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視網 2022-11-07 23:22

龍泉市竹垟畬族鄉是浙江省18個民族鄉鎮之一,龍泉市唯一的少數民族鄉鎮,漢、畬兩族同胞長期聚居,畬族文化特色鮮明。這里也是革命老區,留下了許多激動人心的紅色故事,這次取水儀式的開端就在當年曾為紅軍遮風擋雨的坤德橋旁。多年來,龍泉市竹垟畬族鄉充分踐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牢記習近平總書記2007年調研竹垟時的囑托,大力開展生態文明建設。竹垟畬族鄉生態壞境優美,流經這里的橫溪也被稱為“生態水”。
住龍鎮位于龍泉市西北邊陲,是烏溪江上游,江水經由此處順流而下匯入錢塘江并奔流入海。1985年,經省、地批準,住龍鎮為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革命老區鄉鎮。作為浙西南革命根據地的中心區域,住龍鎮創造了“四個第一”:第一個縣級蘇維埃政府——龍浦縣蘇維埃政府在住溪村成立,省委第一部電臺安裝在住龍水塔村,中共處屬第一次黨員代表會議,中共處屬第一、二、三次基層干部培訓班均在住龍水塔村舉辦。
唱著敬茶歌,身著畬族服飾的美麗姑娘們登上竹筏。在住龍鎮的住溪溪,姑娘們將竹筒投入這里的溪流,盛滿住溪水,并將取到的“生態水”鄭重封存。

2021年中國農民豐收節第四屆中國農民電影節主題為“慶豐收 感黨恩”,取水地點和公益放映地點選取了革命老區的紅色足跡的代表性地點,重溫百年紅色歷程。之后,在中國農民豐收節中國農民電影節期間,還將在龍泉市住龍鎮龍浦縣委蘇維埃舊址中的紅軍學堂放映紅色主題電影。


本次電影節公益展映活動將沿著長江流域展開,在所到之處取水封存。所有取到的長江水將于9月26日即中國農民電影節開幕式當天,匯集到南水北調的源頭——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最終完成這一意義非凡的匯水壯舉。此次龍泉取水儀式是整個匯水儀式的第三站,取到的“生態水”也將進行妥善封存,最終運達南陽市淅川縣參與匯水儀式。

中國農民電影節是中國農民豐收節全國重大活動之一,由農業農村部辦公廳、中國電影家協會、中國農業電影電視中心、中國老區建設促進會、中廣聯合會、中國科教電影電視協會主辦。以農民為主體,以電影為載體,以公益性、專業性、廣泛性得到政府有關部門和業界認可,深受廣大農民群眾喜愛。電影節于每年9月-10月期間召開,組委會辦公室設在中國農業電影電視中心,每年在北京啟動,輻射全國。9月26日將在河南南陽舉辦盛大的2021中國農民豐收節第四屆中國農民電影節開幕儀式,屆時與您相約南陽,不見不散!
關聯1+1:
竹垟畬族鄉坤德橋位于蓋竹村水口,建于1930年(民國19年),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為懸臂式廊橋,東西走向,橋長42.6米,寬4.1米,一墩二孔為石木結構。橋梁采用簡支、懸臂結合方法建造,橋墩上游分水尖被雕成鴿子頭像,面對蓋竹村,象征和平與幸福。橋上有花廳式的橋榭15間,雕梁畫棟,造型新穎。橋面條石貫中,兩側設長條木板凳,供行人憑欄憩息,橋兩端有橋遞式引道,西橋頭還建有橋廟。整座古橋建筑精巧別致,目前保存完好。據碑文記載:“由民國十七年冬開始,民國十九年冬造成,共費銀一萬九千元有另”。資金來源系村民羅黃氏(1873-1935)獨資興造,她一生節衣縮食,樂施善事,濟貧扶困,在其晚年傾其所有,建成此橋,造福后人,在中國民間也屬罕見。

莊浪縣:不一樣的農民豐收節
豐收節,北京百場活動唱響“三農”好聲音
吊瓜豐收村民笑
豐收節開幕:逛“農夫集市” 賞“云間十景”
早造珍珠馬蹄豐收 價格走俏
豐收圖景撲面來 天山南北唱贊歌
云南豐收勝景背后的“科技范兒”
2021年中國農民豐收節上海主會場在松江云間糧倉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