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 2021-10-21 09:21
央廣網北京10月19日消息(記者張棉棉)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國家統計局18日發布,今年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823131億元,同比增長9.8%,兩年平均增長5.2%。主要宏觀指標總體處于合理區間,就業形勢基本穩定,居民收入繼續增加,國民經濟持續恢復發展。
較好的內生動力來自我國經濟增長的韌性與潛力。前三季度,規模以上工業中,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0.1%;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9.3%。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清華大學中國經濟社會數據研究中心主任許憲春說,隨著我國經濟持續恢復,推動高質量發展穩步推進,我國產業將持續向好。
許憲春:今年前三季度,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增長20.1%,市場采購出口增長37.7%。新經濟新動能對經濟增長都起到了重要的帶動作用。
隨著經濟持續恢復,調查失業率穩中有降,就業形勢基本穩定。前三季度,全國城鎮新增就業達到1045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95%。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付凌暉:就業優先政策持續顯效,大學生、農民工等重點群體的就業得到改善,帶動城鎮調查失業率穩中有降。平臺經濟、靈活就業發展為勞動者提供了更多的就業選擇。
三季度以來,盡管部分地區遭受嚴重自然災害,對農作物的生產造成一定影響,但付凌暉表示,全國農業生產的氣候條件總體上較為適宜,田間管理和減災措施有力。農業生產穩定有利于國民經濟的穩定,也有利于人民生活的改善,為全年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付凌暉強調,經濟持續恢復、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態勢不會改變,我國有能力有條件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的預期目標任務。
付凌暉:當前,我國財政實力不斷增強,貨幣政策仍然有較大空間,能夠及時根據形勢變化推出有力措施,促進經濟穩定運行。
我國煤炭增產增供取得明顯成效
我國大部開啟冰冷周 13省會級城市氣溫將再創新低
我國擬立法對改號電話進行封堵攔截和溯源核查
我國擬立法禁止使用網絡地址自動切換系統
穩健復蘇顯韌性 長期向好有支撐——從三季度看中國經濟走勢
前三季度我國農林牧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4%
【母親河畔的中國】大河村遺址探訪數千年前古人的生活智慧
豬價連續探底,“豬茅”扛不住了?牧原股份三季度預虧5-10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