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18 21:53
“這是湖州大地上的一位普通母親——沈梅貞,她的六個兒女都加入了共產黨。為了幫助和掩護同志,她省吃儉用、把門望風。最后,她送兒子北上撤離,自己一人孤苦伶仃艱難度日。她說,兒女們肯定會勝利回來的。”在湖州市長興縣畫溪街道竹元村,每當村干部在新建成的鄉村博物館講解村里這段往事,不少游客都很受觸動。
博物館白墻黑瓦,展陳內容豐富,行軍毯、紀念章、書信等革命文物安靜地放在展窗里。以沈梅貞和六個子女為主要人物的紅色故事上墻展示,一并“述說”著那段紅色歷史。
竹元村被稱為長興“沙家浜”。1940至1943年,中共長興縣委在這里的徐家老宅建立了水上秘密交通聯絡站,共產黨員在村民掩護下,與日偽斗智斗勇,安全轉移了一批干部,為其后新四軍開辟浙西抗日根據地創造了條件。
近三年的時間里沒有出現一次泄密,許多受過掩護、接應的同志都稱贊這里是一座“紅色堡壘”。2003年,徐家老宅被列入縣文保單位。
徐家五兄弟
歷經多年的風吹雨打,徐家老宅日漸頹敗。該村的黨支部書記許建勇告訴記者,老宅在抗日戰爭時期被日偽拆毀了大半,后雖然重建,但是年久失修,當時里面墻面開裂、墻皮脫落,幾乎成了危房。
更遺憾的是,老宅中幾乎沒有文物,也沒有這段歷史的系統文字。許建勇說:“來看看老宅、了解里面故事的人越來越少,村里也只有年過八旬的老人還有些印象。”
修繕前的徐家老宅
不能讓紅色歷史“褪色”。帶著這份信念,去年下半年,村委會商議修繕老宅,挖掘紅色故事。村干部組建“紅色挖掘小分隊”,在村里走訪老人,前往杭州拜訪徐家后人,到長興縣史志辦、新四軍蘇浙軍區紀念館查找檔案,逐漸搜集到了15萬多字的文字材料,后整理成3000多字的系統文字。
村干部赴杭州拜訪徐家后人
村里又真誠地向村民和徐家后人征集文物。
2021年清明節,徐家后代從各地集聚竹元村。讓村民感動的是,他們帶來了父輩們的軍隊勛章、手稿、軍用品等百余件,全部無償捐贈給村里作為展示使用。
在一份徐家老大徐錫麟的筆記中,一段話讓不少人落淚:“我們有6兄妹,犧牲1個,還有5個,犧牲2個,還有4個。不管剩幾個,一定要將革命進行到底。”
徐家后人捐贈的老物件
今年6月,位于該村的中共長興縣委秘密交通聯絡站陳列館開館,村里黨員和群眾共同演繹的舞臺劇《竹元風聲》,將紅色歷史呈現給了游客。9月,浙江省鄉村博物館建設啟動儀式在該村舉辦,徐家老宅又有了新的名字——竹元村鄉村博物館,并成為全省的建設示范。
村里黨員和群眾共同演繹的舞臺劇《竹元風聲》
“這幾年,村里的錢袋子鼓了,腦袋更要富起來。”許建勇說,竹元村用了5年實現集體經濟收入從“一年一萬不到”到“一天一萬”的蛻變,如今他們要把這段紅色歷史發掘得更深、傳播得更廣,讓這段歷史成為竹元村最大的財富。
瀘水市首個“數字鄉村” 服務管理平臺交付使用
三社聯動 推動鄉村產業振興
防城港建成高標準農田16.5萬畝 夯實基礎 振興鄉村
小羅村鄉村振興的故事
發展鄉村旅游 帶動村民增收
生態環境部:“十四五”海洋生態保護聚焦美麗海灣
浙江安吉孝豐鎮:紅色傳承 綠色發展的鄉村振興路
我國立體交通網日益完善 助力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