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2021-12-01 09:53
自然資源部:國家鼓勵支持社會資本參與生態保護修復
國新辦昨天(23日)舉行政策例行吹風會,自然資源部、國家林草局相關負責人就《關于鼓勵和支持社會資本參與生態保護修復的意見》進行了解讀。
意見明確從規劃管控、產權激勵、財稅支持等多個方面,構建“誰修復、誰受益”的生態保護修復市場機制。
自然資源部表示,在規劃管控方面,主要從規劃引導、支持合理用地、優化空間布局等方面支持社會資本參與。
自然資源部副部長 王廣華:比如說,在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數量不減少、質量有提升的情況下,允許做空間轉換位置調整。新增加的耕地還可以用于占補平衡,節余的建設用地還可以用于增減掛鉤。這兩項政策對于推動生態修復、籌集相應的資金或者獲取合理的回報,具有比較可觀的政策價值。
在產權激勵方面,王廣華表示,在符合相關規定的前提下,賦予生態保護修復主體一定的權利。
自然資源部副部長 王廣華:《意見》規定了對集中連片開展生態修復達到一定規模和預期目標的生態保護修復主體,允許依法依規取得一定份額的自然資源資產使用權,從事旅游、康養、體育,包括農業設施的產業開發。
此外對于轉讓權,《意見》也明確社會資本投資修復并依法獲得的土地、海域的使用權等相關權益,在完成修復任務后,可依法依規流轉并獲得相應的收益。
自然資源部:精準施策 強化底線思維
社會資本參與生態保護修復是一項具有開創性的新工作,那么如何防止不良企業以生態修復為名大搞開發呢?
自然資源部相關負責人表示,一方面政策激勵,精準施策,另一方面,也要明確政策底線,強化底線思維和管控措施,防范各方面的風險。
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司司長周遠波表示,首先要強調堅持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發揮政府規劃管控、政策扶持、監管服務、風險防范等作用,統一市場準入、規范市場秩序。
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司司長 周遠波:嚴禁借生態保護修復之名行開發之實,嚴禁突破耕地保護和生態紅線,嚴禁各類違反法律法規規定的行為,特別是在耕地保護上,明確要求落實好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堅決守住耕地紅線,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
周遠波還表示,在工作保障機制上,加強監管服務。加強督察和執法,全程全面依法監管,嚴格規范行為,建立信用監管機制,實現跨地區跨部門獎懲聯動,嚴防以生態修復之名來行開發之實。對修復過程中涉及地理、生態、生物等方面敏感信息的采集、處置和使用,都應該按照相關規定來執行。
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司司長 周遠波:總之,在生態修復中,要嚴格執行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要保護紅線、守住底線,無論以什么名義,凡屬違法,都要依法查處,決不姑息。
(總臺央視記者 譚振華)
責任編輯:豐樹琪
全國農業優異種質資源發布!打好種業翻身仗,資源普查進展如何?
浙東唐詩之路如何保護與活化?
甘肅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修復:護上游水源 助大河奔流
明確支持重點 河北修訂城鄉義務教育補助經費管理辦法
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關于開展老年醫療護理服務試點工作的通知
率先開展信用修復 山西8705戶失信企業"重生"
陜西省財政廳多舉措支持受災地區群眾就業創業
山西省全面加強草原保護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