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視網 2021-09-17 09:06
三農快評
不少農戶苦等3年只拿到10%的補貼,“急眼”的農戶在國務院“互聯網+督查”平臺“吐槽”,國務院第八次大督查第六督查組來到遼寧省昌圖縣亮中橋鎮暗訪。
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2018年至今,遼寧省同期應發放農機購置補貼24.8億元,至今仍拖欠8.8億元。其中,29個區縣2020年農機購置補貼資金發放不足1%,10個區縣2019年的補貼資金至今一分未發。
農機購置補貼政策是中央強農惠農政策的重要內容,對于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和生產效率有重要作用。這補貼資金不到位,把農民和經銷商都推到困境。農民兩年沒見到補貼的錢,沒法買收割機,馬上秋收了,急得團團轉。一些經銷商為了促銷,為購置農機的農民預先支付補貼,但沒想到補貼下發周期竟如此之長,以至于經營困難。
農機購置補貼的錢國家每年都是按照計劃發放,地方按規定經過審核、公示、兌付三個環節,農民就能拿到錢。錢不缺,環節也不多,為啥農民要等一兩年都還難以拿到錢呢?資金到底卡在哪里呢?
督查組抽查發現,原來是地方相關部門不停地拉長審核時間。昌圖縣部分農戶今年4月提交的農機購置補貼資金申請表,至今尚未得到審核。那為啥地方有關部門要無限期拉長審核時間呢?
督查組查明,一方面地方相關部門工作作風“庸懶散”,人為拖延審核時間,有些地方甚至以“清查騙補”的名義違規暫停農機購置補貼發放;另一方面,由于縣級財政緊張,部分市縣財政部門收到上級調撥的資金后,“把買醋的錢打了醬油”,將資金暫時轉用于急需支出,影響了補貼資金兌付進度。
中央的好政策在基層落實環節走樣變形,利民政策變成了“添堵”政策,農民群眾怎么可能不“急眼”?現在,昌圖縣政府連夜組織人對補貼發放信息進行核對,啟動資金兌付工作。聞過則改,善莫大焉。但是主播還要建議,遼寧全省應該對農機購置補貼拖欠情況開展清查摸底,因地制宜制定解決方案,限時完成拖欠補貼資金兌付工作;同時建立長效監管機制,完善補貼資金管理辦法,鼓勵開展補貼“一站式”辦理,逐步實現線上辦理,提高時效。
只有真正下力氣解決好惠民政策無落實、慢落實、打折扣等問題,把好事辦好,把實事辦實,農民群眾的滿意度和獲得感才能不斷獲得提升。
期待你的
分享
點贊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