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報 2022-01-28 14:47
種菜不用土,收成不看天。11月2日,在鳳臺縣桂集鎮大王村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玻璃大棚內,一株株定植在培養槽里的番茄長勢喜人。
科技示范園農業技術人員王增輝打開手機上的管理軟件,光照度、溫度、水、肥等數據一覽無余。當天,鳳臺地區氣溫降至15℃左右,大棚內環境傳感器自動開啟了補光燈和加溫空調。
“我們采用的是無土栽培技術,無論是溫濕度、光照,還是滴水灌溉、施肥,都實現了數字化、智能化管控?!蓖踉鲚x告訴記者,有“電保姆”在,豐收不愁。
嚴焱便是王增輝口中的“電保姆”。2020年4月,科技示范園開工建設,王增輝向國網鳳臺縣供電公司提交了用電報裝申請??蛻艚浝韲漓妥隽藢嵉乜辈欤嫉?045畝的科技示范園內,需要安裝全天候氣候控制系統、智能化水肥控制系統、自動化種植系統等20多套高端農業設施。
“按照用電設備算下來,園區報裝負荷容量達到14200千伏安,共要安裝不同容量的變壓器11臺?!眹漓驼f,為了不增加客戶的建設成本,國網鳳臺縣供電公司決定投入103萬元,改造35千伏桂集變電站。今年6月,科技示范園一期工程竣工,各項供用電設施順利投運。
7月初,科技示范園內種下各類蔬菜苗2億株,一個個玻璃大棚如同一間間“植物工廠”。番茄長成后每平方米產量60公斤左右,是普通蔬菜大棚產量的3倍。因為品質好、綠色無公害,雖然價格高于市場價的兩三倍,但依然被盒馬鮮生等零售企業采購一空。
“以前在地里干活很臟很熱,現在大棚是恒溫,腳下不沾土,也不用風吹日曬?!痹诳萍紙@大棚內,大王村村民吳正蘭正駕駛著自動升降采摘車,穿梭在棚中修剪枝蔓。和吳正蘭一樣,每天到園區工作的村民有100余人,他們每天按時上下班,每月按時領工資,成了職業農民。
“有了穩定的電力保障,我們將實現工廠化種苗繁育、食品銷售溯源、職業農民培訓的一體化模式,帶動皖北及周邊地區蔬菜產業轉型升級,也帶動周邊農民一起致富。”王增輝說。
河南鄭州打造百個以上美麗鄉村精品村
十五省市精品文物匯聚成都 展現博大精深的中醫藥文化
凌云縣做強精品農業構筑增收支點 培育新農民 延伸產業鏈 發展新...
天津七里?;謴臀锓N多樣性 植物種類達160多種
農業農村部發布52條秋季精品線路和198個精品景點
走綠色高端發展路線 凸顯農特產業綠色精品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