效益有效果為導向,堅持因地制宜、整合資源,激發鄉村整治活力。一是積極打造樣板示范村。統籌推進全域提升與示范試點打造,嚴格按照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工作考核評價內容、評價指標,堅持每月每鎮街重點打造1-2個樣板示范村,已成功打造44個,讓其余村莊學有榜樣、做有示范、干有標桿,確保打造一村成功一村,打造一片成功一片。二是創新打造創業車間。充分利用各村閑置院落,打造創業車間,組織專班對鎮街提報的200余處空閑院落全部摸排,確定土地性質、車間項目、可行性、效益性等必要條件,積極招引本土返鄉創業人才,聚焦勞動密集型產業,帶動周邊群眾就業,車間租金及分紅歸村集體,壯大了村集體經濟,將產業發展與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同謀劃、同推進。目前,已打造創業車間50余處,正在推進85處。三是結合實際打造特色村居。突出人居環境整治與村居地理地貌、文化底蘊、生活生產相結合,因地制宜,打造獨具風格的美麗宜居鄉村。馬集鎮谷胡同、段劉莊村歷來有收集老舊石盤、石墩的習俗,利用石磙118個,磨盤841個,景觀磨盤7個,打造了特色廣場、宣傳石碑、文化長廊等;半堤鎮周莊村利用天然坑塘,打造1000米生態綠色長廊,將人居環境整治與生態建設、文化建設緊密結合。
三、堅持群眾主體,激發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內在動力
堅持把農民群眾的主體作用放在首位,充分激發和調動群眾參與的積極性、主動性,避免“干部干、群眾看”等現象,確保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常治長效。一是堅持宣傳引導。各鎮街累計出動宣傳車50余輛次、張貼宣傳標語3000余個、發放明白卡16000余張,倡樹了一批典型示范村、示范戶,在全區形成了良好的整治氛圍。同時,發揮輿論引導作用,各鎮街將督導檢查中排名靠后的村、家庭,通過微信群、村村通進行點名通報,責令限期整改。二是堅持監督管理。推廣實行“環境衛生監督員”制度,由村兩委成員、黨員等擔任環境衛生監督員,對環境衛生監督員姓名、電話、職責上墻公示,實施“門前三包”舉措,統一定制“三包提示牌”,做到精細監管、常態監管。三是堅持考核激勵。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納入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考核,考核成績與評先樹優、職級晉升、工作經費撥付等直接掛鉤,對于區獎勵給鎮的工作經費,全部獎補給各村用于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
在工作推進中,定陶區將著眼近期整治與長遠規劃相結合,因地制宜、常態長效,已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同產業、生態、文化相結合,堅持整治效果導向,切實提升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提高群眾生活質量,助力鄉村振興取得新成效。
甘肅省開展鄉村規劃編制:擘畫隴原鄉村振興新藍圖
石嘴山市開展城鄉黨組織結對共建助力鄉村振興
花卉種植助推鄉村振興
貴安新區:“校園+田園”賦能鄉村振興
牡丹區高莊鎮東頭行政村:葡萄豐收綴滿藤,鄉村振興生活美
撐起鄉村振興夢 海口瓊山大力發展蔬菜大棚種植
推進文化治理現代化實踐
美麗鄉村拉動“美麗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