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2021-11-18 08:17
新華網南寧11月17日電 沿著蜿蜒的公路來到廣西鳳山縣喬音鄉久隆村巴臘屯,一片蔥郁繁茂的山林映入眼簾,這里生活著15戶70多位村民,以及500多只獼猴。很難想到,這片山林曾遭遇多次毀滅性破壞,獼猴一度消失。
巴臘屯地處廣西西北部的大石山區,祖輩們世世代代與石山斗爭:在石縫里開荒種地,上山砍伐林木作為燃料,加之人們在山里捕猴,曾經,巴臘山上的猴子幾近絕跡。
看著巴臘屯生態不斷惡化,村民生活依然貧困,1997年,羅起躍毅然從城市回到家鄉。20多年里,他帶領村民封山育林,保護獼猴,5000多畝的山頭重新披上綠裝,一度銷聲匿跡的獼猴又回來了。通過長期的觀察和相處,羅起躍掌握了獼猴的習性,被當地群眾親切地稱為“猴王”。
依托巴臘山的野生獼猴資源,“猴王”羅起躍發動村民以各種形式集體入股建設巴臘猴山景區。
此前景區經歷了一段時間“人養猴”的艱難階段,只能勉強維持基本運營。隨著各項基礎設施的逐步完善,巴臘猴山名聲漸起,近年來,景區年接待游客量8萬人次,年均門票銷售收入超過100多萬元。羅起躍說,現在15名村民在景區做飼養員,每月有2000多元的工資收入。一些外出務工的村民也回到家鄉,開辦農家樂或做些小買賣。
旅游產業的開發,開拓了群眾增收致富之路,使巴臘屯走向生態經濟雙豐收的良性循環,實現了“以猴養人”的目標。昔日貧瘠的大石山區,如今已成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生態樂園。
全面推進池塘生態化改造 江蘇出臺最嚴池塘養殖尾水排放強制標準
宜春市袁州區南廟鎮聚焦“生態+”打好鄉村振興組合拳
“抱團”養兔共奔致富路
聚力生態宜居 樹立鄉村振興新標桿
白沙青松鄉打炳村駐村第一書記、鄉村振興工作隊隊長郭江曉:護好...
四川省建立健全生態環境問題發現機制
青海達日:著力打造“畜生態廊道”穩步推進鄉村振興
福泉龍昌鎮楓香樹村:金絲皇菊采收忙 鋪就增收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