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16 17:11
近日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分析了當前“三農”工作面臨的形勢任務,研究部署2022年“三農”工作。會前,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專題會議,對做好“三農”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
2021年是“十四五”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開局之年,2022年將召開黨的二十大,這一重要的歷史時點上,做好“三農”工作、穩住農業基本盤,對于保持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從公報來看,這次會議部署具體、措施周密,特別是對保障初級產品供給、牢牢守住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等底線問題提出了“硬要求”。
保障好初級產品供給是一個重大戰略性問題
這次會議釋放的一個很重要的信號,是再次強調初級產品供給問題。
此前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已強調過該問題。此次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召開前,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專題會議研究“三農”工作時,再次強調保障好初級產品供給是一個重大戰略性問題。
初級產品,既包括糧食、油料等初級農產品,也包括礦石、煤炭等基礎工業原料。初級產品是現代經濟活動的基礎,是保障一個國家經濟穩定運行的基石。
面對復雜嚴峻的發展環境、散發多發的局部疫情以及頻繁出現的極端天氣,全球初級產品供應鏈的不確定性增強。這個背景下,將糧食安全和油料供給納入初級產品供給的戰略格局中審視,是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的一個具體體現。
關于糧食和油料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提的要求非常硬、非常實。此前,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存在農田非糧化、非農化問題,還有一些地方落實占補平衡不到位,存在占多補少、占優補劣的問題。
對此,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強調耕地保護要求要非常明確,18億畝耕地必須實至名歸,農田就是農田,而且必須是良田。
過去多年里,因為市場效益的原因,我國大豆播種面積持續縮水,對外依存度居高不下。此前,農業農村部提出“大豆振興計劃”,但幾年下來成效并不顯著。此次會前,習近平總書記針對這個狀況提出了更為明確的要求,就是要有“可考核的成效”。
明年重點“穩”什么?
我們的經濟工作一直在強調一個“穩”字,“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已經提了很多年。但在不同的年份和背景下,“穩”字都有著不同的內涵。
前些年經濟增速比較快的時候談“穩”,實際是穩定貨幣和財政政策,主要是防范經濟過熱的風險;過去兩年面對世界疫情和外部不確定性談“穩”,關鍵是要將經濟增速保持在合理區間,主要是防范經濟失速的風險。
今年“三農”工作中“穩”的內涵,公報中實際已經有所體現:首先是從全局上講,要著眼國家戰略需要,穩住農業基本盤;其次是具體到農業內部來講,就是糧食和油料要穩面積、穩產量,措施要硬,執行力要強;最后是從農村現代化角度講,有序開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各項工作,對新脫貧地區而言,要把不發生規模性返貧作為一條底線。
人居環境從哪里破題?
會議指出,要扎實穩妥推進鄉村發展建設,改進和完善鄉村治理,持續整治提升農村人居環境,不斷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條件。
在推進農村現代化的一系列措施中,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處于先導地位,具有示范效應。
從各地工作看,當前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主要存在以下問題:一是農村改廁進展參差不齊,個別地方存在工作不到位,或者改廁不實用的問題;二是有的地方重面子、輕里子,并沒有從“使農村具備基本現代生活條件”的角度入手去開展工作;三是不少地方存在過度投入、過度建設的問題,對于一些人口仍在流出的空心村,不宜盲目開展投資建設。
今后,改善人居環境,首先要注重的就是優化城鄉空間布局,對于生態功能區村莊、空心村、小規模村莊,要適度開展空間上的調整合并。
其次,不妨編制實用型的村莊規劃,開展對農民切實管用的村莊建設,著眼讓農村具備現代生活條件,而不是追求“一白遮百丑”的面子工程。
當然,農村人居環境要與農業生態環境統籌考慮、一體部署。農業生態環境與農村人居環境治理結果高度關聯,農業環境治理不好,農田生態系統就脆弱、農業生態屏障作用就會大打折扣,農業生產環節如果存在污染,也會向生活空間傳導。而如何實現二者的有機銜接,就成了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中的一個重要問題。
特約撰稿人 |陳明(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為明年“三農”工作定調,確保農業穩產增產、農...
人民日報評論員: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論學習貫徹中央農村工...
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公布第九批 養殖河鲀魚源基地名單
農業農村部農墾局關于開展2021年度農墾綜合統計年報工作的通知
穩住農業基本盤 做好“三農”工作——從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看2022...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部署糧食安全,總書記為何強調這兩個字?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在京召開 習近平對做好“三農”工作作出重要指...
確保農業穩產增產、農民穩步增收、農村穩定安寧