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城日報 2022-09-08 09:47
白城市委六屆十次全會提出實施‘生態強市’、打造‘一城三區’戰略定位,全面擘畫白城“十四五”發展宏偉藍圖,為做大做強綠色農業、推進鄉村振興奠定基調。
白城市農業農村局在成功創建2個國家農業產業強鎮、6個國家農民合作社示范社,實現了“開門紅”的基礎上,將堅決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突出生態引領、綠色發展主導方向,著力強產能、延鏈條、提質效,以爬山過坎的勇氣、舍我其誰的擔當、攻營拔寨的決心,全力助推打贏“一城三區”集中攻堅戰,為推動白城高質量跨越式發展貢獻農業力量。
白城市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突出產業興旺引領鄉村振興主題,持續抓好“雙帶四增”產業扶貧模式,實現鄉村產業全覆蓋。一方面,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和農民合作社帶戶能力。全面摸排全市帶戶龍頭企業和農民合作社底數,加強政策扶持、業務指導,有效提升帶戶增收能力。另一方面,推動光伏產業、庭院經濟、農村電商、扶貧車間疊加增收。持續推進光伏產業帶戶分紅機制,大力發展23.2萬戶、21.9萬畝庭院經濟,依托農村電商加快促進農產品線上線下銷售,擴大扶貧車間總量帶動就近就地就業,推動四項產業疊加增收。
一直以來,白城市聚焦擴大糧食產能,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推進糧食增產增效“三大工程”,加強田間管理和重大病蟲害防治,力爭全市糧食總產量大幅提升,至少有1個縣進入全省產糧大縣前十名。加強黑土地保護利用,積極開展“黑土糧倉”科技會戰,依托中科院長春地理所,打造白城市6個鹽堿地治理及高效利用示范區建設。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強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區業務指導和工作調度,打造一批集中連片、設施配套、旱澇保收、高產穩產的糧食生產核心基地,力爭今年全市新增高標準農田面積40萬畝。推廣保護性耕作模式,突出高速公路、國省干道、鐵路等沿線兩旁和機場周邊等重點地段,重點推廣秸稈覆蓋還田免耕播種和少耕播種兩種模式,力爭今年全市保護性耕作面積達到523萬畝。
在推動白城市肉牛產業發展上,白城市全力實施“秸稈變肉”暨“千萬頭肉牛”工程,制定《白城市做大做強肉牛產業發展十條政策措施》和《白城市“十四五”肉牛產業發展實施方案》,力爭今年全市新增肉牛10萬頭。推廣優良品種,支持吉林省德信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對“安格斯”等優質牛種凍精引進、研發和留用,改良和改善全市肉牛品種。推進規模養殖,推廣“寄母還犢”養殖模式,推進養殖戶“出村入園”等規模養殖,逐步改變粗放散養方式。推動項目建設,重點抓好鎮賚、通榆10萬頭肉牛加工項目建設,積極與皓月集團、一汽集團促成合作,不斷做大做強肉牛產業。
白城市將聚焦“十大產業集群”,堅持用工業化思維謀劃農業全鏈條發展,制定《白城市農業“十大產業集群”工作方案》,力爭今年全市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業總產值達到120億元。優化鄉村產業布局,立足白城市資源優勢、產業基礎和成長潛力特色優勢,因勢利導、因地制宜,做好十大產業的整體布局。拓展農產品深加工,發揮梅花、飛鶴、牧原、吉運等鏈主企業示范帶動作用,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加快引進、培優、扶持一批頭部企業,重點抓好梅花三期、益海嘉里二期、通榆牧原肉食品加工廠、飛鶴(鎮賚)乳品技術改造、鎮賚農牧業產業孵化園(一期)等項目建設,培育壯大全產業鏈經濟、促進農業資源高效綜合利用。突出品牌建設,加強域內大米品牌整合,打造“白城弱堿地大米”金字招牌,推進“白城燕麥、白城綠豆”等區域性公用品牌建設,推進白城草原紅牛、白城生態魚等區域品牌的申報,不斷擴大市場影響力。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農村碳達峰碳中和研究中心掛牌成立
全國農業生產“三品一標”提升行動現場會在天津召開
以極致匠心雕琢廣袤鄉村
田野機聲隆隆 助力產業振興
北京152個村將有“官配”智囊團 做好鄉村產業發展“參謀長”
讓更多高素質農民成為鄉村振興的排頭兵
《天津市鄉村振興促進條例》11月1日起施行 推動農業強起來農村美...
重慶市鄉村振興示范村(集體村)交流展示活動走進巴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