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視網 2021-09-24 23:00
一
陸川縣農村青年尋偶有多難?
村里有不少大齡男青年沒有結婚,他們家里人都很操心婚事,但也確實沒有好的辦法。這些人大多是三四十歲,在外地從事不同的行業。村民們經常討論一些男青年找不到老婆的情況。我們粗略地估計過,村莊里可能至少有10%以上的適齡男青年沒有結婚,其中不乏經濟條件較好的,有房有車,但還是沒結婚啊。
村里有不少30歲以上男的沒結婚。這些男子大多是讀完高中就出去工作,或者讀了中專、大專有一門糊口的手藝,很少有人接受好的高等教育。他們主要在外務工,都在玉林市、南寧市等地方,很少離開廣西。這些人在外主要從事建筑或者做小生意,都是各忙各的,很少與他人交流,與女孩子接觸就更少了。而村里的女性大多去了廣東的工廠里打工,容易接觸到不同的男性。
二
農村“娶妻難”原因有哪些?
1
男多女少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我國男性比女性多3490萬。為此社會上流傳出:“中國將有3000萬男性打光棍”這樣的聲音。
國家統計局對此解釋稱:從20歲到40歲這一主要婚育年齡段來看,男性比女性多出1700多萬人,并非3000多萬人。但是,可以看到男女人口比例不平衡是現實問題。尤其是農村地區的男性人口更多,這就是導致農村地區“光棍”增多的結果。
根據廣西玉林市的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
廣西玉林市陸川縣總人口性別比為107.81,約80.44萬人中,男性比女性多2.78萬人。廣西統計局曾于2018年統計得知,2017年廣西15歲及以上人口中,男性有配偶者占68.9%,女性有配偶者占71.6%。
2
天價彩禮
“寧愿坐在寶馬車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車上笑”這個段子一直流傳于社會中,其背后折射出了婚姻關系過分物質化的現象。有的人甚至將學歷、身高、顏值等明碼標價,出不起這些價格的人根本就沒資格去談婚論嫁了。有的地方彩禮已高達三四十萬元,在高不可攀的彩禮面前,愛情顯得虛弱無力。
寧波農村青年平均結婚費用達30.78萬元,其中最高達200萬元。結婚費用主要由男方承擔為主,由男方承擔“全部”和“絕大部分”的比例分別為15.18%和40.18%,兩者合計占55.36%;其次為“雙方差不多”,選項比例為41.96%;“女方出的多”占比相對較低,僅為2.68%。
多數農村彩禮禮金習俗依然存在,彩禮禮金占結婚花銷首位,且金額不低,平均10萬起步,且多數人認為有房是結婚的前提
三
農村“娶妻難”如何破局
縮小城鄉差距,留住農村人口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城市給農村的勞動力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很多農村青年受到城市的誘惑,選擇放下鋤頭,背井離鄉外出打工,導致農村留守青年“娶妻難”。與此同時,城鄉差距的存在,使得城市青年對農村的經濟和環境持有懷疑態度,不敢嫁到農村的心理叢生。
那么,重塑城鄉關系,走城鄉融合發展之路,大力發展鄉村經濟,提升農村生活質量,吸引外出青年返鄉,留住農村人口不失為一個突破“娶妻難”困境的方法。
如果加強農村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整體治理水平及居民受教育程度,為農村留住人,不失為解決男性婚姻難的有效辦法。
此外,他還表示,希望陸川縣在統計未婚男青年人數的基礎上,能夠認真對結果進行研判,如果當地普遍存在適齡男青年未婚的情況,當地政府也應找出可行的解決辦法。
從長遠看,縮小城鄉差距、地區差距才是治本之策。城市“剩女”多,農村“剩男”多,要結合鄉村振興工作,大力發展農村產業經濟,促進農民增收,縮小城鄉差距,促進城鄉人口雙向流動,讓城市女青年不把農村視為畏途。
政策助力,移風易俗
農村青年“娶妻難”說到底也是民生問題的一種,政府應該出臺相關政策來幫助農村青年解決婚姻問題。
各縣(區)可對操辦婚喪的彩禮、隨禮、殯期、宴席等上限標準以及其他具體禮俗作出具體規范,有關參考上限為彩禮金額不超過5萬元;婚喪隨禮,親屬不超過200元,其他人不超過100元;喪事殯期一般不超過3天。
我國也從國家層面上出臺過一系列要求和政策助力農村青年結婚。
2019年2月19日,中央一號文件對外發布,在鄉村治理方面特別指出:
對婚喪陋習、天價彩禮、孝道式微、老無所養等不良社會風氣進行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