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日報 2022-10-31 22:45
“這批五倍子是要發往貴陽的。今年,我們合作社100多畝鹽膚木結出五倍子近10噸,已全部采收完畢。同時,我們還發動社員到周邊地區收購農戶手中的五倍子,今年,全村已采集、收購近50噸曬干的五倍子,產值在100萬元以上。”遵義市綏陽縣寬闊鎮紅河村村支書王國權滿心歡喜地說,目前,合作社蔣與貴陽單寧科技有限公司等簽訂收購協議,不愁銷路。
立冬過后,在綏陽縣寬闊鎮紅河村紅晟種植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農產品儲藏倉庫內,王國權正帶領10余名社員將采收的五倍子打包、裝車。
王國權說:“現在,我們通過大力種植鹽膚木,不僅實現五倍子豐收,而且林下種煙、林下養蜂的收入也不錯,還為旅游產業錦上添花,村里終于有了當家的致富產業路了!”
紅河村位于寬闊鎮東部,是地處寬闊水自然保護區周邊的實驗發展區,全村15個村民組3662人,占地39平方公里。
住在青山,養在深閨,怎樣在保護好綠色生態的基礎上,換來金山銀山?紅河村走上了一條綠色發展的實踐之路。
2013年,在王國權帶領下,紅河村曾嘗試種植花椒,發展瑪瑙紅櫻桃、無花果果樹和烏骨雞等種養業,但因缺乏技術和氣候不適等多種原因,均未成功。
“如何帶動自然保護區周邊的實驗區地帶群眾增收致富,是我們一直在探索的事情。”寬闊水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副局長楊昌乾說,綏陽縣位于大婁山脈中段,是全省保護區最多的縣,在寬闊水自然保護區境內,共有23600余人在此生活,如何兼顧生態與發展,是保護區面臨的重要課題。
這里除了美景,還有大自然的饋贈。大婁山是貴州五倍子重要產地,在寬闊水自然保護區,鹽膚木是常見的速生樹種,全縣資源面積近10萬畝。
“五倍子是個一舉多得的綠色生態產業,鹽膚木是速生樹種,非常有利于生態修復。一棵鹽膚木上,不僅能結出五倍子,其花朵還是豐富的蜜源,可以用來養殖中蜂,林下還能輪作中藥材和蔬菜等。”楊昌乾說,此外,五倍子還是一味重要的“工業味精”,在日化、化工、醫藥等領域加工生產工藝運用廣泛,延伸利用空間大,附加值高。
2016年,在寬闊水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等單位的幫扶下,紅河村結合當地豐富的鹽膚木蜜源,開始發展林下中蜂養殖。
2018年,依托省林業局、省林科院、保護區管理局、縣林業局等專家團隊科技支撐和項目扶持,紅河村建立集蘚床培育、種蟲繁育、苗木種植于一體的試點基地,并在相關部門扶持下,攻克了蘚床、種蟲、育苗等核心技術,成功培育出人工種植五倍子。
截至目前,紅河村種植五倍子2200畝,中蜂養殖600余箱,林下套種黃精、天麻等中藥材60余畝;林下烤煙、辣椒等300余畝;培育五倍子苗木5畝,“五倍子種蟲”繁育基地2000平方米。
“今年全村林下中蜂采蜜340公斤,每公斤市場價在300元左右,由于品質好、營養價值高,產品供不應求。”王國權說,2012年以前,由于村里沒有像樣的產業,全村人均年收入不到5000元。如今,隨著產業興旺,人均年收入提高到12800多元,村集體經濟也實現了從零到100余萬元的巨大飛躍。
紅河村的“生態經濟賬”遠不止于此。
為了充分利用村里良好的自然景觀和冷涼生態氣候優勢,該村還種植了100余畝蓮藕,通過不斷完善基礎設施,改建民宿,打造避暑經濟,逐步形成了“中蜂上山、蓮藕下田、五倍致富、民宿興村”的產業布局。
3年前,年輕小伙趙恒帶著江西媳婦回到紅河村,通過改建老宅、豬圈和烤煙房,打造全村最大的民宿,可同時接待近百名游客。
“每年,我們要接待游客上千人次,營收近20余萬元。為提高農家樂服務質量,政府還定期為我們提供酒店管理與服務培訓,補足了我們的發展短板。”趙恒說,全村共發展民宿21家,平均營收在10萬元左右。
在紅河村“鹽膚木花養蜂采蜜、復葉結倍、林下培育中藥材”林下經濟發展創新模式的帶動下,寬闊水自然保護區實驗區周邊6個鄉鎮12個村寨紛紛加入“五倍子+”產業發展,實現人工種植鹽膚木3000余畝,撫育改造野生鹽膚木1萬多畝,中蜂養殖324戶,年產鹽膚木花蜜1.325萬公斤,戶均增收1萬余元。(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吳采麗)
江西武寧縣清江鄉:綠水青山鋪錦繡 鄉村振興寫新篇
浙江:文旅煥發青山村
守好綠水青山 擦亮生態底色!屯溪區積極做好農產品加工能源替代...
昔日的“地球傷疤”,今朝已成綠水青山
青山鎮特色農業帶火鄉村游
金秋時節慶豐收,鄉村振興好日子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踐行者——鮑新民 | 感人瞬間
銅仁思南青杠坡鎮 辣椒映紅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