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肅·甘肅經濟日報 2021-10-18 08:01
金秋時節,瓜州縣三道溝鎮紫花苜蓿、燕麥等飼草綠意盎然、長勢喜人。田間地頭,轟鳴的收割機正在來回穿梭,苜蓿地從“綠地毯”變成了“條紋毯”,割后的苜蓿通過晾曬、打捆、裝車、出售,隨著農業機械化的充分利用,全鎮苜蓿收割效率逐年提升。
“今年我種了200多畝地的紫花苜蓿,這已經是第三茬苜蓿,種苜蓿省事、方便,就是澆個水,撒個化肥,其他基本都是機械化作業,而且苜蓿一種五六年就不需要再種,一年可以出三茬。”瓜州縣三道溝鎮山水梁村村民楊生成說。
紫花苜蓿種植帶動養殖業、飼草種植業、飼料加工業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在苜蓿收割季,使用苜蓿收割機械和拉運車輛也相繼增加,切實解決了全鎮就業崗位。
瓜州縣三道溝鎮東湖村紫葉牧草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毛巖忠介紹,“三道溝鎮的苜蓿品質是非常好的,通過向農戶收購苜蓿,統一銷往新疆、內蒙古以及玉門飲馬牧場等大型牧場。合作社常年用工7人,月工資都在4000元左右,用工多時達到30人左右,都是本地村民,帶動當地群眾務工增收。”
紫花苜蓿,有“飼料罐頭”和“牧草之王”的稱號,具有產草量高、利用年限長、再生性強,營養豐富等優點,不僅產量高,而且草質優良,各種畜禽均喜食。作為優質飼料,紫花苜蓿對收割節點要求極為苛刻,剛打花苞的苜蓿營養價值最高,因此,瓜州縣三道溝鎮發揮大型機械優勢,通過農機助力,搶抓農時收獲,確保牧草品質,小小的苜蓿草,成就了農民增收致富的大產業。
“苜蓿每畝干草產量在800公斤左右,僅紫花苜蓿種植一項,農戶畝均純收入在1600到1800元左右,從播種、收割、翻曬、打捆、裝卸這些全部都是機械化作業,種植投入少、管理簡便、節省勞力、收效期長,種植效益好。”瓜州縣三道溝鎮東湖村黨總支書記楊彥柴說。
今年,瓜州縣三道溝鎮堅持走種養結合、草畜互補和農牧良性互動發展的路子,大力發展草食畜產業,種植規模不斷擴大,產業體系不斷完善,產業效益明顯提升,群眾收入不斷增加,飼草種植成為帶動全鎮群眾增收致富的特色產業。目前,全鎮飼草種植面積穩步擴大到1.6萬畝,牛羊飼養量達12萬頭(只)。
泰安市岱岳區 “信用+辦實事” 助力鄉村振興
科技守護自然 華為助力生物多樣性保護
全國馬鈴薯產業發展的典型樣板
構筑學科高峰 助力強農興農
央地力推特色產業發展、農業全產業鏈培育
廣西首臺5G+網聯無人機助力北海交通
葡萄專家聞“汛”而動 深入果園助力減災救災
我國立體交通網日益完善 助力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