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 2021-10-13 10:36
“今年我在藥材地里套種了花生,效益不錯。”近日,在天和鎮白樂村2組的中藥材基地,渝樂家庭農場負責人余紹軍望著長勢喜人的吳茱萸,彎腰扯起一株花生,上面掛滿了果實,他心里樂開了花。
近年來,天和鎮引導白樂村引進返鄉創業人員流轉土地種植木瓜、吳茱萸等中藥材,成立渝樂家庭農場,盤活土地資源,讓荒山披上綠裝,全力助推鄉村振興。
土地流轉,村民得利益
“這一帶的土地以砂石土為主,種植傳統農作物收成低,多數人就外出務工,導致部分土地無人耕種。”白樂村黨支部書記鄧光彬說,鎮政府請來專家,對村里的土壤進行檢測,發現這里適合種植中藥材。
專家們的科學檢測,為白樂村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鄧光彬帶著村支“兩委”一班人四處考察,當得知返鄉村民余紹軍也有種植中藥材的想法后,就協助余紹軍流轉土地150畝種植中藥材,并成立渝樂家庭農場開始規模種植中藥材。
“我以每畝每年200元至400元不等的租金從村民手中流轉土地,讓村民原本荒著的土地又有了收入。”鄧光彬說,2019年9月,他開始規模種植中藥材,既盤活了村里的土地資源,又讓村民有了收益。
種植藥材,荒山披綠裝
站在白樂村2組的中藥材基地最高處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吳茱萸有的已經開花結籽,讓秋后的大地生機勃勃。
“吳茱萸是多年生植物,今年已經有部分開始試掛果,收了10多公斤吳茱萸籽,賣了3000多元。”余紹軍表示,通過近兩年的努力,基地種植的木瓜和吳茱萸長勢良好,加之套種了花生,渝樂家庭農場發展前景一片光明。
鄧光彬介紹,自從白樂村規模種植中藥材后,不僅讓荒地披上了綠裝,還解決了不少村民就業,讓他們在家門口就掙到了錢。
“自從村里開始種植中藥材,我再也沒有外出打工了,在基地里干活,每年收入有2萬多元。”村民余圣強說。
技術支撐,農業高質量
“上次木瓜發生病蟲害,施用這種藥符合要求。”每隔一段時間,天和鎮農業服務中心技術員徐渠就會來到渝樂家庭農場,察看了解中藥材生長、用藥、施肥等情況。
“《中國藥典》明確了中藥農藥殘留的標準,中藥材在生產過程中要禁止使用高毒農藥和高殘留農藥。采摘前一個月不能使用農藥,未達到安全間隔期的不能上市。”徐渠說。
余紹軍表示,中藥材產業的發展,離不開技術支撐。天和鎮農業服務中心派出技術骨干,經常到該基地開展技術指導,加強安全生產環節監管,為渝樂家庭農場的發展“支招”。
“專業人員的技術支持很給力,為我們安全生產撐起了‘保護傘’,提升了中藥材的質量標準,確保了中藥材安全上市。”余紹軍說,藥材質量有了保證,他將建立完整的產業鏈,推動“藥材”變“藥品”,進一步提高種植中藥材的經濟效益。
“我鎮依托優越的自然條件和良好的產業基礎,支持鼓勵農民就業創業,大力推進中藥材種植基地建設,強化對種植戶的技術指導,打造特色中藥材生產加工基地,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為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推進鄉村振興發揮引領帶頭作用。”天和鎮黨委書記胡軍表示。
農業農村部、青海省聯合印發方案 部署共同打造青海綠色有機農畜...
堅持綠色發展,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
河北:優化人民法庭建設 助力鄉村振興
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共同奮斗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辛亥...
從思想到行動 扎實推進共同富裕
以生態富民為切入點 推進民族地區實現共同富裕
河南伊川:"鄉村巧廚"展才藝 為鄉村振興助力添彩
天津市農作物種質資源庫2022年建成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